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古代不区别字义的异读,如何选择传下来的异读字,辞典学界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然留下来不少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在既往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探讨大型汉语历时辞典编写和修订中如何区分一字异读和同形字,不别义的异读和训读字的关系,如何区分别义和不别义的异读,选择不别义的异读作为今音来源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折"的变声构词揭示了它的音义特点和历史演变。在汉语史上,"折"的原始词和滋生词始终使用同一个汉字记录,其读音则一直表现为别义异读。"折"的变声构词也反映了上古汉语词义孳乳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注音目的和注音原则,经典常用而有异读的字据义当读常见音时,《经典释文》一般是不注音的,因为常用异读字据义所读的常见音通行易识。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常用异读字据义当读常见音时,《释文》也出现了少量注音的情况,注音形式或"如字",或反切,或直音。为常用异读字注常见音主要有肯定所见版本用字的正确,通过注常见音的办法来减少直接注异读音的数量,提示读者就按与常见音相关联的常见义去理解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别义异读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音和语义现象,留学生在学习这类字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误读、误解、误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学习。基于此,这类汉字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上古汉语有无四声别义的问题,从清代顾炎武到现代诸位学者,一直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对晋以前经师注音材料的分析,举出数十个例子,证明四声别义不始于六朝,而早在晋以前就有四声别义的情况。别义情况有二:1.因词性不同而变调:2.因语义不同而变调。研究上古汉语四声别义的具体情况,对于汉语词汇的探讨和字(词)典的编写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虞西话"大"字异读现象的微观分析统计,指出"大"字异读分为文白异读和借词异读,此外,部分白读词还出现了新旧异读."大"字异读的内在规律是:第一,不同但相近的外来音经过音系自身的调整在受影响的方言中以一种音而不是数种音来表现;第二,外来音通过词汇扩散的形式渗透到本地音中;第三,语音转变遵循从外来词汇到本地一般词汇再到本地基本词汇的规律,在年龄分布上,有着从青年向中年、老年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于上古汉语有无四声别义,清儒就有肯定和否定的不同回答。实际上两派的一些具体意见可以相互补充:有些词上古和中古都变调别义,这是古有四声说得以成立的依据;有些词中古变调别义,上古则不然,所以古无四声别义一派认为某些词上古没有变调别义也是有理由的。但是某些词上古没有变调别义不等于古代全无四声别义。古无四声别义一派的材料有上古韵文、二义同条、双关语、六朝音注、类比、本义和引伸义、声训、异文、上下文文气等,都不足以证明古无四声别义。因此,上古到底有无四声别义及其具体情形如何,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通常表现为同一个字有文读音和白读音不同的读音。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湘阴方言的文白异读进行描写,主要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声调的文白异读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语等级大纲》为基础,考察留学生汉语异读词读音情况。调查表明,中高级留学生异读词读音的难度排序几乎相同,并指出对文白异读类及语素义差别不大的异读词可以考虑从简、从便的简化原则,减轻学习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在文白异读的处理上,《汉语大字典》“差”字的音义有以下两点不足:义项缺漏,例证与音项不合。通过几部字典的比较,指出当前字典里文白异读字处理上的不足:注音不统—。并指出:现在的文白异读字是个封闭的词群体,数量不多,宜标明<文><白>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