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3年,中国政府和阿富汗王国政府就两国边界问题进行了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阿富汗的态度由前期的"热切"转向后期的"冷淡"。本文主要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近解密的档案对这种变化进行解读,总体上认为是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直接导致了阿富汗态度的"冷"、"热"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阿富汗为了继续保持中立地位而在中印两个地区大国之间不得不采取的策略,另一方面,也是阿富汗维护国内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陈杉  赵乙深 《东西南北》2013,(16):66-67
提起阿富汗,人们第一时间能想起的字眼大多都是“战乱”和“爆炸”。1979年苏联军队入侵,1992年反苏联盟内战,2001年美国军队开进阿富汗,阿富汗塔利班分子如鬼魅般在人群中引爆炸弹……这个山地之国进入人们视野的,仿佛只有伴随着隆隆炮火声的滚滚狼烟。  相似文献   

3.
阿富汗问题是目前国际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常用数据库资源为平台,对国内外"阿富汗"研究题名文献资源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通过检索、统计与分析发现,一方面,"阿富汗"研究文献总量较多,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阿富汗"研究尽管整体上逊色于国外"阿富汗"研究,但是其学术研究价值巨大。因此,"阿富汗"研究是一个可以长期关注的重要学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帕坦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分布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总共约有1,500万人,阿富汗居住着800万人左右,巴基斯坦有700万人(聚居在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的东北部)。欧洲人称他们为帕坦族,意思是“操普什图语的人”。而他们自称是“普什图人”或“巴克同人”,在阿富汗又称为“阿富汗人”。有关帕坦族的起源问题,至今说法纷纭。但有一点是比较清楚的,帕坦族形成于阿富汗,十三至十六世纪南移,一部分移居现在的巴基斯坦境内。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4年美国军事撤离阿富汗的时间节点愈发临近,阿富汗重建问题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在2014年阿富汗举行自重建以来第三次总统大选的背景下,阿富汗国内政治生态的演进备受关注。阿富汗重建十余年所取得的成绩为阿富汗政治生态的重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阿富汗现政权内部矛盾也成为阿富汗重建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如何处理阿富汗"反叛势力"问题将是阿富汗重建平稳推进并进而实现阿富汗民族和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何明 《南亚研究》2012,(4):64-83
上海合作组织和阿富汗重建有着密切联系,从上海合作组织的视角研究阿富汗问题非常重要。过去十年,上海合作组织与阿富汗重建进程之间产生了密切的相互影响。上海合作组织为阿富汗重建进程的平稳演进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也遭遇了许多困难。2011年阿富汗重建形势的新态势使上海合作组织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未来阿富汗重建是上海合作组织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成长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李琼 《浙江学刊》2012,(1):93-97
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是以苏联、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阿富汗伊斯兰抵抗组织、美国三国四方为主要参与者的一场国际政治博弈,博弈主体在战争各个阶段中采取了有利于自身的政策策略,并各有成败得失。同时这场国际博弈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阿富汗这个邻国显得过于遥远和陌生。多年的战火,让人们对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度望而却步。但在我们乘坐的从乌鲁木齐飞往喀布尔的阿里亚纳航空公司航班上,过半的乘客都是中国人。他们一部分是在阿富汗淘金的个体商人,一部分是像中铁、中冶这样的中国大企业的员工。  相似文献   

9.
邱永峥  郝洲 《东西南北》2011,(12):48-49
《环球时报》记者邱永峥和郝洲三度前往阿富汗,他们是阿富汗战争——这场美国历史上最漫长战争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特别是第三次阿富汗采访期间,两位记者对正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地区向塔利班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美国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进行嵌入式随军采访.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弟弟其实是个女孩。 一个双胞胎小女孩说着,另外一个则点头确认。她们的弟弟突然出现在门口:迈赫兰和姐姐们一样一头黑发,但是要短得多,穿着牛仔衬衫、蓝色裤子,昂首挺胸,自信地走进屋里。 据《生活在地下的阿富汗女孩们》一书介绍,在阿富汗,像迈赫兰这样的男孩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但是仍有不少孩子和他一样:他们被称作bacha posh,在达利语中意为“女扮男装”。  相似文献   

11.
张吉军 《南亚研究》2015,(2):96-114
国家认同是指现代民族国家的个体成员所具备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对国家的忠诚,是民族国家政治体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国家认同建构则是表示现代民族国家大力推动国家公共权威建立,使国家的个体成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民的措施和过程的现代政治概念。经过近13年的"反恐战争",美国及其联军于2014年年底撤离阿富汗。阿富汗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但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仍制约着"后阿富汗战争时代"的阿富汗国家治理活动:中央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构建困难重重、安全力量保障国内社会稳定的前景堪忧、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是遥遥无期。上述一系列因素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成为制约阿富汗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认同的建构对维护阿富汗各民族和谐的民族关系,缓解国内对抗与冲突,营造有序稳定的国内环境,并为阿富汗国家利益的最终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家认同视角分析"后阿富汗战争时代"阿富汗的国家治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判转型期阿富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晨远 《东西南北》2013,(6):39-39
由于连年内战,基础设施落后,阿富汗几乎没有像样的公路,到处都是崎岖的山路和险恶的谷地。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强大了,但我们不会变成我们曾经讨厌的人。中国的博物馆中,每一件藏品都清清白白。《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近日在成都闭幕,此次展览吸引了超过50万观众。此前,这批文物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展出,好评如潮。鲜为人知的是,阿富汗文物在中国的巡展是国内多家文博机构进行的一场接力守护。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阿富汗国内仍然受到恐怖袭击的威胁,今年3月,阿富汗国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问题三十年(1979~2009):地缘政治、民族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十年来(1979~2009),阿富汗一直处于战争与动乱之中,阿富汗人民也饱受战乱之苦。阿富汗的战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地缘政治、民族与宗教无疑是影响阿富汗局势的三大主要因素。本文试图从地缘政治、民族与宗教三重视角解析阿富汗长期战乱的原因,以探究事件之本源。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是继印度、缅甸之后最早赞成、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之一。阿富汗之所以如此力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阿富汗维护其国家利益和民族独立,拓展其国际生存空间。20世纪50年代,阿富汗不仅多次在各种场合口头上表示赞成,而且在国际事务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时期,中阿两国一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积极推动两国关系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治伊斯兰是指把伊斯兰教作为某种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的工具,以达到某种目的。从20世纪50年代政治伊斯兰登上阿富汗历史舞台时起,教育就成为其争夺的重要领域。本文在回顾政治伊斯兰在阿富汗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了达乌德时期到后塔利班时期政治伊斯兰影响下的阿富汗教育。政治伊斯兰对阿富汗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曾万泉  尚晓进 《社科纵横》2013,(1):259-260,269
作为第一本英语写的关于阿富汗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一开始就受到各方的关注。小说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阿富汗真实历史为背景,将虚构与现实糅合为一体,笔者认为,小说以人物关系折射了阿富汗民族间的冲突以及不平等的社会阶级观念,而阿富汗社会的阶层关系又根植于不平等民族关系之上,小说的意义超越文学范畴,对阿富汗的重建进程具有独到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文智 《东西南北》2012,(16):38-39
在阿富汗,女人想要“抛头露面”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阿富汗女子萨莉法·卡齐萨达,勇敢地用行动打破了偏见。萨莉法·卡齐萨达生活在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省的一个小村庄,是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村长。只要村民有事,她就骑上摩托车,赶到现场处理。她和国家电力部长面对面谈判,使这个小村子通了电,并随身携带AK-47步枪打击偷电看……  相似文献   

19.
阿富汗重建具有如下特点:涉及多方面的广泛内容和不同层次;是在国际社会的大力参与下展开的,尤其受到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重建是阿富汗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强烈体现出当代的西方价值观和加快阿"发展"的意图;重建是阿富汗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发展阶段.重建的主要问题:过分依赖国际社会的援助;安全问题始终无法解决;经济重建仍存在各种问题.因此,阿富汗问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无法获得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0.
何明  包敬朝 《南亚研究》2023,(1):127-153+159-160
塔利班的再度崛起引发世人关注。相较于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执政,塔利班再次追求的伊斯兰国家有几个内涵:其一,坚持伊斯兰教法统治是基础;其二,坚持酋长国而非共和国是国体;其三,发挥宗教学者和专家委员会作用是新的支柱;其四,完成“伊斯兰宪法”制定的尝试;其五,在妇女、少数族群权利保护和言论自由领域的让步则体现其伊斯兰国家的顺势变化。不过塔利班建立伊斯兰国家仍需要面对四大挑战:能否完成对阿富汗各政治力量的统合;能否找到阿富汗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的治理方式;能否避免美国的二次干预并借此赢得国际社会的法理承认;能否克服自身在民族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帝国之间选择困惑的两重性矛盾。本文认为,需要关注塔利班再次建立伊斯兰国家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