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哲  何佳 《管理评论》2008,20(5):9-14
本文考察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市模式与发行效率的关系以及整体上市的意义与可行性。通过对1998~2002年间上市的360家国有企业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发行效率较高,而分拆上市的国有企业发行效率较低。本文还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案例阐明了促进分拆上市的公司进行整体上市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整体上市成为国家支持和鼓励的国有企业改制新模式,也是众多央企普遍采用的上市路径。本文通过对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模式的对比分析,阐明了整体上市是国有煤炭企业上市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阐述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的优缺点,着重分析了整体上市对于我国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及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我国企业整体上市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整体上市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市场资本的集聚,让优势资本高效率的向最优的行业和公司上集中,促进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最终有利于我国各个行业的健康长期发展。分拆上市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帮助公司不断优化资产质量,培养企业内部的优势项目,为公司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央企要想实现自身的长期发展,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和分析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笔者在文本中对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的应用背景、优势等做了一定的分析比较,并提出实行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优化组合的央企经营战略,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正整体上市已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文基于此,从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意义入手,指出了目前国有企业在整体上市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容量与政策导向、组织结构调整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弄虚作假、欺诈上市,并从进一步完善发行制度、完善我国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法制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建议。2012年5月,国资委党委在《求是》杂志上刊发了文章,指出"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加大国有大型  相似文献   

6.
梳理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不难发现二者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为条件的密切联系。从1992年资本市场成立到2000年前后,受制于资本市场规模偏小、融资能力有限和国企改制状况,分拆上市成为当时的主要选择;2000年以后,主客观因素推动整体上市成为主题,基于此,一大批国企成为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并在资本市场纵深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分拆上市还是整体上市,涉及的核心内容都是主业上市。主业上市包括全部或部分主业上市、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开始,整体上市就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证券媒体纷纷加入了对于有整体上市迹象的上市公司及其集团大股东的连环追踪,许多普通中小投资者也几乎忘却了风险,不惜高位进场,只为赌一个"整体上市"的明天……整体上市已经有定向增发、换股与现金回购、私有化上市子公司等多种模式。本文将现有的整体上市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并且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通过论述,我们将可以知道什么样的企业适用于什么样的模式,这将对未来国有企业的整体上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分析了分拆上市与母公司股权价值的关系。分拆上市涉及两项资本事件———分拆与上市 ,本文首先基于期权理论研究了分拆事件对母公司股权价值的影响 ,并构造出了基于期权理论的分拆对母公司股权价值效应模型。模型显示分拆能够为母公司股东财富带来正的溢价效应 ,并运用同仁堂分拆子公司这一案例进行了市场反应检验。检验结果显示 ,期权理论在公司分拆动机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度。其次 ,由于子公司上市之后 ,母子公司的股票都在资本市场上交易 ,因此文章构造了基于市净值不变假说的母公司股权价值分拆溢价效应观察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同仁堂案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 ,与分拆创造期权假说不一致的是:子公司上市初期母公司股权分拆溢价效应为负数 ,直到后期才转为正值。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两事件时刻的差异和不同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各个公司所处发展阶段、规模大小、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状况及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各有不同,导致公司权力机构规划利用分拆上市解决问题的动因千差万别,各有侧重考量点。分拆上市动机大致分为寻找接班人需要、改善公司价值被低估需要、融资需要、完善激励机制和转换管理方式需要、发展战略需要和母公司股东需要等七种情形。在公司权力机构做出分拆上市战略决策后,规划层在筹划阶段主要就以下因素进行考量分析:1.领会公司分拆上市决策侧重考量点;2.选择合适的保荐人;3.选择目标上市地考量因素分析;4.结合目标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要求主要完成关系人交易分拆、原母公司和分拆上市公司间的股权结构调整、分拆上市公司内部投资架构和法人使用安排等四方面测算、规划和优化,以便在综合分析规划基础上迅速正确拟订上市路线图和时间表。不能把分拆上市当做纯粹"圈钱"手段,只有端正心态,综合慎重考量,重视顶层设计,选择合适上市时间窗口,才能确保成功分拆上市。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TCL集团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以及随后武钢、宝钢等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实现集团公司主业或主营性资产上市以来.一时间.整体上市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热点。尽管有人认为,企业整体上市不过是一种新的炒作题材,但总体上说,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企业集团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管理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日益深化 ,证券市场除了直接融资的功能之外 ,资产重组功能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 ,并逐渐为市场所接受。企业分拆这一资本运营模式使资产重组有了新的内容 ,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了新的亮点 ,对理论工作者和企业经理们则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从分拆上市的概念及特点出发 ,分析了分拆上市对上市公司及证券市场的积极作用 ,提出进行分拆上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语境中,"整体上市",是指国有企业集团的母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投资结构,并在境内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中央企业整体上市,是借助母子公司体制和资本市场机制进行的资源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13.
分拆上市这一资本运营模式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公司融资、提高管理效率等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美国证券法对于分拆上市,一方面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分拆上市对于投资者的利益有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美国证券法对之有比较完善的规制.本文将集中探讨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这两部法律以及相关判例对分拆上市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4.
公司“整体上市”是我国股市目前讨论的热点之一。国资委和证监会已经多次发出政策信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然而,这并不是企业集团和政府两厢情愿就可达成的交易,关联重组可行性的前提是非关联股东—小股东的同意。小股东对公司整体上市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对控股股东(母公司)将上市公司当成“提款机”、“抽水机”的行为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5.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整体上市己经成为证券市场新的热点.2004年以来,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并成功实现整体上市,武钢股份以定向增发收购武钢集团主业的方式实施整体上市,这些以产业整合为主要目的的集团整体上市将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公司整体上市到底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财务效应,并对以后企业整体上市选择最优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理论上对上市公司向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研究,发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可以降低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减少集团公司内部的同业竞争、巩固大股东的控制权,从而提高整体上市后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理论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0,(5):18-18
种种迹象显示.2010年国企改革将在整合上市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其中上海市已着手推动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并组建国有资本管理公司。根据上海此前确定的国资国企改革方向.用3至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产业类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市属经营性国资资产证券化率由18%提高到40%左右。2009年1~11月.上海市约有185.8亿元国资证券化.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25.4%。要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核能作为经济、优质且高效的新能源,是当前现实可行的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核能产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远大的市场前景。按照去年国务院会议讨论通过的《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我国投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核电大国。若能借助于国内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力量,将在大规模资金来源和严格的企业法人治理要求等方面助推国内核能产业央企集团做大做强。近年来,国资委一直在积极推动央企整体上市进程;并且一些央企集团也通过不同的路径取得了整体上市的成功,这为核能产业集团的整体上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2004-2008年的企业上市问题。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否申请上市与企业外部融资需求的相关性更强。这说明外部融资需求对于民营企业是否申请上市的影响较大,国有企业申请上市更有可能是出于非经济因素的目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证监会发审委更有可能批准国有企业的上市申请。论文还发现,外部融资需求大、盈利能力好、位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更容易被批准上市。总之,论文的结论表明,目前的证券监管体制能够保证盈利能力好的企业更有可能被批准上市,从而使得证券市场的有限资源能够配置给业绩优良的企业。但是,"核准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政府在权益融资方面依然会照顾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0.
利用会计研究法、“分类加权的FA-DEA”法、事件研究法以及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整体上市前后样本公司的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建立理论模型解释实证发现. 多方面证据表明: 尽管短期内整体上市大幅度提高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并实现 了上市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但未能带来中长期收益和效率的提高,公司股票也并未给长期投资者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 大股东的国有属性对公司效率具有负面影响. 理论模型的分析表明,整体上市这类表面上的大股东“支撑行为”实际上可能侵占了小股东利益. 这意味着整体上市成为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新途径,有必要完善相关政策,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