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三虎  刘立 《探求》2023,(1):5-16+34
党的二十大报告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具战略性的问题。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政治方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特征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实现形式边守金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报告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这就要求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相应发展和逐步完善。但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社会生活的不少方面都存在着积极与消极、文明与落后、健康与腐朽、科学与愚昧并存和对立的现象,尤其需要重视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本质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发挥理论的宣传动员和正确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的第一次明确概括。这一新概括,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这个框架的确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①。这条基本路线是党的八大正确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任务和条件。它有一个曲折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与邓小平的名字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何强 《学术交流》2002,2(4):13-16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现在和将来,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主问题有过多方面的描述。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以及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作了阐述,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九年来改革和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用简炼的语言把这条路线概括起来,并把它肯定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十三大一个突出的重大贡献。这条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建国三十八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9.
一、居委会和村委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总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中特”理论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决议》);(2)根据物质文明建设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体育、卫生以及各种文化事业(如广播、电影、文艺、报刊、出版发行机构等),最大限度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这两个方面,前者属于塑造人的灵魂的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0.
汪文甫 《探求》2007,(1):17-18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将来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等整个历史过程是完全同一的。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要从七个方面做好“和谐”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列宁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民主是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政治价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汲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走渐进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辛探索,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大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开辟了一条能够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我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就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讲几点意见。第一,要认清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要“积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4.
张涛 《社科纵横》2007,22(8):26-28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全局;以人为本,发展民主政治;培育和谐文化,调动全党全民的力量,共同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五大报告,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用很大篇幅记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个人资源的开发。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生产力发展进入了智能生产力的新阶段。在智能生产力之下,一系列社会文化经济现象都产生出新的性质、面貌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抒望 《创新》2011,5(6):32-34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经过90年的不断探索,我们党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一、邓小平的价值哩想 价值观是一种观念,是人的追求和期望,是人的评价和选择。价值理想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邓小平同志的价值理想则集中体现在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他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的价值追求。它既包含了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向往,又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追求。 邓小平的价值理想,具体表现在他对“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阐述之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物质文明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精神文明也不是社会主义,等等。这些论述都很重要,它勾划出邓小平同志完整的社会主义理想。从这些论述看,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内涵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邓小平的基本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价值的评价标准。它也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丹娜 《探求》2014,(5):5-9
"顺应世界大势",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是我们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视角。我们要顺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大势,实现中国梦以及中国梦与世界梦(即"世界人民的美好")的接轨;顺应世界新科技和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大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速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进程;顺应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发展大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潮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列宁“最后构想”提出的背景,概括了蕴涵在“最后构想”中的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尝试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评析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以发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目前,发展协商民主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体现了我国政党间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是促进社会政治心理和谐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些方面与政治制度同步发展,分别体现了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展协商民主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