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经历了从由本科、专科、中专构成的"三级师范"到只有本科的"一级师范"的演变过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三个落后"和"七对矛盾",因此,我们应从加强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等五个方面来对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价值理念。文章在对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历程作简单介绍,以及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高师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当今高师教育中,本土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其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高师的音乐教育中长期处于一种"边缘"的位置,究其原因,是由于近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中以"西方音乐中心论"为主导,致使本土音乐无法顺利进入课堂。面对这种境况,高师的音乐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地开发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建构本土音乐课程体系,加强本土音乐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校音乐教育体制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不仅重视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课程选择空间,而且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及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美国高校音乐教育体制建设了一种新型协作的师生关系,体现出比较突出的人本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审美哲学作为官方哲学“一元独尊”在美国,“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musiceducatio-nasaes the ticseducation(本文简称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或审美哲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NelsonB.Henry主编,1958年)和《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CharlesLeonhard与RobertHouse合著,1959年)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当时,处于二战、冷战之后的美国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所有学科都强调学科价值。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美国音乐教育全国大会的发起下,一些卓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们达成共识,将审美作为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60年代美国的一些世人瞩目的音乐教育会议,几乎成为审美哲学理论的传播与普及途径。而1966年创刊的《审美教育杂志》(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也为审美哲学提供了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平台。而审美哲学发展真正进入体系化阶段,则是以1970年贝内特.雷默所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为标志,本书成为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集大成之作。雷默是在莱昂哈德和豪斯等审美哲学先驱者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在音乐教育哲学领域中活跃着审美、实践、文化、社会功能等多种音乐教育哲学观,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然而,音乐教哲学观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为此,笔者从当今时代特征出发,对近几年产生的新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音乐创造"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的音乐"这一观念首先在音乐人类学中提出。本文就多元文化的音乐观在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等学科中的兴起,尤其是近几年在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发展作初步研究,探求"多元文化的音乐"观的在音乐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以求促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新课改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尝试"行为,认为要促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采纳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进而提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母机",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理念将会深远地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实践。而高师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达成有着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建议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应该让尝试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新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现行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建国初期照搬前苏联教育模式形成的.面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这种以分科设置课程为主流的学科课程体系已不适应新时期通才教育、专才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新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上应进行重新定位;在课程内容上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以音乐审美类课程为统领,以音乐表现类课程为载体,以音乐创造、音乐文化类课程为两翼,以音乐教育为基础"的互相关联的课程内容体邋系;在课程实施方式上应做到"三个结合":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相关课、相辅课、相交课相结合,课堂实践、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遵从"三个统一":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的统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统一,多元化音乐教育与中国音乐教育的统一;在课程评价方面,评价内容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评价主体向互动化方向发展,评价方法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评价手段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教学是教学大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低,学生没兴趣,烦上课,老师也怕上音乐课的现象.美国的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曾指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欣赏课是在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并使学生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之上.欣赏为学生提供动力,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深,更好的欣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