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蒸汽渗透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本文以脱除丙烯中微量水份为目的,对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和分离性能进行了探索。首先研制了蒸汽渗透膜,选用聚砜中空纤维支撑膜,采用涂布法制备了壳聚糖复合膜。其次,考察了制膜液浓度,交联剂用量,热处理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复合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氧化淀粉生产过程中次氯酸钠浓度、氧化反应温度、氧化反应液的pH值、浆液浓度对变性淀粉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浆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数、上浆用浆液粘度等性能指标,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为基膜,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热聚合方法制备了L-DBTA印迹中空纤维复合膜。该复合膜对异丙醇/水体系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对于w=0.20和0.50的异丙醇/水体系,经过一次浸膜制得的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 400和5 690,通量分别为1 440 g/(m2.h)和551 g/(m2.h);对于w=0.95的异丙醇/水体系,浸膜液浓缩一倍,经过两次浸膜制得的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分离因子可达82 100,渗透通量可达739 g/(m2.h);对于异丙醇/水体系,通过实验,获得了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与一般渗透汽化膜相反的分离规律:料液温度升高,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下降;随着料液浓度的升高,分离因子出现最大值时的温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探讨制备条件对LB膜相变行为的影响可获得试验室特定设备及条件下制备磷脂LB膜的最佳条件。方法:用热力学相变理论类比描述了单分子膜的相变过程理论,并通过该理论,以π-A曲线和相变过程为主要分析点,系统地研究了磷脂铺展量、铺展浓度、铺展溶剂、铺展时间、压膜速度、亚相温度、亚相pH值等七大因素对成膜质量的影响。结果:磷脂铺展量、亚相的温度和pH值对磷脂单分子膜的质量影响最大,铺展浓度、铺展溶剂、铺展时间的影响要小得多,而在一定范围内压膜速度的大小基本上不影响膜的质量。结论:50μL,0.67mmol/ml的磷脂/乙醚溶液在pH6.8的亚相上铺展20min并以5mm/min的速度挤压单分子膜可获得完整的π-A曲线。  相似文献   

5.
用氨基硅油微乳液与水的原位分散方法,制备了有机硅聚合物共混改性接枝环氧树脂水分散液,采用FT-IR、ATR、TEM以及TGA等对该水分散液的粒子形态、粒径以及成膜后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水分散液相比,改性水分散液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宽,粘度增大。TEM照片表明:有机硅聚合物在分散过程中被包裹在环氧树脂内部,形成“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改性水分散液成膜后的疏水、疏油性能和热性能显著提高,表面能降低。膜的超薄切片TEM照片显示:有机硅聚合物在成膜过程中向表面取向与迁移,FT-IR与ATR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它们在膜的表面富集。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对于取向硅钢高温退火隔离剂用氧化镁的性能要求,以及氧化镁涂液中的添加剂和添加元素对高温退火过程中硅酸镁玻璃膜底层的形成、二次再结晶和对最终成品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可降解壳聚糖为材料,运用浸渍沉淀相分离工艺制备了壳聚糖膜,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微观形态,并研究了聚合物溶液浓度、溶剂蒸发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膜孔隙率、溶胀性以及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膜具有非对称结构,由致密层、过渡层和疏松多孔层几部分构成;聚合物溶液浓度、溶剂蒸发时间是影响膜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因素,聚合物溶液浓度增大和溶剂蒸发时间变长都使得膜的孔隙率和溶胀性降低,但却可提高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由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乳酸-聚乙二醇-2000共聚物(PLA-PEG-2000,mLA/mPEG=10/1)制备了超分子溶液。探讨了超分子溶液的堵水、防砂机理;研究了其堵水、防砂性能,并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超分子溶液通过与亲水性界面的共价结合在岩石表面组装成膜;膜的拉伸强度为3.5MPa,断裂伸长率为135%,邵氏硬度为36,在蒸馏水中的溶胀率小于3%;防砂和堵水性能好于当前使用的各种材料;矿场实验表明,防砂有效周期大于22个月,堵水率大于30%。  相似文献   

9.
蒸汽渗透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本文以水蒸汽/丙烯为分离物系,采用蒸汽渗透技术考察了制膜液浓度,交联剂用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聚乙烯醇复合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铜离子为模板,用F44与多乙烯多胺反应制备了氨基交联铜模板螯合树脂,并测定了其对金属离子Cu2+,Ni2+,Zn2+,Cd2+,Pb2+,尤其对Hg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对吸附机理的初步探讨表明,吸附符合Boyd液膜扩散控制,Hg2+的液膜扩散系数为0 0085.  相似文献   

11.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为硬段,聚醚多元醇为软段,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分步合成法,制备了具有规整硬段和良好分散性能的聚醚型聚氨酯脲(PUU)水分散液。测定了PUU水分散液及其成膜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并表征了这类水性PUU的氢键、结晶和微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硬段含量的增加,PUU水分散液的粒径减小,稳定性增加,室温贮存期大于1年;与一步法制备的水性PUU相比,由分步法制备的水性PUU的硬段具有较好的有序结构,氢键化程度高,结晶度大,软硬段间的微观相分离程度高,成膜后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与力学性能。此外,与具有相同规整硬段的聚酯型水性PUU相比,这类聚醚型水性PUU膜显示出更好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2.
阳极氧化电解液组分是影响氧化膜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在AZ31镁合金表面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了第二相粒子强化的氧化膜,探讨了电解液中的成膜剂Na_2SiO_3浓度对复合阳极氧化膜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氧化膜的相组成;采用电化学测试的方法评价了复合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成膜剂Na_2SiO_3浓度对复合阳极氧化膜的成膜电压、表面形貌及耐蚀性均有较大影响,但对其相组成影响不明显;当成膜剂Na_2SiO_3浓度为120 g/L时,阳极氧化膜表面连续、致密,表面微孔细小、圆整且分布均匀,具有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积比为1∶2.5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对HZ818树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进行硝化改性,制备浸渍树脂的基体,并以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分别作为萃取剂,制备两种浸渍树脂.采用静态法考察了溶液pH,In(Ⅲ)离子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对这两种浸渍树脂吸附In(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浸渍树脂吸附In(Ⅲ)的最佳pH分别为1.0,0.5,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表述其吸附动力学数据,液膜扩散为其主要的控速步骤;Langmuir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其等温吸附数据,298 K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6 mg/g,34.0 mg/g;树脂循环使用达5次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丁二酸酐(SA)为交联剂研究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HPAE)的交联反应和交联膜的制备。结果表明:SA与HPAE的交联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可以采用溶液法低温涂膜及高温交联得到HPAE/SA交联膜;改变SA的用量可控制膜的交联度,HPAE/SA交联膜的拉伸强度随SA用量的增大而提高,最高可达59.60 M Pa,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小于74.3°。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聚氨酯泡沫(PEI-PUF),考察了合成条件对制备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PEI-PUF对水溶液中甲基橙和茜素红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平衡时间为60 mi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PEI-PUF-30对甲基橙和茜素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在酸性条件下PEI-PUF-30对甲基橙和茜素红的吸附量较大,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降低,PEI-PUF-30对甲基橙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pH<9.8)存在较高的吸附量;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较好,PEI-PUF-30对甲基橙和茜素红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8.28和98.76 mg·g-1,相比之下对甲基橙有更高的吸附亲和性;随着温度的升高,PEI-PUF-30对甲基橙和茜素红的吸附量增大,表明该过程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锶和钨酸钠为原料、水为介质、通过水热反应合成法制备SrWO_4光催化剂。采用XRD及SEM对钨酸锶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罗丹明B溶液模拟废水研究SrWO_4在酸性条件下(pH值为3)的光降解性能;改变催化剂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条件(反应温度、前驱液的pH值等),研究在这些影响因素下SrWO_4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24 h且前驱液pH值为3时合成的钨酸锶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到90.75%。  相似文献   

17.
锌灰酸浸法回收硫酸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伟 《南都学坛》2000,20(3):61-63
研究了酸浸锌灰回收ZnSO4 ·7H2 O的工艺 ,探讨了酸浓度、温度、pH值、氧化剂对ZnSO4 ·7H2 O回收量及其纯度的影响 ,得出最佳条件 :硫酸浓度 6 0 % ,温度 80℃~ 90℃ ,pH值为 4左右 ,氧化剂用KMnO4 。在上述条件下 ,ZnSO4 ·7H2 O的回收率可达 80 %左右 ,且产品质量符合部颁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鱿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20%左右的副产物,其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呈味成分。本研究采用双酶酶解工艺制备了鱿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鱿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与大豆多糖-葡萄糖美拉德反应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110℃、葡萄糖-多糖添加量■、时间60 min的条件下,酶解液的感官评分值最高,反应产物具有明显的鱿鱼香气,口味鲜美。电子舌结果显示,美拉德处理前后的酶解液风味变化明显,表明美拉德反应可以改善酶解液的味道。本研究为鱿鱼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和水产调味料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在装满硅球的石英毛细管内原位聚合制备了一种弱阳离子包覆硅球整体柱,确定了柱的最佳制备条件(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单体体积分数25%,致孔剂组成为环己醇∶甲醇∶水的体积比为8∶1∶1).制得的整体柱作为固相微萃取介质对盐酸克伦特罗进行了在线富集,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解吸液组成、进样体积、样品pH值),确定了乙腈-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2.7,二者体积比为40∶60)混合溶液作为解吸液、进样体积为40μL、样品pH值7.0为最佳萃取条件.并在最优条件下测得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2 ng/mL(相当于噪音信号标准偏差的3倍),与直接进样相比,检测灵敏度约提高了300倍.  相似文献   

20.
发明人员:李言荣 刘兴钊 陶伯万 钇钡铜氧高温超导双面外延薄膜制备方法和装置属高温超导薄膜制备方法和装置。采用基片原位转动、速度可调、辐射加热、双面同时成膜的倒筒式支流溅射装置和优化的自外延制备方法,提高了膜的质量,使所制得的Y1Ba2Cu3O7-8高温超导外延膜的性能优良:其Tco>90 K, DTc<0.3 K; 基片两面的双面膜性能一致:其 Tco相差小于0.5 K, DTc相差小于0.5 K, 完全满足高频微波器件制作的要求。 钇钡铜氧高温超导双面外延薄膜制备方法和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