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集群理论首先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迈克·波特提出,他认为集群在促进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作为集群理论基础的是波特于90年代初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某些国家的企业在特定产业或具体的行业中能取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国家中,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多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区中。并且产业集群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经济学家认为,产业集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规模经济的全新演绎。长三角的IT(hform 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扩散过程博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速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扩散是集群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内企业技术扩散的博弈分析,探讨了集群内企业技术扩散的过程模式,并提出了促进集群企业技术扩散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一种位于特定地理区位的中间组织,由众多企业即集群的成员本着共同的产业目标、默识的规则建立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约定的群体.集群成员间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竞争,不断创新,建立了投入产出的经济技术联系,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垂直关系,产业与相关企业、支持和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补关系,从而形成产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竞争的挑战下,成功地区与成功的企业一样,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种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的形成实际上使得企业核心力通过聚集获得了企业无法获得的整体功能和系统功能,区域核心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波特的产业竞争国家菱图 分析一个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波特(BOLTER)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是由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政府行为,机遇等六大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产业集群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南通和绍兴市建筑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规模和效率是影响建筑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数量密度和企业家精神等也对建筑产业集群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南通和绍兴市建筑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不同,在不断扩大集群规模的同时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发掘集群的潜在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及其化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迪娜 《统计与决策》2005,(11):136-137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保持了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反应敏捷的特点,又具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和信息共享等集群优势而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但这种集群借以产生优势的自身特性,同时也是削弱集群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最终导致集群走向衰退的根本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共存机制,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中企业集聚共存的优势,提出物种竞争的logistic模型,得出具有互利关系的成员间必须保持激烈的竞争,彼此之间的依赖程度不能太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即同类或相关企业的聚集式发展,具有形成聚集经济、深化分工协作、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的突出功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借助市场机制扩大社会化协作的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时代潮流。四川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主要成就产业聚集加快。随着四川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工业强省战略推动下,外资西进、东资西移,一大批早年落户东部沿海的跨国公司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四川,加快了产业聚集。现已形成广汉钻机、武侯皮鞋、新都家具、彭州医药和夹江陶瓷等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竞争…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是指产业集群内以各企业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协同竞争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捕食与竞争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策略选择需要重视产业集群演化的协同效应,防止过度竞争;应以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优化为依归;注重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策略等。  相似文献   

12.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存在过度依赖成本的竞争,集群发展遭遇"大而不强"的瓶颈.因此,并非拥有产业集群就拥有经济竞争力,创新网络的形成才是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所在.文章从集群创新系统中知识网络的刻画入手,回顾了簇系数及加权网络簇系数的发展,剖析了集群创新优势形成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得出,权重知识网络中的簇系数越大,集群创新能力越强,簇系数随时间演化会逐步减小;最后给出了簇系数的补偿策略,借以形成集群创新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药出口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中完整地阐述了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取得的关键又在于国家是否具有合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企业间合争机制的博弈分析,阐述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是以企业间独特的合争机制为基础的。这种合争机制既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又有利于互动式学习和技术扩散,它将原本孤立、松散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集群是指一群自主又相互关联的企业或机构通过分工协作聚集在一个稳定的地域空间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产业群并非简单的企业扎堆,而是由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组织而成的有序系统,由于主体之间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交易)关系,企业集群具有较强的集体效率.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集群演化的生态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聚集的一种空间模式,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有着天然的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内部各子区域间会为了争取稀缺的资源之间的竞争,类似于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为了争夺生存资源的竞争。在区域竞争中,区域产业集群经历成长和扩张的演化过程。本文采用生态学描述物种竞争的logistic模型,描述区域竞争条件下的区域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中小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1、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中小民营企业将高速扩张。中国已加入WTO一年有余,去年吸引外资突破500亿美元而雄居世界榜首,出现了产业转移的大潮流。在这一趋势中,国际投资的作用已逐渐超过国际贸易的作用。从生产力组织的角度来看,跨国公司的地位举足轻重,成为了国家经济竞争的主体。现在全世界有6万多个跨国公司型的企业,控制了全球2/3的生产,2/3的贸易,2/3的投资。在全世界100多个大企业中,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西方国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从各个角度对集群形成这一重要的经济组织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在我国,以专业产品区、专业镇为主的产业集群网络形成了民营企业的群体力量.集群地区内不断集聚的资源、信息和企业配套能力使企业间相互沟通、要素供给与技术扩散更加方便,交易成本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与外部市场、信息、资源利企业(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扩大交换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以区域网络为基础,通过强化专业分工,促使每个企业把产品做精,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产业的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效地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埔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钱雪亚  金通 《浙江统计》2001,(11):20-23
产业是否具有优势 ,主要是从贸易利益实现的角度来审视的。从这一角度定义产业优势 ,是指 :在不完全竞争的多维世界里 ,一国产业国际竞争中建立起来的、在资源获取和利益分配方面相对于竞争对手和竞争产业的特定的优势。它包括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 :一是某一特定产业在不同产业间的世界资源配置中是否占有特定的竞争优势———表现为产业间竞争优势 ,即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状况 ;二是在该产业的全球竞争中某一特定的国家相对于其它国家是否具备竞争优势———表现为产业内竞争优势 ,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状况。产业间竞争优势的强弱主要是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