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就是主体性,或具有本体地位的主体的自由。哈耶克对现代性批判的基础是文化进化论。文化进化以“文化胜出”为标准,它以证伪的、否定的方式确认某种“否定性”价值的同时,也肯定了文化自身的整体价值。这是哈耶克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理路。我们既要现代化,也要尽量避免现代化带给我们的消极后果,这需要我们重新阐发中国传统精神并且明确它与“现代性”正负两面的关系。这是我们现代性批判的关键,也是哈耶克现代性批判给我们的启示。只有将这种重构后的文化精神落到政治、法律思想中,现代性批判才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关于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冲突问题,应首先明确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要求,进而弄清这一问题的实质,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全球化趋势与民族文化、域外文化与本土文化等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问题,从而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文化定位,确定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御“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克服“种族中心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共存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全球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现代化进程中世界范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层面的人类交往过程及其结果.其前提是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其实质是现代性的广泛展开,其历史后果是人类文化的深度匀质化.科学理性这一现代化的文化内核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紧张和冲突,致使20世纪中期出现了全球性问题.人类要摆脱生存困境,就必须寻求诗意地存在、历史的"合题"、永恒之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吕松涛 《江淮论坛》2006,(2):181-184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描绘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图景的概念。对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学术界主要有文化一元论和文化多元论两种对立观点。二者分歧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对文化本性的片面理解。超越文化一元论和文化多元论,必须全面理解文化的本性。从文化关系、文化发展、文化功能、文化主体层次的角度分析,文化全球化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哲学与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表现在:从对现代性思想传统的哲学理性批判过渡和转变为对晚期现代性的社会文化理论批判;把现代性置于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进行理解,致力于揭示全球化时代现代性所面临的新的矛盾困境;与蕴涵对现代性决绝的批判态度相比,对现代性的建设性重写与对现代性、后现代性关系的辩证理解成为值得关注的动向;非西方区域的多元现代性得到认可和尊重,对包容差异性和丰富性的多元文化精神的现代性之异质性发现与本土性建构成为重要的思想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通常被肤浅地理解为文化的全球性交往,是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性的共同生活;文化全球化则是这种"脱域"性共同生活的文化诉求和表达,其深层次诉求根植于现代性的要求及其扩张。现代性是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内在机制,这一机制表现为工具理性、大众文化的全球性扩张。文化全球化意义系统的形成有两个根源,一是起自于西方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和表达;二是参与文化全球化的各方对原有的文化生活方式的理解及其相互激荡。因而,当前文化全球化的后果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强势和主导,同时也体现出文化冲突与共生的共存场景,呈现出文化一元化趋势与多元化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文化认同与文化帝国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与文化帝国主义现象,本文从多侧面作了论析,认为全球化是人类认识模式转变的标志,隐含着从西方中心主义的单一思想方法向多元思想方法的转变。意味着要把不同文化的共同体激活,共同参与人类文明建设。文化认同是个动态的概念,必须在与其它文化的相对关系中进行自我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帝国主义就等于全球化。我们要确立全球化的问题意识,把全球化、问题化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在多重批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金民卿 《学术探索》2011,(2):106-112
全球化已经越来越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在关于全球文化体系的问题上存在着“单一同质性”与“多元并存性”两种观点的对立;这种对立实际上反映了文化全球化的根本矛盾,即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的矛盾,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问题已经构成全球文化的基本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要特别注意通过正确处理全球文化互动中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推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在坚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互动,正确处理地方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必须反对所谓“民族整合神话”。  相似文献   

9.
黄树红 《南方论刊》2005,(11):62-64
近年来,“全球化”的名字满天飞。各种传播媒体经常使用这个名字,许多文本和会议都喜欢冠以“全球化”的字眼。在文学领域中,似乎也不示弱。诸如“全球化趋势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全球化趋势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挑战”,等等。何谓“全球化”,在西欧和北美,这一词语所标识出的,是指其所形成的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再具体一点就是美国化。而在世纪年代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却常常被译为:或走向世界、或同步于世界、或与国际接轨、或人类地球村等。“全球化”,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中。自从美国电脑公司提出产品全球输出之后,全球化趋势最早从世…  相似文献   

10.
"儒学的现代价值何以可能"是新世纪儒学研究中的核心命题,目前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归纳为"内在超越说"、"生命意识说"和"面向生活说"三种学说形态,它们分别从宗教性精神、类现代性批判精神和日常生活批判精神这三个方面阐发了传统儒学之于现代社会的功能性涵义,这既体现了现代人的价值评判与选择的自由,同时又反映出儒学自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化张力,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儒学救世论"、"多元理论模式"和"儒学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等问题也呈现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境遇及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诗歌最精彩的笔触之一就是书写民族文化的被撕裂所引起的疼痛,对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渴望与找寻是其中最具全球性体验的诗歌品质。少数民族诗人“文化身位”的确立关系到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必须戒除“自我民族文化身位”、“他民族文化身位”和“他民族眼光中的自我民族文化身位”三种单一的文化身位,树立文化的多重自我与复合身位观念,才能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的紧张关系,才能保证少数民族文化与时俱进的能力,才能让少数民族诗歌走出民族文化的樊篱,获得更大的全球性认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世界历史”的形成既是经济活动世界化的过程 ,又是精神活动世界化的过程 ,它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和新的文明形态的创立。深刻反思全球化在当代的发展 ,一个重大的认识误区是把全球化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全球化 ,而忽视了蕴含其中的文化本质。事实上 ,全球化是经济和文化相互推动、共同作用的过程 ,而且经济上的意义和功能往往要通过文化来表征。正确处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关系 ,是科学认识和把握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徐浩特 《理论界》2005,6(6):43-44,223
构筑中国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撑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解决好“古”与“今”的关系;第二,立足于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今时代,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有益文化成果,解决好“中”与“外”的关系;第三,既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尊重文化建设的多样性,解决好“一”和“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的可能、现实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建宁 《社会科学》2003,(4):113-119
经济、政治、文化是构成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包含文化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也会加快。本文论述了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分析了文化全球化的矛盾和悖论,强调必须从文化全球化的视角来认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王荔 《兰州学刊》2011,(9):152-156
当西方社会已进入对现代性的反省与批判之时,中国又当如何应对自身的法律现代性问题?只有清晰界定"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将法律的现代性从不同"语境"中剥离,并采取"多维整合"的研究方法展现法律现代性的基本维度和属性,才能正确诊断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问题的症结,发掘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从而改变中国法律发展进程中一贯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全球化与构建中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化全球化指的是由经济全球化过程所决定的、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的、以不同文化在全球层面上的大规模交流与互动为内涵的世界文化发展过程。文化全球化并非世界文化的同质化。不可否认的是 ,西方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文化将会一统天下。在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构建中国先进文化 ,首先必须坚持文化开放 ,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其次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民族文化 ;最后要在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深刻地诊断了现代性问题,他对现代性的看法是辩证的: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进程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对现代性的核心--资本逻辑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批判,并深刻地指出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对资本的批判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这一辩证的态度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物化"两种形式的明确划界.同时,马克思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摆脱资本逻辑操控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而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之路.马克思虽然把批判的基点放在经济事实的现代性上,但是在他的哲学中,经济事实现代性和文化观念现代性的双重批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今天的西方依然没有走出马克思所批判的现代性社会.马克思的现代性诊断给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构建提供了方法论遗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文学民间意识的自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便是对全球化的文化反应,它在很多方面都与全球化之间构成了抵抗性的文化关系;另一方面,以民间文化立场对于现代中国主要包括“革命”与“改革”的历史经验的批判性书写,也使民间意识对本土内部的主流文化构成了批判。“民间写作”对于民间资源的吸纳应该警惕“民间的形而上学”,以避免思想艺术上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抵抗与批判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文化与空间在中国的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在扩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其经济文化渗透的策略来适应当地的需要,从而形成表面的地方化和文化多样性,但在这表面之下却隐蔽着一种同一性: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从文化和空间方面探讨全球化的本质,以中国的文化和空间变化为实例,我们发现不论全球化的外表显得多么具有民族性,实际上它仍然是资本主义文化与空间的复制。尽管全球化的力量巨大,但我们仍然存在着可选择的现代性的希望空间。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的生存智慧与文化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作为一种强劲的人类历史趋势,正冲击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为适应全球化趋势下的生存环境,会形成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取向是自我现代化,各种文化所建构的现代性,会有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但总归会保持它们独特的价值选择和文化特征.全球化时代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图景,应该会是"多元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