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社会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能直接对社会事变作出迅速反映为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杂文的产生是与革命斗争紧密相联的。“五四”运动前后,以《新青年》“随感录”为发端,涌现了大量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杂感随笔,这是战前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杂文更是空前繁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把杂文艺术发展到高峰,使之成为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on)。这是战前杂文创作的第二个高潮。  相似文献   

2.
1997年,杂文作家们依旧保持了关怀现实的姿态。在此背景下,一批中青年杂文家逐渐走向成熟,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改变着杂文创作“青黄不接”的状况;越来越多的学者积极从事杂文创作,开展舆论监督;许多作家更加注意对旧有题材作新的开掘,更好地发挥了杂文的思想灯火作用;杂文创作、杂文作品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得到社会的认可、欢迎  相似文献   

3.
1992年以来,我国的杂文创作在题材、主题,形式、技巧,数量、质量,创作队伍、创作园地等方面,都较1992年以前的两三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期。但在繁荣发展的背后,由于主观的、客观的原因,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严重缺陷之处。  相似文献   

4.
杂文创作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是以其配角、杂的特点独具风格.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当代杂文创作空前繁荣.内容上表现为杂文创作成为"公民写作"作家创作乃至无名小卒的习作,多为真性情、新见地、针砭时弊的杂文;形式上,众多的报刊杂文专栏,专版以及网上论坛给当代杂文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园地、坚强的后盾.  相似文献   

5.
延安整风时期,随着鲁迅式杂文的兴起一时,杂文的批判现实倾向受到置疑;金灿然以《一得书》为“新杂文”的代表,肯定了这种杂文创作模式;然而强势的党文化力量使得“新杂文”并没有蔚然成风,最终革命内部批评成为杂文创作的畏途。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杂文,关系到中国文学对自由精神的坚守和对正义的担当。作为一个文类,现代杂文在“五四”时期就获得了合法性地位,但经历了文学“一体化”的规约后,杂文创作逐渐走向式微。当前要恢复这一文类的活力,必须摒除各种实用主义误读以及“文学性”权力话语的挤压。  相似文献   

7.
徐恒足杂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话实说”、逆向思维、艺术探索三个方面探讨了徐恒足杂文的特点 ,强调了徐恒足杂文创作的主体特征 ,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使得他的杂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品格。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瞿秋白的杂文创作,其历史的战斗价值也正如他俩在现代革命文学史上的伟大历史功绩一样是不可磨灭的。周扬曾有过十分明确的论述:三十年代初他俩一起“参与和指导了左翼文化运动,率领和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促成了革命文学的空前繁荣”。这理当包括鲁迅和瞿秋白杂文创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离开我们已经整整60年了。他留下的杂文创作虽然不能说卷帙浩繁,但相对于他短短的一生而言却是相当可观的。他在杂文创作和理论方面的建树,是文学史上无法遗漏的一笔珍贵遗产,这已为世人所公认。不过,事情仍然有它的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仅仅从文学角度考虑,瞿秋白在现代众多杂文作家中很难特别的凸现出来,使他同其他现代作家区别开来的,就是他作为一个“文人”所具有的政治家的身份、他的感觉方式和他进行杂文创作的独特角度。罗兰·巴尔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指出:“当政治  相似文献   

10.
唐弢在战时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充分发挥杂文的“匕首”和“投枪”的作用。他那些关于晚明历史的杂文就是一篇篇含义深远、机锋锐利的现实主义战斗檄文。唐弢是一个自觉的文体意识的杂文家,“感抒性”是他杂文的艺术风格的重要特点。在他的杂文创作中,通过形象的创造,巧妙地将文章的议论和批判的问题具体化和生动化,注重在杂文的艺术内涵里灌注浓烈的诗情,从而使杂文文体显得从容舒展、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11.
“乡土杂文”的诞生,是我国当代杂文创作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事件,它是对杂文创作宗旨、杂文的性质以及对杂文文体分类的重新定位。乡土杂文命题,是李升平先生的杰作,是他对杂文事业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提起杂文创作,必定想到讽刺问题。杂文的命运之所以多灾多难,都与“讽刺”二字相关。长时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杂文有“刺”,是什么“爆炸物”或“禁品”。其实,杂文这朵文艺之花,正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花”。鲁迅先生把杂文看成是时代的“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看成是投向形形色色的反动派的“匕首”和“投枪”。杂文的主要特征就是讽刺。今天,“讽刺”二字也可作批评解。正因为“讽刺”二字给杂文创作带来种种责难、误解和纷争,本文试与同志们一起加以讨论杂文的讽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世纪末的杂言:2000年中国杂文关键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人在经历了耻辱与血泪、光荣与梦想之后 ,走进了世纪之末 ,中国杂文在走过了辉煌———消沉、沉寂———繁荣之后 ,来到了世纪之末。处于世纪更替之际的杂文创作一方面令人感到欣慰 :由鲁迅开创的这一现代文体 ,继续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的精神和风骨。一方面又让人为之忧虑 :杂文文体仍然没能如鲁迅先生所愿而“速朽” ,这表明作为杂文对立面而存在的保守、封闭、蒙昧、迷信、集权、专制等还没有彻底从中国大地上消失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故事新编》的“虚妄感”徐顽强《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足足有十三年”①,对于鲁迅这位独特的精神个体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创作现象。因为鲁迅的创作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过程,小说——散文——杂文,随着现实的急剧变化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现代杂文,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战斗里程。杂文是中国新文学最早诞生的文学作品。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同时也开始了现代杂文的历史。在呼唤思想革新的启蒙中,在“打倒孔家店”的战斗中,议论性的散文就呼啸而出,不过当时还没有杂文这个名目。1918年4月,《新青年》四卷四期开辟了“随感录”专栏,成为现代杂文运动的开端。当年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前驱者,几乎都是杂文的作者。其中,鲁迅由于辛勤拓荒,锲而不舍,成为中国现代杂文运动的奠基人和开路先锋。 1924年11月,由鲁迅、周作人等主办的《语丝》月刊在北京创刊,这是中国现代第一个以登载杂文为主的期刊。到了三十年代,杂文创作蔚为大观。1932年12月,“《申报·自由谈》的革新,引来了杂文的全盛时期。”(茅盾《多事而活跃的岁月》)杂文逐渐成为一种独创性的文体。杂文这种文体的概念,是由鲁迅最早界定的,并且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是鲁迅使杂文成为独立于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之外的新型文体。然而对于鲁迅杂文艺术本质的界定,至今仍是一个严峻的命题。杂文究竟算不算“创作”?能不能进入“文艺之林”?实际的情形是,杂文这种文体早已随着鲁迅的名字而理直气壮地“...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而且是别的文学样式所不可代替的。诗、散文、小说、戏剧、杂感、报告文学等等,莫不如此。各种文学样式作品的创作过程,也不尽相同。从创作过程探索某一文学样式的独特性,是研究文学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学术界对杂文的概念理解不一,造成了一些近乎不必要的论争,因此,在进入本题之前,我不得不就杂文的概念作一简略的说明。鲁迅在使用“杂文”、“杂感”两个名词时,是注意其区别的,那就是前者包括后者,而后者并不包括前者,“杂文”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杂文”包括多种文体,狭  相似文献   

18.
1956年1月至1957年6月,中共中央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发表,为思想、学术、文艺的健康发展,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氛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思想、学术、文艺发展的繁荣时期(史称"百花年代")。受此影响,杂文创作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创作高潮:创作园地持续扩大,作品数量大幅增加,创作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杂文创作的成就不能与鲁迅相提并论 ,但在杂文文体建设上的贡献不逊色于鲁迅 ,其在杂文文体独立过程中 ,在杂文文体思想特色和艺术手法形成过程中 ,在形成风格流派促进文体繁荣过程中 ,都有重要的贡献 ,这一点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两次人道主义思潮冲击皆带来了女性小说创作的繁荣 ,促成了两个女作家群的崛起 ,并赋予了她们类似的创作特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源于“五四”的女性小说创作中“人”的意识从有到无 ,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奈但完整的历史循环圈 ;而源于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创作 ,却是从“人”的意识引申到了“性别”的意识 ,并且尚在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