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真正影响当代大众文化的是大众媒介,大众媒介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是大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态。同时大众媒介又是文化的载体,引领了大众文化的“世俗化”“视觉化”和“平民化”。本文强调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深刻的影响和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暧昧的"大众"--"大众文化"中的"大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辨了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两种“大众”观,即“精英主义”大众文化理论的“文化呆子”和“平民主义”大众文化理论的“文化游牧者”。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里的“大众”是一个“文化饕餮”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它的传播无所不在,然而,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为了强调这种“大众文化”并不是服务于大众的文化,提出了“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来取代“大众文化”。并指出,流行音乐像许多大众文化一样日趋标准化和商品化。这一批判是对当代社会中文化价值危机的深刻反思,但这种绝对的否定的态度,颇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可以概括为两大核心观念:大众文化非文化,大众文化反大众。该学派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以追求市场价值为最终目标,突出的商品性使其丧失了文化艺术应有的超越性与精神价值;利益驱动下的竞相模仿和复制技术的运用也使其丧失了文艺应有的独创与个性。不仅如此,大众文化还成为欺骗大众、固化社会的工具;它不仅控制大众的精神意识,而且还操纵大众的深层心理。可见,大众文化既不具有文化性,也不具有大众性。  相似文献   

5.
两种经济理论是费斯克对“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的阐述文化商品是在这两种经济领域中流通的,金融经济流通的是金钱,表征统治的力量;文化经济流通的是意义和快感,显示了消费者的解码差异。该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性意义是大众文化是由大众创造的,而不是文化工业的产物;大众文化是一个斗争的场所、符号的战场;大众文化是微观政治的进步文化。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曾是西方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与交汇,这种文化形态已经逐渐地影响到我国当代文艺的发展。“小说”是展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艺术形态,新时期的文化变革所带来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变,在“小说”这种文化形态中也得到了具体的展现。因此,探讨“大众文化时代的小说艺术表现”这个论题,在我国现时代的文化背景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大众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根本不同决定了我们有必要根据中国国情 ,对中国特色大众文化进行探讨。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在于 :“大众”与西方话语中的“大众”不同 ,大众文化的存在、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文化建设的内容不同 ,当代大众文化本质上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致。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的途径是 :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 ,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叶奕翔 《东方论坛》2013,(6):56-60,105
大众文化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为了大众的娱乐消遣而大批量生产、借助现代科技迅速传播、并以此获得市场利润的文化产品。它在本质上是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大众指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者。理解大众,要避免革命性误读和现代性误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大众文化的不16面向,其中,人民性、意识形态性、全球性与民族性是值得注意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形成了互文性关系;市场经济也能造就批判市场缺失的文化指向;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可在大众文化建设中得以倡导;当代大众文化的阶段性失范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文化转向.大众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本土立场,弘扬民族文化是大众文化的内在需求.立足本土、调控文化产业、培育“大众娱乐精神”、艺术创作与大众文化接轨并主动面向世界是大众文化建设的应有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试论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定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大众利用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活生生的实践过程,是“有啥用啥”或“权且利用”的艺术。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定义观建立在其文化观、大众观的基础上,强调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紧密关系,突出大众具备积极、主动、充满抵抗精神的辨识力。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定义对于大众文化地位、积极作用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对大众文化进行更全面合理、更客观公允、更辩证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由西方"脱口秀"借鉴而来。但这种节目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发展得还不够成熟。"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文章提出了作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的二重性及其价值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是低层次的文化 ,拥有最广大的受众 ,具有商业性、流行性、庞杂性的特点 ;其存在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二重性 ;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导 ,一是需要精英文化介入其中 ,二是需要“唱响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生成背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在城市里 ,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可以预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大众百姓闲暇时间的增加 ,社会对大众文化的需求将会有更大的增长。毫无疑问 ,大众文化的普遍流行 ,已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围绕大众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生成背景、现实发展及其走向等问题 ,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DV技术与影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V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数字视音频技术,它的出现,使我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影视节目制作,它使影视艺术由高雅逐渐向大众、多元发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更为真实、生动、个性明显的纪实,DV技术深刻的影响着影视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化传播形式发生深刻变革,媒体具有了介入社会的巨大力量,与人类互相产生深刻影响,这使得大众传播研究不可忽视,成为文化研究的主战场之一,我们应当正视这种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平民文化是由平民创造或为他们创造的、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它肯定平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具有真实、积极向上的日常生活色彩,关注平民百姓的情感世界,必将取代大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角。随着文化研究对象的转变,文化研究的目的、理论框架和方法等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从而完成从大众文化到平民文化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 ,它具体体现为当代西方文化的非中心性、平面性、商品性、复制性、大众性等特征。立足于对当代西方文化的这种价值判断 ,后现代理论家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消极性的文化 ,是体现后现代文化精神的主要文化形式。这种观点影响了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本文批判了认为中国产生了后现代主义、中国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这两种错误的观点 ,并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播变革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勃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大众传播方式的历史变革入手,分析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内在关联,继而指出,流行文化———当今大众文化主要样式———的勃兴,是新传播技术与全球商业化浪潮的合力所致,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调控传播媒介,引导文化流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论“全面小康”建设中的电视文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文化力,是文化力的核心.在"全面小康"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它在引导文化、拉动经济、化育民众等方面的能动作用,又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以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其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青年群体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消费群体,使青年文化的精神特质极具时代性.大众文化的发展走势影响着青年文化的嬗变,从"文革"后政治化意识形态的解体到当代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建构,青年文化经历了从解构走向整合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青年文化对旧的政治化意识形态起到解构的作用,而当代的青年文化则依靠大众文化特有的整合力成为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承载者,具有理性精神与世俗精神的双重特征,构成了当今时代精神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