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类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工具书。类书作为典籍之荟萃、知识之精华 ,创体两千年来对于文献保存、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产生过重要作用。《尔雅》可视为类书的萌芽。编纂类书起始于三国曹魏 ,最早见于著录的第一部类书是三国黄初元年 (2 2 0 )的《皇览》。隋唐时期出现了大型的官修类书。宋元类书种类繁多 ,北宋初年出现了著名的“宋初四大类书”。明清时期类书走向兴盛和衰亡。清代的类书编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类书的体例益精、种类、数量益巨、检索愈方便 ,是对历代类书编纂成就的总结 ,以《古今图书集成》为代表。清代中叶以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自然科学的兴起 ,有些事物已难以用简单的事类来概括 ,类书的编修由盛转衰 ,逐渐销声匿迹 ,其间达百余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类书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独特产物,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它为我们今天查找古籍资料、查考事物源流、辑录古书佚文和校勘古书文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大都认为类书的出现始于魏文帝时的《皇览》。也有专家认为,分类之书《尔雅》最古,类书应当是从西汉成书的《尔雅》开始。类书的体例是辑录古书中的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所以,它最大的特  相似文献   

3.
《艺文类聚》是古代一部百科性质的大型类书.它保存了唐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开创了“事”与“文”相结合编辑体制,采录文献详实广泛,结构安排灵活多样,寓观点于采录之中等特点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古籍整理和类书编辑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类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关于类书起源的各种见解 ,从类书的内容性质、形式特征和史书中的记载入手 ,论证了类书创始于《皇览》一书。从文化渊源的视野着笔 ,论述了《左传》中断章取义引用《诗经》的作法 ,以及西汉刘向《说苑》、《新序》等书对类书产生的影响。又从曹丕的家庭环境、当时社会背景及曹丕登上帝位的需要等角度 ,论证了类书创始于曹丕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依据“书钞体”将《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分成两类:以被摘抄的原书为单位组织材料的书钞体和划分类目安排所摘抄材料的书钞体,在论述《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与《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的牵涉混淆处后,将第二类杂纂类书籍与类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与多由政府主持编写、规模大、体例严谨的类书相比,杂纂类书籍规模较小、体例编排较为随意。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成书于公元 6世纪初,到《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隋代编纂类书《北堂书钞》已经引用了此书内容,唐初类书《初学记》摘钞《水经注》的文字更多,此外如《艺文类聚》、《文选注》、《史记正义》等,也都引及此书.但这些都不能作为对《水经注》一书进行研究的例子.尽管《唐六典》已经把此书内容说得非常清楚:“桑钦《水经》所引  相似文献   

7.
《艺文类聚》是一部成书于唐初的重要类书 ,在今天极具文献价值 ,但此书今本并非完璧。今本《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的“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和“七月十五”五篇 ,已非原书之旧 ,原文已佚 ,现在的内容是后人根据《初学记》补入的。补入的时间最晚在宋代。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和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 ,推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 ,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台湾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发起筹备的“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6月 2 2日至 2 3日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隆重举行。与会的五十位代表共交论文三十八篇 ,重点就中国的类书与丛书以及相关的文献学论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关于类书与丛书的编纂史 ,缪荃孙曾在民国初年说 :“唐以来有类书 ,宋以来有丛书”。实…  相似文献   

9.
今人张涤华《类书流别·存佚篇》著录了《彭氏类编杂说》一书①,庄芳荣《中国类书总目初稿·书名著者索引篇》因之②。《彭氏类编杂说》六卷,明彭好古辑。此书最先著录在《千顷堂书目》子部类书类,“彭好古《彭氏类编杂说》,六卷”③。《明史·艺文志》本于此④。然而有清一代重要的目录书,如……  相似文献   

10.
《经济伦理———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一书 ,2 0 0 1年 10月由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共分 11章 ,2 6节 ,33万字。作为一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学术专著 ,这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相比 ,我认为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 )首创性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陆续地出版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经济伦理学著作 ,但这些著作往往侧重于经济伦理理论的某一局部领域 ;有关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资料     
《我国古籍之最》(类书·政书·丛书)1.《皇览》:三国时魏朝刘劭等编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类书.2.《北堂书钞》:隋唐间虞世南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3.《韵海镜源》:唐代颜真卿编撰,我国最早的一部按韵编排的类书.  相似文献   

12.
《大唐新语》是中唐时期的作品,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上起武德(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公元618——626年)之初,下迄大历(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公元766—779年)之末,全书体例模仿《世说新语》,分为“匡赞”、“规(讠东)”、“极谏”、“刚正”、“公直”、“清廉”等三十门类,共13卷,约八万字。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作者自序云:“圣唐御寓,载几二百,声明文物,至化玄风,卓尔于白王,辉映于前古。肃不揆庸浅,辄为纂述。备书微婉,恐贻床屋之尤;  相似文献   

13.
类书引论     
一、“类书”一词的演变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它采录群书中某科、多科或各科知识及资料,以类相从,注其出处,为便于人们翻检查考的重要工具书。  相似文献   

14.
对唐宋词的立体观照——评《唐宋词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是当前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它的开拓性,主要在于提供了对唐宋词立体观照的一种新范式。自宋以来,词学研究可分“词史之学”、“批评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声调之学”等门类。(参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载《词学季刊》1卷4号)《论稿》基本属于“批评之学”。而“批评之学”自宋代至清末民初,大都详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论述而略于词作的思想价值之分析,又着重于  相似文献   

15.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清代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类书编辑史上最为辉煌之作。后人把其称为"康熙大百科全书",在当时它是《大英百科全书》信息量的4倍。其体例编排规模宏大、征引丰富;结构严谨、体例完备;按语注释、初成系统;收录广泛、图文并茂,是查检我国清代康熙以前任何一个学科门类的资料或解决任何一个典故出处的重要工具书。  相似文献   

16.
古代类书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书是辑录古典文献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寻检和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它是一定时代、一定范围的知识总汇,相当于今日的百种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介绍世界百科全书历史时,列举了我国古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20余种古代类书.英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百科全书是储今图书集成》.”足见类书是多么有用的一种工具书.类书源流和发展我国古代类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按朝代先后顺序简述之.三国来王应因《玉海》卷五日:“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可见,《是览》是我国类书之鼻…  相似文献   

17.
我院中文系主任吴孟复教授多年来潜心于读书与治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几年来,先生就丛书、书目、类书、词书、政书和版本、校仇、辑佚、辨伪、训诂以及资料的积累方面撰写了十多篇专文。发表后,不少青年反映,对自己读书和治学有一定的帮助。为此。先生于一九八0年将其编集成册,通过内部交流,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后经先生修订,并增入关于经史及阅读、欣赏、研究诗词的方法,改名《古书读校法》,由安徽  相似文献   

18.
成书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广记》是李昉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里面有众多词语,值得我们很好研究。郭在贻先生称《太平广记》“为俗语词的渊薮,极有价值”,并曾就此书中一些词语进行了钩稽和考释。王瑛先生著  相似文献   

19.
唐代僧人,以怀素为法号者本有二人,一为玄奘弟子,俗姓范,京兆人;一为衡山僧人,俗姓钱,零陵人。由于二人同名号,又同是有名书僧,因此,后代多有将二者混为一人的。我这里考证的是中唐时代的书僧怀素,对玄奘弟子怀素,略而不论。 中唐怀素,以草书闻名于世,人称“草圣”。传世书作有《自叙》、《苦笋》、《食鱼》、《藏真》、《千字文》诸帖。  相似文献   

20.
《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分别著录《杨烱集》、杨炯《盈川集》.按前后文,可确证二者同为一书.今考小学类书可知“烱”、“炯”字形相近,但实义不同,故指称人名时须加明辨.据传世典籍和碑铭资料的字形记载、年代关系,作者应为“杨炯”而非“杨烱”.再考本传、杨炯文集的传世刻本和其它典籍材料,则知杨炯晚年曾居官盈川,但书名应作《杨炯集》而非《盈川集》.杨炯《盈川集》疑是后人用“杨盈川集”代称《杨炯集》,在此基础上误增“炯”字而成歧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