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高速发展时期、调整时期和中速发展时期四个阶段。本文以分析第四阶段的经济发展为重点,先谈世界经济今后十年的前景,然后分析日本经济机制和供求因素,最后对日本今后十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做些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2.
<防卫白皮书>是日本官方出版的介绍日本军事基本情况的公开读物,也是外界评估日本防卫政策和军事动向的重要参考材料.本文以白皮书中的相关内容为分析对象,以冷战期和冷战后的六个重要阶段为考察跨度,简析各个时期日本对国际和周边形势以及主要威胁所做的判断.指出日本以这种形势观为主要依据对防卫政策做出的相应调整,最后以此总结出白皮书发行以来日本防卫政策演变的一些特质和趋向.  相似文献   

3.
五山僧绝海中津是日本中世禅林文学即"五山文学"的代表人物.绝海中津的诗文集<蕉坚稿>中汉诗的体裁,在明留学时期以律诗为主,回国后住持官寺时期以绝句为主.绝海诗的体裁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中日文坛的不同倾向.绝海入明留学期间,师从大慧派高僧季潭宗泐.回国后.将明风禅以及笑隐大诉的"蒲室疏法"传入日本,确定了日本禅林四六文的写作模式.绝海中津及其法系是日本中世禅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间接金融结构分析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高平在战后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里,日本企业的融资方式以间接金融为主,依靠银行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日本资本市场不发达,直接金融工具少,这是日本金融战略人为倾斜于间接金融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0,(1)
对4-7世纪大同江、载宁江流域封土石室墓的调查与研究可分为日帝强占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时期这两个大的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按工作重心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前后两期。朝鲜、日本、韩国学界的研究对象以壁画墓为主,兼有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主要集中在年代与墓主、壁画内容、墨书题记、遗物、源流等问题,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对墓葬所对应的民族集团的区分以及4-7世纪该地区社会变革的剖析等方面尚有欠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探索文明遭遇碰撞后,近世日本做出的选择对其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德川时期面对强势文明的冲击,五位将军做出的不同选择.他们所实行的文化政策就像分水岭,把日本对西洋文明的态度分成了前后承起的几个阶段.正是这种选择力的成功启动,成为日本完成近代转型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行业、地域结构的发展变化,可将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第二阶段:70年代的调整过渡时期;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的全球经营战略时期。本文拟就对日本跨国公司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初步探讨。一、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所谓“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1971年初次发表的宏观经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对50 、6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形态所作的理论概括。他说:“所谓(顺)贸易导向型(以区别于美国的逆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其内  相似文献   

8.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的日本神代时期,是以"天照大神"为主尊神的神道观占据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在神道观支配下,日本古代曾流行神判法的适用.神判法最初以通过占卜获得神启为目的,发展到后来的用以证明真伪、解决当事人纠纷的裁判制度.神判法不仅是古来的日本刑罚风俗,也是古代日本统治者利用神道观维护统治秩序的刑罚工具.  相似文献   

9.
要了解日本道德教育的特点,就必须考虑几个条件:1.日本是一个岛国。2.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一直以农业为主。3.日本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的社会,只讲一种语言。4.日本有三大宗教。神道教发源于日本,佛教于十六世纪传人日本,儒教于三世纪传入日本。由于三教并存,所以日本人民产生了一种独有的宗教观。这就是宽容忍耐而优柔寡断。历史上曾几度出现过宗教之间的冲突,但在大部分时期,各教之间是和睦的,大多数人同时信仰三种宗教。在宗教问题上不存在排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武寅 《日本学刊》2002,(4):25-37
国际环境、日本政治走向与中日关系是三位一体、密切相关的。近代以来 ,国际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以战争为主要特征的热战阶段 ;以意识形态对立为主要特征的冷战阶段 ;以国家利益的折冲为主要特征的温战阶段。与此相对应 ,日本国内政治先后经历了武力扩张、保革对立、政治多元化三个阶段 ,中日关系也依次经历了民族敌对、中日“友好”、国家关系双重性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小野进 《日本研究》2008,16(1):17-26
发端于日本明治时期、后广泛应用于东亚国家和地区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多层式经济发展模型(MMED),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日本的经验研究表明,MMED贯穿于从明治初期到1980年代末期,使日本实现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绩效。相反,在1990年代以后,MMED的基础丧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下降,政府政策运用的不力导致了长期经济萧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成功,有必要以MMED为基础,创建一种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新经济学范式,以解释东北亚经济发展这一具有世界史意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日本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日本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动力,是促使日本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决定因素。日本科研体制的最根本的特点是,整个科研体系形成了一个有机化的系统。绝大部分以各种研究所为主要形式的科研机构是不受国家行政力量直接控制的、有自主性和自发动力的科研实体。日本的研究机构大致可分为三类:①企业的研究机构,②专门研究机构,③大学的研究机构。按研究活动的阶段范围来说,企业研究机构以开发研究为主;专门研究机构以应用研究为主,而大学的研究机构则以基础研究为主。所谓基础研究,是指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追求创造性的科学理论是这类  相似文献   

13.
俄国十月革命后,美日在干涉西伯利亚革命时期的矛盾,归根结底是芙国"门户开放"政策同日本大陆政策的冲突.在协约国干涉西伯利亚革命过程中,美国和日本是主角,但两国间却矛盾重重,它们为了争夺东北亚地区霸权展开了激烈争夺.两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是否出兵、控制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经济掠夺三个方面.前期日本占优势,美国后来居上.但均以失败而告终.1920年初美国从西伯利亚撤军.日本在单独驻军两年多后也于1922年lO月撤军.  相似文献   

14.
范拓源 《日本学刊》2008,17(3):78-90
日本技术输出的重点正在向电子产品转移,但相当长时期内仍将以机械产品为主.而这恰恰符合目前中国技术引进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华技术转移发展迅速、潜力巨大,但其中存在着层次较低、转移方式不利于中国学习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重视逆差产品技术引进、在容易实现合作的领域加快技术合作、在日本投资建厂学习技术、利用技术转移机构和国际产业雁阵转移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等战略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描述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教授的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模型及其四个阶段,说明一个国家对外投资的起始和发展决定其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总体水平以及该国企业所具有的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三大特定优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一个国家经过只有较少外资进入的第一阶段和以吸收外资为主的第二阶段后才可能步入以对外投资、吸收外资并重的第三阶段,最后进入以对外投资为主的第四阶段。作者以台湾省、韩国和美国的实证比较,反映了这种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模型的正确性和可借鉴性。通过中国吸收投资和对外投资的对照以及中国跨国公司发展过程的叙述,作者还论证了中国正处于以吸收外资为主的第二阶段,逐步进入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并重的第三阶段,并预测中国跨国公司的繁荣时期将在201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日本明治时期的遗产?二十世纪的日本是如何接受这一遗产的?明治时期的遗产对于它以后的历史具有直接的影晌,还是仅仅起了引导作用?本文试从世界史、国际关系以及日本史三个方面论述明治遗产所具有的意义.1. 对于世界史的意义.明治时期的日本是以社会整体的形式有计划地实行变革的先例,是世界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信仰问题与人类文明史相伴,它们的关系是复杂的、多向度的.从远古到现代,二者的关系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远古时期以宗教为母体的混合共生阶段;中世纪宗教支配科学而又为科学孕育前提的阶段;近代科学起源时期科学与信仰关系的复杂化阶段;科学理性背景下科学的凯旋与信仰的失落阶段.这四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科学与信仰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东北居民宗教信仰结构具有多元性,并大致表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清前期为以原生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时期;清中期是东北文化与内地移民文化相互吸收与融合后的多元文化变迁时期;晚清时期外来文化不断渗透而使东北文化多元性达到空前程度.由宗教信仰管窥东北文化变迁原因,自古以来多民族杂居,是其形成区域内多元文化架构的历史因素;与内地移民文化的不断融合.是东北文化变迁的长期因素;晚清东北开埠后外来文化的渗透,是近代东北文化多元性加剧的主要原因.至于东北文化多元变迁的特点,首先是东北传统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西方文化无法完全融入.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日本与蒙古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称蒙古国,以下均简称蒙古)的外交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为以民间交往为主导的低层缓慢发展时期;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双边关系正常化,有进展,有突破,但日本在对蒙关系上的表现并不十分积极;80年代末以来,日本对蒙外交的态度与前两个时期截然不同,表现积极主动,进展突飞猛进,以经济援助作为对蒙外交的主要手段,并掌握了国际社会对蒙援助的主导权,企图以此取代前苏联和俄罗斯在蒙古的势力影响。从日本对蒙外交的战略来看,80年代末,由“经济外交”转向“政治大国外交”,政治外交色…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在日本的译介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江户时代的注释、改编阶段;明治时代的节译阶段;二战以后的全译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三个阶段中《金瓶梅》各个日译本的特点、流传情况以及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金瓶梅》译本在日本的拒斥与接受、沉寂与流行所受到的日本本国意识形态、文学思潮、赞助人以及译者身份等因素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