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是社会及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深刻理解(或科学认识)并按这种理解(或认识)去行动,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可分为主体自觉和客体自觉、群体自觉和个体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等。思想政治教育自觉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觉,包括党和政府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学校和各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及教师和各教育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要培养合格的奉公守法的公民,要培养心智健全的人,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关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角度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三个层次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首先,通过对方法范畴的界定,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深刻内涵,进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即人的本质是实践活动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是思政教育一般方法的哲学基础;其次,在分析各种具体方法对教育主体的一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存在与思维辩证关系的原理构成了思政教育各具体方法的哲学基础;最后,通过对自我教育方法与马克思主义主体理论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认为每一种特殊的思政教育方法都有其各自所依靠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内容或基质在一般的主体性提倡中仅仅是想象中的抽象物,这样的"主体性"在现实世界是不充分的,对普遍主体性的肯定及其对人性之质的回答都具有形而上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现实"主体"既包括对理想人性的最大实现,更是指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后者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主体。"交互主体"的提倡不能否认不平等的主体间关系,特别是在政治主体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多重身份的主体存在状态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他律"活动变成"自律"的自愿自觉活动,是主体性实现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自觉视角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文化自觉度认知的状况,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培养文化自觉的核心,深度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载体。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高校对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传播意识,以强烈的文化责任和文化自信创新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归结起来有"对立论""无用论""接轨论"等几种倾向性认识。贴近专业学习实际开展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三贴近"原则的有效延伸,还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注重对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基本要素的综合运用,使各要素在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上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真正确立了主体性或者说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才能自觉地、能动地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教育,同时还能使教育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真正实现教育的至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内化教育内容是关键。然而,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世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差异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教育思想内容,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9.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笔者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分析了马克思散落在《论弗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的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方面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统一思想的历史演变、形成过程 ;提出在现代社会主体性日益增强的条件下 ,正确处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居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绩效即有效性包括客体有效性(社会的评价)和主体有效性(主体对社会评价的主观体验)两个方面。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绩效的积极、自信、有为的评价即主体效能感,是主体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和精神动力。文章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主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的看法,目前我国学术界尚存争议,有的强调教师教的活动,提出教师主体论;有的强调学生学的活动,提出学生主体论;也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提出了主体"互动论".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在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元思想政治教育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元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前提的反思性和批判性考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围绕着"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元问题来展开,以此构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可能"这个实践问题,系统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主题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承载并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并且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实践证明.主题教育活动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要运用好这一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做到主题教育活动要旗帜鲜明,针对性强;主题教育活动要与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要多样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本身。价值理性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人的主体性为中心,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完成对客体精神质量的批判和建构,从而真正体现人的本质。它的内在规定性由四个方面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一种目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是一种批判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是一种建构理性。这种内在规定性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个人或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对立,导致了价值目标的差异。这种针对价值目标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就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它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是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对于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主体间性厘定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而在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真正内涵。马克思把人的交往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不仅揭示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构成的交往活动,而且也指出了克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途径,帮助我们揭示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为确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过程性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意识,自觉树立一种“大历史”观念,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实际能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指向作为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又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形态的发展变迁过程。作为具体实践活动的展开,在“思想转化”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在特定的共同体内部表现为该共同体的要求与其内部成员实际的思想政治水平之间的矛盾,在共同体外部则表现为一定社会的要求与社会个体自由选择之间的矛盾。在“思想向行为转化”的环节,思想和行为之间的矛盾则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作为历史性发展过程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本质上体现为一种“阶级意识”,而“社会发展要求”则直接来源于先进阶级的政治发展要求,根本上反映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水平。在这一总体性的过程之中,只有先进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保持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形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整体性变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校园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限度的冲突这一现状,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未形成有效的系统;缺乏对辅导员的正确定位;非辅导员教职工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素养等。提出了解决这一冲突的主要对策: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意识;优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环境的冲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校园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限度的冲突这一现状,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未形成有效的系统;缺乏对辅导员的正确定位;非辅导员教职工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素养等。提出了解决这一冲突的主要对策: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意识;优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主体间性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是在交往实践活动中,相对于共同客体的多元主体之间,往往存在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基于此,从作为过程条件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过程的基本矛盾、内在理念提炼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内涵及其表现。以数据及其算法为基石的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间性的内在问题的破解产生深刻影响。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间性的作用,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作用并规避其风险,依托大数据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的内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