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许旸 《江淮论坛》2009,(3):140-144
本文结合对上海大学生媒介使用、跨文化消费与文化认同的问卷调查,呈现大学生在媒介接触、跨文化消费上的频率和特征,以及对国家文化认同态度、跨文化交流倾向等基本状况,并尝试分析其中的联系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媒介使用多元化,互联网在年轻一代的媒介接触习惯中已经占据主导位置;整体而言,大学生对中国、美国流行文化的关注度高于日本、韩国;大学生身份认同趋向多重化,对本土文化倾向上持积极、开放态度等。  相似文献   

2.
一、福建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现状(一)政治观现状对重大政治和理论是非问题的认识,多数大学生日趋冷静和成熟,少数大学生尚存有困惑和认识上的误区;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和态度上,肯定和担忧并存;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看法和态度,多数大学生抱积极、肯定、乐观的态度;在爱国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上,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政治观有以下特点: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着显层认同与深层困惑并存的矛盾心态;对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等形…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进而揭示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影响。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当代中国主导价值观念——新集体主义的确立;规定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基本内容,即在价值目标上实现个性自由与整体和谐,在价值手段上实行自由竞争,在价值规范上实行民主法治,在价值尺度上实行能力本位。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构成了金融危机接连不断的基本背景。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给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引,我们要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提升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金融产业基本建设的力度;此外,要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学界观点:再论全球化的后果】唐海燕、胡峰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全球化的后果明显地呈现出层次的差异性,至少可以从直接后果和深层次后果两个层面来概括:(一)全球化的直接后果:世界贸易量进一步增加,并将有利地推动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将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全球扩张和渗透能力;全球化的发展使金融进一步自由化;全球化的发展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更加迅猛,国际间的信息网络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十分的明显;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丰富学习需要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丰富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内涵。大学生要在自己学习内容上实现四个变迁:第一个变迁是在业务素质学习内容上做到博、专、精、特、思,积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意识和素质;第二个变迁是在文化素质学习内容上做到积极培养自己的发展个性,开发自己更多的智力与潜能;第三个变迁是在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内容上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第四个变迁是在身体心理素质学习需要内容上培养自己的情感智力,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要实现学习方式上的两个变迁:第一是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第二是对学校和教师教学方式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的推进弱化了部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观念;二是全球文化的传播影响部分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形成;三是全球化引发的安全问题动摇了少数大学生的民族信念.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移,给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认同的挑战及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品超 《兰州学刊》2009,(9):160-162
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问题尤为突显,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判断模糊、功利主义盛行、诚信意识缺乏、心理问题加剧等,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深入剖析大学生价值认同问题遭遇挑战的缘由,这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全球化对大学生价值认同问题的影响,进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成才的需要。大学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认识有所提高;要在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即学以致用上有所提高;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上有所提高。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学习活动,把理论学习不断推向广度、深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越来越趋向全球化。但怎样理解全球化,学术界的观点则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这样几种:全球化就是信息克服空间障碍,在全世界的自由传递;全球化就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全球化就是现代...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不付酬劳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以来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倡导的价值趋向同样对妇女群体形成了严重冲击:一是全球化理论指导的增长概念体系中基本上不包括不付酬家务劳动和再生产劳动;二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这类不付酬劳动进一步成为对妇女发展的束缚,削减了从事这一劳动的妇女的自信和生活自立的可能;三是在以追逐资本为目的的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在探索替代无报酬的再生产技术时,对妇女生育及其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的问题是:在宏观环境上,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和挑战;在微观环境上,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各方面不尽如人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与优化的策略是:具有系统工程的战略思想;把制度建设作为保障;致力于观念文化建设;改进课堂教育;加强隐形教育;加大与社会的接轨。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信仰危机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突出而巨大的引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现今仍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但在主导信仰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信仰危机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若干想法和对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在性别、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权变性自尊分数显著高于男生,农村生源权变性自尊分数明显高于城镇生源;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对自尊、主动性人格以及学校适应具有负向作用,自尊和主动性人格对学校适应具有正向作用;大学生权变性自尊不仅直接对学校适应产生影响,也会通过自尊和主动性人格的中介作用对学校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智能AI技术不断融合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应加强其安全意识培育,使其符合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从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重要性入手,分析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信息安全认识不清;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环境支撑力不足;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制度机制尚未形成。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安全意识,丰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群体掌握技巧;加大社会群体教育力度,建设网络信息安全观;健全网络信息安全机制,提升安全教育渗透效果,力求为推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进行有益的尝试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山西本土大学生性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本土大学生与外省籍大学生有差异,山西籍大学生更加务实、严谨、宽容、老实和重视和谐。在山西本土大学生中,晋南籍大学生在新异性、领导性、人情方面的表现显著高于晋中大学生;晋北籍大学生在人情和和谐性上显著高于晋中籍大学生,晋中籍大学生比其他两个地区的大学生更加自卑。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大学生发展具有鲜明的代际特征,这种特征是其自然生命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更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在“个体与自我”关系上,新生代大学生既抱有强烈的理想期待又秉持理性的现实考量,面临理想性与现实性相互交织的矛盾;在“个体与群体”关系上,新生代大学生既注重个性化的自我发展又寻求圈层化的身份归属,面临个性化与同质化互为表里的矛盾;在“个体与社会”关系上,新生代大学生既以青年亚文化的方式同社会主流文化保持间距,又积极承担责任、主动投身民族国家发展,面临亲近主流与社会反叛共存共生的矛盾。有鉴于此,我们要探索搭建宏观社会代际和微观成长阶段相结合的分析框架,科学把握新生代大学生成才的矛盾和张力,不断加强对新生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赵洪霞 《理论界》2008,(2):189-190
在当今知识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令人堪忧。本文试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以阐述,强调这种核心体系的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本课题组调查内容涉及“婚前性行为”问题,有关结果列表如下: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大学生在目前的性观念是比较开放的,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宽容态度;根据多项文献提供的资料进行对比,大学生性观念呈现越来越开放的趋势,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宽容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更赞同婚前性行为,因为女性受到了更多的传统性观念的影响,另外婚前性行为对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比较容易受伤害,女生自我保护意识强;高年级的大学生比一年级的大学生更赞同婚前性行为,因为高年级…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大学生的生育价值观是国家未来人口走向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基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生育价值观现状:在生育目标上,注重优生优育和性别平等,但整体生育意愿低;在生育手段上,倾向晚婚晚育,“孕”“生”“育”方式多样化;在生育评价上,呈现多元发展态势,但评价水平略显消极。生育成本飙升和生育效益降低、生育主流文化语境转换与非主流文化冲击、大学生主观的心理发展和客观的个体因素影响着生育价值观的形成。加强大学生生育价值观教育要强化思想引领、丰富内容形式、推进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以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