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城市化道路在我省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经历着一个农业人口逐渐转变为非农业人口或城市人口的过程,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城市“化”。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最早始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先后经历了城市化的过程。1800年世界城市化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一百年后的1900年上升为13.6%,1980年则达到了40%,有些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则更高,比如美国1980年城市人口已达74%,苏联已达62%,英国已达78%,日本已达76%,西德已达92%,法国已达73%。尽管世界各国在国  相似文献   

2.
继日本和“四小龙”经济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四个东盟成员国的经济也从7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在形成这一地区又一支新兴的和日益重要的经济力量,并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据统计,东盟五国(包括新加坡在内,1984年才加入东盟的文莱除外)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1965-1985年的20年间平均达到7.5%。在1980-1987年间,虽然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潮时期,东盟国家也遇到了许多经济困难,其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但其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仍平均达到3.7%,高于同期世界高收入国家(2.6%)和中等收入国家(3.4%)的平均发展水平。再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来看,1965-1987年,东盟国家平均水平为4.3%,也大大高于同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面积622.6平方公里。人口261万(其中华人占76.5%)是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于一体的城市型岛国。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世界银行《1989年世界报告》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排列的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居第二十位,高于新西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被划为25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之列,1991年新加坡人均收入1.36万美元,在亚洲仅低于日本(人均2.7065万美元)居第二位。新加坡港从1984年起,已超过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还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亚太地区第二大金融中心,也是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船舶修造中心。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搞得较好,去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参观时曾说过:“新加坡的社会秩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发展过程的回顾 战后,许多取得了政治独立的东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在50年代曾经依靠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来取得发展经济的外汇资金。1960年10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先后减少与停止了经济援助,这些发展中国家便转向依靠贷款,并于60年代中期以后转而采取积极引进外国直接资本投资的政策,以缓和外汇与外债的负担。印度尼西亚于1967年1月颁布了《外国投资法令》(1967年第一号法令);菲律宾于1967年9月颁布了《鼓励投资法案》(菲律宾共和国第5186号法令),并设立了投资委员会;新加坡于1967年11月颁布了《经济发展奖励法案》,鼓励国内外资本投资发展经济;马来西亚于1967年颁布了《投资奖励法案》;1960年泰国颁布了《奖励产业投资法案》,鼓励国内外民间资本  相似文献   

5.
<正>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多少、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直接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力减少,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1980年,美国和英国的农业人口都不到3%,法国和日本的农业人口分别为8.6%和10.8%.匈牙利1970年农业人口占27.5%,到1980年下降到17.5%,十年时间农业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下降10%,说明匈牙利这些年来改革成效显著,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列宁说:"商品经济不发达(或完全不发达)的国家的人口,几乎全是农业人口……因此,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信息专家马克·波拉特的研究 ,196 7年美国国民经济中信息经济约占 4 6 %。1977— 1980年纽约市的生产总值一半以上是信息产业创造的。另据报道 ,1990年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已近 150 0亿美元 ,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 4 0 %~ 6 0 % ,新兴工业化国家为 2 5%~ 4 0 % ,发展中国家接近 2 5%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跃居传统产业之上的最大产业之一。自 90年代以来 ,信息产业在我国也取得较大发展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 ,大力…  相似文献   

7.
南朝鲜是一个幅员狭小(9.9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工业主要原料几乎全靠外国进口)、人口众多(4,150万人)的地区。1961年南朝鲜2/3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增长率高达3%。失业率达8.2%,人均国民收入仅83美元,国际收支持续赤字,经济十分落后,但从60年代初实行经济开发五年计划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迅速发展,仅用2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进而跨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从1962年到  相似文献   

8.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整个国家面临生死攸关的生存问题:可供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近乎为零;包括饮用水在内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上要靠进口;国土面积狭小而导致在国防上缺失军事战略纵深;特殊的华人身份使邻国充满敌意。鉴于新加坡的现实国情,开国总理李光耀利用新加坡作为东南亚航运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经济外交不但破解了新加坡的生存问题,而且使新加坡走上繁荣,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众多小国中的一个成功典范。而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国家的发展中也遇到"脆弱性"的裹挟,借鉴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实现亿万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 ,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赢得了“新加坡奇迹”的赞誉。因此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内研究新加坡治国经验的文章很多 ,以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但是 ,至今还没有人涉及新加坡的重要治国原则———人口控制。实际上 ,新加坡的经济繁荣与该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分不开的。本文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一新加坡的人口控制 ,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一是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控制 ,二是如何进行人口控制。在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控制的问题上 ,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领导人的认识是及时的 ,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也越高。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左右,而至1980年已占40%;不少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0%、80%以上。因此,国外常把城市化水平(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除去乡镇企业吸收的人口和农业生产所需人口,我国农村将剩余约3.5亿人口。农业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在今后的5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特别是当前,60年代后出生人口已进入就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89年11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1%,并呈上升之势,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72%,而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城市人口仅占其总人口的32%。但是,发达国家大约经历了200多年时间才完成了城市化发展过程,即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乡二元化封闭社区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开放性社区。因此,对中国而言,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完成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人口的文化素质,是人口总体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和所具有文化素养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受该国家或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地说,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的文化素质较高,经济待发达国家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人口的文化素质,反过来又给予经济、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新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学中,政党制度被认为是一个与国家政治制度相关联的概念,是政党参与政治过程、掌握或者干预国家政权的模式,政党制度对一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加拿大、新加坡和菲律宾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发现,在发达国家中,政党数量的多寡无碍于社会的稳定;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一党制国家的社会稳定程度远高于多党制国家。  相似文献   

15.
在发达国家中,战后的日本是引进外资很少的国家,总体规模不大。50年代,日本吸收外资总额为8.59亿美元;60年代引进外资104.23亿美元;整个70年代,共吸收各类外资693亿美元。只是从7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80年代初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增强,资本自由化的完成,日本国内投资市场的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后,利用外资的规模才逐渐扩大。如果从外资在日本战后的资本积累中所占的比重来看,这一比例并不高。以设备投资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一1964年这一比例最高,也仅占4.9%,1965—1969年只有2.3%,以后一直在3%以下。这表明…  相似文献   

16.
<正> 潮州市的对外经济贸易,在国家和省实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方针指导下,发展较快,尤其是近两年来,步伐更大,与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更加密切,目前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1988年通过各外贸专业公司和经济特区外贸收购出口总值达5.5亿元,比1980年增长四倍多,完成“三来一补”工缴费比1980年增长5.8倍,新办的“三资”企业蓬勃发展,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几年来先后利用外资3065万美元,去年,全市创汇近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朱仁夫 《云梦学刊》2003,24(6):48-51
新加坡是东南亚华侨最多的国家之一,华侨成为儒学传播的基本因子。新加坡开埠两百年来,一方面吸收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法治,另一方面传扬东方的伦理和道德观念,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朝野同倡”儒学,儒家理念成为国家的“共同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一、经贸合作回顾 我国与韩国的经济交往起始于70年代中期,先是进行小规模的民间转口贸易,从无到有,逐步发展。1980年双方的贸易总额为1.88亿美元,仅隔5年至1985年就上升为12.9亿美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1988年实现直接通航以来,双方的经济活动发展愈加迅速。1986年广州秋季交易会上,我国与韩国商人达成的贸易合同金  相似文献   

19.
自60年代始,亚洲的新加坡、南朝鲜、香港和台湾,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出口贸易大幅度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不少提高,出现了所谓“经济奇迹”。到80年代初,它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从而跻身于  相似文献   

20.
日本经济经过50年代的恢复和60年代的高速增长,70年代的稳定发展,实现了自明治维新以来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夙愿。60年代末,就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西方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是美国的1/26。但到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值中占10%,相当于亚、非两大洲其它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亦相当于美国和欧共体40%。30年来,日本经济增长了34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4%,比欧美快一倍左右。日本不仅在钢铁、汔车等主要行业中居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