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佚名 《今日南国》2010,(14):42-43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这首由毛阿敏演唱、传遍神州大地的《思念》,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是乔羽写给他那为3天的婚姻苦守了66年的二嫂……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为数不多的研究当代成名作家的专著中,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论》无疑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本。作者费秉勋副教援,既是贾平凹的朋友,又是贾平凹的老师。还在贾平凹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他就对他寄予了殷切的关注;而当贾平凹一登上文坛,他即开始对他进行研究。因而,他对贾平凹的创作、身世、生活、性格都十分熟悉,堪称贾平凹研究方面最具权威的专家。  相似文献   

3.
十五的月亮静挂西窗辉落东院, 举头同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灯前读家书次次难离手, 你灯下细端详女儿的照片。 我说香港回归华夏同庆, 你说那边何时九九归一。 思念之潮流在我的心里也流在你心里, 合家团圆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相似文献   

4.
健生 《可乐》2008,(8):14-15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你的芳心。发小离我去我刚失恋,荣宝便把女朋友带到我面前:"薇薇,这是采荷。这是我最好的朋友薇薇,我们的友情已有22年。"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一直觉得他会永远伴随  相似文献   

5.
《可乐》2006,(12)
我有一个朋友,当他发现好友的来电、来信变少了,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埋怨朋友,相反,他会不住地责备自己:"啊,最近我忘了向好友问候啦!"他的话,让我想起生前一直以人缘好出名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次,他到英国访问,记者问他:"总统先生,你是用什么方法,让所  相似文献   

6.
余滔先生于我,可谓亦师亦兄亦友。作为其学生,先生曾教我学问;作为其部下,先生曾教我做事;作为其挚友,先生常教我做人。这么多年,先生非但不以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常常以兄弟情分待我,允我追随左右。与他在一起,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真是受益良多。十五年前,他因为决然辞去让人艳羡的教育局长职务,而成为我生活的城市街头巷议的焦点。在我心里,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他的辞职,正是因为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而选择了激流勇退,谢绝了领导同仁的再三挽留。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相似文献   

7.
道家文化与贾平凹作品中的意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费秉勋先生在其研究贾平凹及其创作的专著《贾平凹论》中的一段话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1980年以后,贾平凹对宇宙人生的苦思冥想空前沉静、深入,“结果,他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混沌感受中,感性地、融合性地接受了中国...  相似文献   

8.
学会珍惜     
正曾经有人说过:"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我第一次离开妈妈这么长时间,心里怎么也割不断思念,想自我安慰。但发现,这是我给自己编的谎言!耳旁清晰地响起了妈妈的  相似文献   

9.
请对下列问题做出“是”或“否”的选择:是否1.碰到熟人时我会主动打招呼。()()2.我常主动写信给友人表达思念。()()3.旅行时我常与不相识的人闲谈。()()4.有朋友来访我从心里感到高兴。()()5.没人引见时我很少主动与陌生人谈话。()()6.我喜欢在群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八个字的信     
戴瑞吉 《老友》2009,(5):53-53
从前,有户人家要为孙儿聘请一位先生,来应聘的人不少,但都不合主人的意。有位年轻书生想去应聘,朋友劝他说:"你不要去碰钉子。""碰什么钉子?我是去应聘的。"朋友说:"难啊!那家主人要面试,题目怪异。""那怕什么,我一定要去试试。"  相似文献   

11.
读《栖居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栖居与超越》傅德岷从北国寄来一本书,是石杰君的《栖居与超越》(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看完贾平凹先生写的“序”,我才知道石杰是一位“单单薄薄的女子”!我愕然了!因为从1991年开始,经朋友介绍,我就同石杰通起信来,成了文友。如今已有六七年...  相似文献   

12.
失落的版图     
我平生参加的第一个葬礼,竟是母亲的葬礼。今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照例完成了一天的写作,心里莫名地生出一阵微痛的思念。我通常是在这种思念之痛突然发作时,一把抓起电话的。  相似文献   

13.
张鹰 《社区》2011,(21)
先生体检回来告诉我,他心脏二尖瓣关闭不严。我心里咯噔一下,晚上辗转反侧,心如乱麻,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先生笑着对我说:你应该这样想,我丈夫患的幸好不是疑难杂症,现代医学发达,有良药可以治愈,没有关系的。他的一句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人》2008,(6)
男人的健康唯一出路就是女人和书,这话其实是孙中山先生说的。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有位日本朋友问他,你平常最喜欢的是什么?孙中山说:"我最喜欢两样,第一是书,第二是女人。  相似文献   

15.
马健文 《社区》2013,(3):55
李先生今年28岁,是个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可他却有一肚子苦水:"我不能跟人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尽管能很快熟络,但继续深交就会让我恐慌,不知如何自处。有时因小事与朋友吵架,尽管会让我们的关系稍稍变远,但我心里却感觉舒服一点。"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名字很熟,只是未见其人。港台称其为“鬼才”、”。早在十几年前,我知道贾平凹是个作家,读了他的文学作品後,就已经被他那平实、质朴、透彻的文风所吸引。“佛手”伸到书坛上来,或许有自古文人通艺的缘故吧。我喜欢贾平凹的书法,但并不是“一见锺情”。但读後才感觉到贾平凹的书法粗犷稚拙却又意趣盎然,一笔一画,看似漫不经心,随意写来,倒更有一种天马行空,谁奈我何的气象。我终於有幸成了贾平凹家的客人。他是这般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大名人的架子,和一碗面条就能打发的老百姓没什麽区别。走进贾平凹的书屋,三室一厅房,右边是他的工…  相似文献   

17.
黄江 《新天地》2012,(10):43
男人到了花甲年纪,已经掂得出事业和名利的轻重,可是我心里总有些化解不开的的忧伤。这是六十岁男人心中的"堵",为长辈为孩子,为身体也为柴米油盐……最让我心"堵"的就是老父亲的离世。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失去亲人,而我只能用回忆来思念。  相似文献   

18.
没有想到,我在2007年中西友好交流年里,亲眼见到了中国的朋友萨马兰奇先生,并搀扶他老人家走下台阶. 9月27日晚8时许,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应邀来到巴塞罗那皇家网球俱乐部"奥运向北京走来"展演现场.  相似文献   

19.
贺伟 《老友》2012,(12):32-33
2012年7月3日,"牯岭美国学校校友会"举办的第二期中国文化学习班在庐山开班。20多岁的学员乔治对庐山特别有感情,他的祖母是中国人,在庐山出生、长大,和他祖父在庐山相恋。乔治的祖父杰姆先生与我是朋友,2007年9月去世。去世前他从美国给我寄来一盒磁带,磁带中录的是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一直怀念着他早年的老师藤野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时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虽然由于他的学生鲁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底在厦门写的散文《藤野先生》而驰名于世界了,然而鲁迅先生直到一九三六年秋逝世为止,似乎还不知道藤野先生为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