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对369部广东县志的风俗门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广东县志风俗门目载述概况;其次对广东县志风俗门目设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广东县志旧志的风俗门目的特征是载述范围广、载述门目众多、门目名称大量存在同义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安徽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方志的编纂体例更加成熟,纂修者博采众长,取法诸体,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平目体、纲目体、纪传体等诸多体例,或是创造新的体例,以记载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现象与现实情况,保存了丰富而系统的历史资料。从清代安徽修志实践中编纂体例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考察,纲目体最为流行,这反映了安徽方志体例发展的总体趋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治史体裁之多,堪称世界第一,诸如纪传、编年、本末、通鉴、纲目、会要、典志、方志、表等等,不胜枚举。但总而言之,可归纳为三体:编年体、纪传体、本末体。每种体裁都有其特殊的功用和成就。编年体“系日月而为次,列岁时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其成就之大者如《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分列纪、传、表、志等。纪“包举大端”,传“委曲细事”,表“谱列年爵”,志“总括遗漏”。其成就之大者如《史记》、《汉书》。本末体  相似文献   

4.
陈寿《三国志》高简有法,直逼马、班,当时有"并迁双固"之誉。但陈寿的史观史法,我国史学界仍乏撰述。本文着重探讨了陈寿的形势观、人谋观和史体观,认为陈寿重视客观形势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有唯物史观倾向,同时也重视人谋对形势的主导作用,突显了历史人物的主体精神。史体上突破纪传、编年二体,融纪传、国别为一,创三国各为纪传的新体例,体现了史家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蓬勃发展,以纪传史的著作为主流.纪传体包括纪、传、志、表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体裁都在纪传史以外得到独立的发展,但它们对纪传史来说,都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编年史,从形式上看,编年史有与纪传史并驾齐驱之势;究其实际,两者之间的主从关系,却是非常明显的.编年体的产生,早于纪传体.自从司马迁创造纪传体以后,遂使这一体裁在汉代独霸史坛.汉末“(献)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荀)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因此,自编年体重登历史舞台之始,即表明其与纪传体之间的主从关系:班固经传体的《汉书》为主体,而荀悦编年体的《汉纪》为从属.单  相似文献   

6.
粤北是广东"采茶戏"的主要流行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粤北连县的采茶戏当地称其为连阳调子。连县传统采茶曲调的调式类属有单一调式和复合调式,而复合调式是连县采茶曲调的一个显著的调式特点。曲体结构,旋律构成较单一,以单腔式为主,但腔式变化较多,有重复、扩充、浓缩、拖腔、垛句、衬腔等手法的运用。句式结构均为乐段结构,从二句体到五句体再到五句以上的多句体。旋律发展较自由,没有严格限定,可根据歌词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处理乐句的长短,不太讲究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课堂观察、录音和教师访谈,对国内EFL课堂上中外教师话语的数量、提问和反馈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英语课堂存在以教师为主导的现象,中外教师在话语总量上无明显差异;外籍教师课堂提问倾向于使用非限答式问题和参考性问题,而中国教师则多使用限答式问题和展示性问题;中外教师都较多地使用肯定反馈,外籍教师课堂多使用话语性反馈,而中国教师的评价性反馈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
承担着国家层面向底层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施加的政治教育功能。受技术和行政辐射力的制约,《遵义府志》进行政治摘要: 道光年间编纂的《遵义府志》作为传统官方志书,在追求客观记述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演变的同时,更观念教育的形式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及其作用方式构成了传统社会政治治理和社会维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并列式复句习得在儿童语言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早在 1∶8岁出现。根据群案普查和个案跟踪所得语料 ,将并列式复句分为平列式、对照式和解说式三小类进行讨论说明 ,并初步得出有关的一些规律性结论。认为儿童逻辑思维能力、认知发展水平、语言掌握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习得并列式复句的重要前提 ,儿童句法分解与句法合成能力的掌握是习得并列式复句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单宾语句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式是语言象征单位,是在使用中固化了的形义匹配体.用认知构式语法来观察汉语单宾语句,可以发现它有两大类构式:(1)基本构式,为相对封闭的微观动词实体构式;(2)复杂构式,为相对开放的宏观功能构式.所有构式都可能泛化而形成一构多义.基本构式可以独立构句,也可与复杂构式整合起来共同构句,整合过程中双方有复杂的互动作用.因为单宾语句中有很多复杂构式可以介入,所以句子呈现出多样的题元配置,是汉语构式网络中独特的复杂局域.从历时上来看,构式的形成和发展与使用有关.用认知构式语法可以对语言运作系统做出独特的全面观察和统一解释,也可以看到汉语运作系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地方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是我国地方立法的重心。只有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才能提升地方立法价值,提高地方立法效益,树立法律权威,为中央立法先行。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关键在于对地方立法的科学定位,体现地方立法的地方特色,增强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地方立法中依法合理设置法律责任条款,有利于保障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文献资源是内容上具有地方区域特征的文献资源。地方文献资源是人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和学术价值。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与建设,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地方立法的制度设计上有许多不科学之处,地方立法实践中呈现出许多问题,比如立法权的平等性问题、授权立法的形式性问题、立法能力的有限性问题、重复立法和观赏性立法过多等。建议通过修改立法法等手段,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级市)以地方立法权,进一步扩大地方立法权限,建立地方性法律法规有效期制度和定期清理机制,并且明确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的范围和重点,以更好地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造后其乡土性也在发生着转变,从当前看来,这种乡土性并未消失,而是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在不断的自我重构.但是这一时期的乡土性的重构产生了一种“粘性”效应,阻碍了乡土社会的转型.乡土社会的“粘性”主要表现在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努力,才可以化解“粘性”效应带来的转型困境,促进乡土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只有在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中,主动扩大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为此,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要以应用性为主,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应用性技术开发和横向经济协作;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建立科技开发机构和科、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通过横向经济协作,加速地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问世不久,即有“满戴着中国的土气”的好评.其余文与其家乡的历史背景、乡风民俗、民间文艺及方言土语等方面都有承传关系.不仅其总题旨,不少篇什中的分论点,多有从家乡热土中孕生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8.
《立法法》修改后,地方立法主体急剧扩容,地方立法重复现象猛增。在新形势下,地方立法重复不应只包括了对上位法内容的重复,对同类地方性法规内容的重复也应归属于其范畴。这样一来,对地方立法重复的宽容度相应地应有所提升。故而,辩证地看待地方立法重复至关重要。地方立法重复虽然备受诟病,但却无法避免。对地方立法重复进行限制或是宽容,实质上应取决于立法主体的主观态度。地方立法重复以立法主体的主观态度为标准可分为两类,即惰性的地方立法重复和积极的地方立法重复。为有效规制地方立法重复,应该防止惰性的地方立法重复、包容积极的地方立法重复。  相似文献   

19.
“本土化”是近来各个领域都在讨论的话题。文章从形式与内容、物质与精神等角度解释本土设计元素立体化的含义。“本土”与“设计”有两种关系:本土人的设计,设计中的本土。前者重在思考不同文化中设计的差异性,后者重在观察有目的地表现本土性的几种情况,以此来考察多维的本土设计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涉及地方税制的建设、地方税权的确定和地方税规模的合理确定等基本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如何,将直接制约着地方税体系的完善程度及其在地方公共财政分配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