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日"重阳",也称"重九"。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也叫重九节,在这天古人有登高山、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多种习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不仅提到了唐代登高插茱萸的习俗,同时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感情。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喜欢赋诗作对,自然给我们留下了  相似文献   

2.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其实,一年之中有五个重阳日,何以独称“九九”为重阳呢?中国古代崇尚“阴阳”学说,连数字也以阴阳来划分。《易》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素问》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这是说一三五七九为天数、阳数,而九是最大的天数、阳数。古人认为,“日月并应,宜于长久”,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是一个长久之数,故称重九为“重阳”,以别于其他重阳日,名重阳节,今为老人节,且以“长久”赋予尊老、爱老、敬老之意。九为数之极,所以…  相似文献   

3.
重阳漫话     
在我国的民俗中,重阳是汉民族的一个传统佳节。重阳一词来自《易经》。《易经》把一、三、五、七、九单数称为阳,而九是阳的极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逢九,两阳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古时,重阳节又称为"秋节"。唐李绅《守滁阳深秋忆登郡城望琅琊诗》中有"菊迎秋节西风急"旬,宋王安石《奉和九日辛临渭序登高应制得技字诗》中明言"重九开秋节"。自汉代以来,我国的重阳节逐渐盛行,至今仍为民间所重视。  相似文献   

4.
九日风光堪落帽 携酒簪菊更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叫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俗称九月九、九日。此节日、月的数字同为九,故称重九,而名重阳则源于《易经》。《易经》凡阳爻都称九,九月初九,日、月并应阳,所以叫重阳。其他称谓则与本节的习俗有关。  相似文献   

5.
丁山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夏后氏文化之特色尚九”;“夏后氏礼乐制度,无不纪于九”。诸如所谓九州、九鼎、九畴,等等。那么,夏后氏为何如此崇尚“九”呢?有必要探究一下“九”的本源。《说文解字》:“九,昜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许慎所谓“昜(阳)之变”,绝非九之本义。《周易》卦爻,最初并无阳九、阴六之称。由《左传》、《国语》的记录看,“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至后人作‘十翼’,这才出现了‘九’、‘六’之称”。(刘大钧《周易概论》)而作为数字之九,则在“十翼”之前若干世纪的殷墟卜辞里就已存在。因此,许氏之说乃是以末为本。  相似文献   

6.
执笔之际,已是我来日本的第十二个九月了。 十二年,尽管这四千三百多个日子晴晴雨雨,曾多少次串起过我生命里含笑的眼泪,然而,从感情上说,我是深恋着九月的。因为九月里有我们中国人喜爱的重阳节。这些年,每当我灰心、沮丧、彷徨,甚至觉得前头好像再也没路可走的时候,是九九重阳的节令振作了我,让我咬咬牙硬是挺过来了。而挺过来的历练更使我懂得,虽然日本人把九读做“苦”,但在日本,不管有多难,九九(苦苦)过后,希望定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释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九字象蜥蜴,古人以蜥蜴象征阳物;也字象蛇形,古人以蛇象征女阴。夏代巫觋操蜥蜴和蛇舞蹈以娱神,故夏巫以“九”名。殷商巫觋承此传统,缘九、鬼同音而称巫觋为“鬼”,九、鬼都是巫觋。大禹为夏巫祖师,故后世有“淫湎”之目。殷人为表示大禹巫觋祖师身分,以及由此包含的“淫湎”之意,便造了从九、从也的禹字。  相似文献   

8.
潘雪江 《金陵瞭望》2011,(14):41-42
有“火炉”之称的南京进入六月以后。气温将节节攀升。与高温的天气相伴的是.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活动正在全市各地、各单位紧锣密鼓、喜庆热烈地开展起来.南京的庆祝气氛提前“升温”。  相似文献   

9.
1978年初,郭沫若在北京住院期间,曾和数学家华罗庚有过一次讨论“寿称”的谈话。华罗庚提到古人对高寿人给予的美称,如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耄”,百岁为“期颐”。如果未到整数岁,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  相似文献   

10.
银海时空     
2001年10月24日上午,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举办晋剧演唱会,隆重庆祝我省第14个“九·九”老年节。省直单位的600余名离退休干部观看了演出。省级老领导李修仁、董云海、刘砚青、阎元锁、光敏、姚奠中、秦国栋、赵耀仁、(户衣)耀光出席并观看了演出。省晋剧院第一青年团为老同志演出了晋剧传统戏《富贵图》,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 获得者栗桂莲、崔建华等演员的精彩演唱不时赢得阵阵掌声。演唱会的举办为老年节增添了热烈、祥和的气氛,把省直老干部庆祝老年节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1.
智慧九老师     
九老师姓孙,因为名字里带个“九”字,年纪大的同事称其为小九,年纪小的则叫他老九,而他的学生则张口闭口“我们的九老师”,话语中充满了敬畏之意。九老师人高马大,嗓门更大,课堂上的  相似文献   

12.
这“九个一”,是一项活动的各称。绥中县实验小学受“庆祝教师节活动”的启发,从2003年起,在全校师生中推出了“九个一”活动。他们觉得,作为一所学校,“尊师爱生”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永恒的主题之一,不能光是“教师节”才重视,也不应该只是强调“学生尊重教师”,也要强调“教师更应该爱护学生”。于是,“九个一”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3.
重阳抒怀     
重阳之际,笔者追忆于去年9月参加的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举行的外交部“欢度重阳”联欢会的情景,感触颇多,挥笔写下一篇非诗非词非曲的杂记。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水部》(下称《说文》):“染(《广韵》作染),以缯染为色,从水、杂声。” “杂”,不见于《说文》以来的字书,古籍并卜辞、铭文中也未载录,所以后世学者对“杂”以及“染”在传统六书中的归属问题解说分歧。笔者仅就所见,把前人说解摘要归纳如下: “染”为会意字。或以为从水从木从九会意,但对“九”的解释又不一致,如大徐本载徐锴引裴光远:“从木,所以染,栀茜之属也;从九,九者,染之数也。”段玉裁以为“裴说近是。”又林义光《文源》:“九,揉也。”或以为“染”从水从杂会意,杂为朵之沩。钮树玉《说文解字校录》:“树玉谓杂疑为朵之(讠为),朵当同极(木乃),如柘或作泵也。(木乃)读如仍,  相似文献   

15.
路来森 《中华魂》2013,(20):36-37
年龄渐长,静默时,便会不期然地思念一些从前的事情,念至深处,竟会忘情而落泪。时至重阳,看着阳台上绽开的盆菊,就又想到了家乡的“花埠子”。小时候,听大人整天地念叨着“花埠子”:“明日去花埠子挖菜去”、“明日去花埠子薅草去”。听其音,却不识其字,竟误认为是“花布子”,  相似文献   

16.
环球博览     
各国的女性节 日本的“少女节”和“母亲节”: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节”,也称“姑娘节”;10月份第3个星期日则是“母亲节”。 希腊的“巴布节”:这一天妇女们尽情欢乐,男人必须在家中料理事务,不得探听妇女活动的内容,违者将被抓问罪。 德国的“太太节”:在每年8月。节日期间,由妇女组织的艺术团分别在全市各家剧院演出。 美国的“母亲节”:5月份第2个星期日。 尼泊尔的“妇女节”:在4月,历时3天。 西班牙的“女市长节”:节日里,妇女们不仅放下家务尽情欢乐,而且主掌镇上公务,发号施令。不接受者,被视为懦夫。 法国的“女性节”:节日当天,广场上放满长短粗  相似文献   

17.
说“夷”     
说“夷”张富祥齐文化是上古东夷文化的嫡裔。夏商时代所称的“九夷”(“九”实为众多的意思),基本上是指当时泰沂山区及其以东地区的夷人部落或小方国,他们的散居地可说全部在今日所称的齐文化区。“夷”为族称亦起于齐地,古籍率称“东夷”,但对这一称呼的来源及其...  相似文献   

18.
句龙氏以句龙为图腾,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能平水土,被选为部落联盟的土正,被祀为后土,成为炎黄族团的社神,以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所崇奉的社神。社神与稷神合称社稷,成为中国历朝作为国家保护神,且成为中国历朝的国家标志的名称。一、句龙氏后土的来源最早记载句龙氏后土世系的史籍,要算《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略同《国语》之说,不过改“九有”为“九州”,实则“九有”、“九土”皆当解为九州。而《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  相似文献   

19.
金风送爽,黄花遍野,天高云淡。农历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就在明天。我们民族具有古老的优良传统,尊老敬老是它重要的内涵。把它确定为敬老节或老人节,是多么符合我们的心愿。老人们常常自比为夕阳。我们说,你们曾经是朝阳,也曾经日在中天。你们是我们生命之树之本,是我们生命之水之源。你们承传给我们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无比丰富的精神遗产。就是夕阳红了,还是那么雄浑壮美,烧  相似文献   

20.
重阳话寿联     
《老友》2014,(10)
正重阳节,也称敬老节。为老人祝寿题赠寿联,以表示美好祝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籍寿联中,不乏佳联妙对,重阳佳节品之,更是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相传,清代文人王文清曾为当地一位百岁老人题赠一副对联:"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此联上下句虽没有直接道明"百岁"二字,但联句中却巧妙地含有"百岁"之意。这是因为联语中蕴含了民间的"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两句俗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