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制造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际技术转移的动因、过程、相关问题以及中国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实现全球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结合当前有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获得技术能力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转移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所推动的产业国际转移和调整中,制造业的国际间转移一直居于核心地位。近年来,以生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国际转移也逐步展开,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一个新热点。虽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两者转移的基础动因、方式步骤、机理路径等方面又有许多差别。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转移进行比较,并在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新形势对我国下一步利用FDI提供政策建议。(一)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特点分析和比较所谓产业的国际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业、产品…  相似文献   

3.
外向型贸易转移:中国外贸发展模式的理论验证与预期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外向型贸易转移是中国外贸发展实践赋予转型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因;经济转型期必然产生的外向型贸易转移 ,要求革新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结构的理论解释;上述判断获得了来自中国区域和要素或部门视角的双重验证。本文继而考察了外向型贸易转移实现进程中当代全球经济的外部新影响和国内因素的新作用;并从影响外贸发展的各要素最优选择与组合等方面 ,论述因势利导地利用外向型贸易转移机制 ,扩大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产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空间上转移的经济动因是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劳动力价格的差异、需求时滞、产业受让国的市场规模等几个方面.本文从我国承接的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了这几个因素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GONE理论,从贪婪、需要、机会、暴露4个因素入手详细剖析万福生科的舞弊动因,并结合舞弊动因理论,从不敢、不能、不愿3个层次提出了上市公司舞弊风险的防范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央政府提出企业"走出去"战略,在此政策背景下,我国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机",通过跨国并购来获取相关技术、管理经验,或市场准入,或战略资产等。在现实中,企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往往是复杂的,企业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从立体综合性的一般动因模型框架下分析自己的动因,从而使跨国并购更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获得成功。我国企业国际经验少,相关知识欠缺,就更需要在清晰的动因框架下来分析,进行跨国并购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发达经济体进行"逆向"投资,这一现象对主流国际商务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借助制度逃离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制度因素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基于当前中国转型时期的制度背景,本文提出,不仅正式制度会影响企业OFDI,关系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也是影响企业进行OFDI的重要动因。除了制度方面的动因因素,本文同时将企业创新能力作为OFDI的动力因素纳入模型中。运用中国创业板民营企业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验证了:(1)同正式制度一样,非正式制度方面的约束也会驱动新兴经济体企业进行OFDI;(2)企业政治关联则削弱了企业在制度约束下进行OFDI的动力;(3)企业创新能力是其在制度约束下成功实现OFDI开发国际创业机会的驱动力。本研究拓展和深化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制度逃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民营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结构性成本动因理论,详细分析了企业规模、业务范围、学习、技术和厂址等战略性成本驱动因素的内涵和相应的战略成本管理策略;指出应从全局与长期的角度规划好结构性成本动因,寻求战略性的成本降低途径.避免经济波动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技术转移中的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从产品技术知识系统、生产技术知识系统、研发技术知识系统3个方面的静态角度和动态角度分析了技术转移中的技术知识系统,期望对引进技术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 《管理科学》2002,15(5):19-22
在国际产业化快速升级、传统技术梯度转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了在跨国经营中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与大企业相比较的优势,进而提出了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