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张江明同志在《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探讨》(载《学术研究》1981年第6期)一文中仍然坚持“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概括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并对这个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再探讨”。对于张江明同志“再探讨”一文中一些主要观点,我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同张江明同志“再商榷”。不对之处,敬请张江明同志和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同志批评指正。 (一) 我认为,首先要把哲学问题同哲学命题区别开来。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短语,它不是一个哲学命题,不是哲学判断。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史上唯  相似文献   

2.
读了《江淮学刊》李冬生同志《略谈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季象图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艺性质的一些问题》之后,想对社会主义文艺的题材与性质问题,发表一点很不成熟的意见,与李、季二同志商榷。一我认为李冬生同志一文的某些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可以同意的;但是李冬生同志的文章有片面性,必须经过讨论予以补正。李冬生同志的这几个观点我是同意的:一、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以表现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3.
最近,广东經济学界連續举行三次討論会,討論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关于平均利潤、生产价格时观点。討論中,在如下几个问题上,就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的錯誤观点进行了分析、批判。一、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提出的“生产价格論”的实质是什么?发言者指出,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提出的关于生产价格论的观点是錯誤的,因为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系来研究經济問  相似文献   

4.
<正> 在学习《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时,有人提出陈云同志这本文稿的主要经济观点和主要经济思想是什么的问题。现在我便就这个问题谈点肤浅认识。 (一) 陈云同志的主要经济观点和经济思想是什么?《文稿》的前言列举了很多条:如工农商业除国家和集体经营外容许一定数量个体经营的观点,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容许企业有一定自由的观点,发展多项事业特别是进行基本建设要量力而行的观点,计划指标要注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号召全党要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强调指出,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更要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和发挥了这一方法,赋予了它新的内容.本文仅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些探讨.一,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时、创造性地论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为了在全党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多次重申和反复论述了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是我们战胜困难和风险的法宝.针对着当时党内不少同志,特别是一些领导同志思想还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了解放思想的任务,并创造性地论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他指出:  相似文献   

6.
黄振奇同志在《红旗》1980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的文章。这篇文章对于“有计划发展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要求及其同价值规律的关系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阐述。实际上,作者的许多观点也是多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是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本文准备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得到黄振奇同志和其他同志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胡耀邦同志最近关于理论工作的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于一月中旬召开了各省、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乔木和胡绳同志都作了发言,谈到许多重要观点,现在给大家通报一下。一、理论研究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真正做到耀邦同志讲的坚信不疑、坚定不移。耀邦同志讲了要发扬愚公精神,就是怎样看待和发扬中国传统的问题。关于国民性的讨论,也涉及到这个问题。现在科学界、史学界、文艺界和教育界都有些同志热心地讨论怎样改造国民性,而倾向性的结论是“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8.
《学术研究》1989年笫2期报导了姜建强同志的“‘应用哲学’即‘无哲学’”的观点。对此我有所启发,但不敢苟同,特提出一些看法与之商榷。姜建强同志的立论依据之一是:“应用哲学”取消了哲学思维的特点。这一论据,至少包含五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即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的特点、什么是“应用哲学”、什么是“应用哲学”的特点和“应用哲学”是否取消了哲学的特点等,对这些问题,我与姜建强同志的观点是有区别的。在姜建强同志看来,哲学“是人类智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宋承先同志的《价值决定与供求关系问题》一文,觉得他对经典著作的某些论点的解释,完全背离了原意。他对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也末弄清楚,甚至把我所反对的观点,当作是我所主张的观点。宋承先同志用了一页的篇幅转述我的基本论点,但不切原意。他说我的第一个基本论点是:“供求不平衡的某种特定情况也是决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月刊》1982年第9期发表了拙作《生产力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以后,我听到两种相反的看法,有些同志赞成我的观点,有些同志不赞成我的观点。《学术月刊》1983年第2期尹宣明同志的《生产力范畴应包括精神因素》一文,就属于后一种。早在六十年代初,一些同志在同李平心同志进行争论时,就热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看来还要争论下去。下面我仅就精神生产力同物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补充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方面争论的问题是不少的。为了深入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一面介绍一点情况,一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一个问题:集体所有制的特点是什么? 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不要以为这个问题都已解决了,实际上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同志说集体所有制的特点有三条,有的说五条、六条。当然说几条都是可以的,问题在于是否把握了它的基本点。我记得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召开座谈会时,有的同志把只向国家纳税、不上缴利润作为集体所有制的一个特点,当时我就有点异议。这个观点在当时来看确乎有点道理,符合实际,但是随着全民所有制企业推行以税代利的改革以后,这个观点自然就不一定能够成立了。当然,持这个观点的同志也可以用全民所有制企业现在所缴的税实际上还是利  相似文献   

12.
读了赖传祥、荣开明同志的“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载《<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一文之后,觉得该文的某些分析是颇为精当的,可以说是切中了我国辩证逻辑研究现状的时弊。但是,该文的根本观点我们是不赞成的。我们认为,我们和赖、荣两同志的分歧不只是有关个别理论观点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如何建立的大问题。因此,本文把对该文的批评意见提出来,就正于赖、荣二同志,并且也欢迎逻辑界同志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时,有一个重要问题哲学界认识很不一致,这就是关于意识能不能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物质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这个问题,但从《矛盾论》的表述看,他实际上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作了肯定的回答。长期以来,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意见分歧,一个重要原因是讨论双方各自的出发点不同。持否定观点的同志从本体论出发,紧紧扣住哲学基本问题,因此坚决不同意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物质的观点;持肯定观点的同志则是从认识论出发,即从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作用出发,特别是抓住了意识对于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坚持认为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是客观上存在的,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因为出发点不同,对所讨论的问题理解不一致,所以旷日持久的讨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读了池超波同志《也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5期),很受启发。作者就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个唯物辩证法的重要问题,在同杨超同志商榷的过程中,阐明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十分难能可贵。文章还指出了那种认为绝对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相对的同一性则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的观点,实质上是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我们同意这种看法。但是,对于贯穿池文的一些主要观点,我们与池超波同志的看法却又不一致了,在这里提出来共同探讨,以期对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體这个重要问题,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理解。讨论的问题集中在怎样理解精髖?核心中是否还有精髓?这就涉及到在精髓问题中如何认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关系;在唯物辩证法中如何认识核心和精髓的关系。正是在这两个重要问题上,我们和池超波同志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就摆出我们的观点,以就教于池超波同志。  相似文献   

15.
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笔耕》文学研究组最近召开了关于文艺真实性问题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正确理解“写真实”口号。 讨论会上,许多同志谈到,当前之所以围绕“写真实”口号展开了争论,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写真实”口号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写真实,就是要描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写真实、应该包括生活细节的真实、人物性格的真实、环境的真实。有的同志认为,写真实,就是要写出生活现象和生活本质的真实。作品的真实性,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理论界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展开了热烈的争鸣。弄清这个问题,对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很有意义。现将几种不同观点汇集如下,供大家一进步研究时参考。一、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同意“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的概括。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7.
张江明同志不愧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问题的带头人。我们一直在注视和学习他的研究成果,从中得到不少的教益;但也发现我们与他在某些观点上存在歧异。这里,我们打算就张江明同志原在《哲学研究》1981第9期刊登后来被收入《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研究》一书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否定之否定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的某些观点谈一下看法,以就教于张江明和哲学界的其他同志。(一)  相似文献   

18.
吴启文、陈长畅两位同志提出了“在真理的界限上可能隐藏着错误”的观点,意图是批判林彪、“四人帮”把真理与错误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谬论,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使人们受到启发和教益。但是,对吴、陈两同志提出的基本观点,我不敢赞同。下面,就这个问题,我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之见,还请吴、陈两位同志和其他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9.
同一性简论     
矛盾同一性问题是唯物辩证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依照列宁的观点,辩证法本来就是研究对立面怎样同一,在什么条件下同一和转化的学说。然而,究竟什么是同一性呢?它的内容是什么?却是有歧议的。有的同志固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共居与转化就是同一性全部意义的观点;有的同志则认为,相互转化是质变、飞跃,是具体同一性的破裂,从而把它排除于同一性含义之外。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我国伦理学界一直存有不同见解.对此,以罗国杰同志为代表的一种见解认为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以王兴洲同志为代表的一种见解认为是道德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这里,于清辉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就此问题与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商榷.希望广大哲学、伦理学工作者能够就这一问题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不断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