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洪伟 《现代交际》2013,(11):159-159
教师的外在形象在师生交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师生交往的初始阶段,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决定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决定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决定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从衣着、表情、心态、言谈和举止方面下工夫,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由男性主导、略显沉闷的政治舞台上,一位漂亮的女性高官,本身就是一张名片。宋秀岩,青海省省长,一头短发,一副眼镜,举止优雅,说话亲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练、亲切。而她的成长之路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相似文献   

3.
《职业时空》2006,2(5):54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因素.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对方一种极好的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因素.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完美秀发制胜职场根据心理学的首因效应:人与人在交往中,第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在以后的交际形象中会占据主导地位。初入职场,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级和周围人对我们的评价。打造属于自己的第一印象,首先要从发型做起。在现代多样化的职业类型中,职业化的发型标准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侧重。但无论怎样的发型,干净整洁都是第一原则.这不仅仅代表了你的形象,也代表你的个人素养和对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高翔 《职业》2009,(30)
每个人都有与陌生人交往的经历,而在与陌生人交往的一些场合,对方的外表举止、衣着服饰常常会向我们提供一些关于该人的某些信息.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他人的外表举止以及衣着服饰,在无形中展示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尤其是衣着服饰,人们甚至能凭借这些印象,而推测出对方的社会身份、兴趣爱好和修养程度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个在你面前肆无忌惮说笑的人,如果不是很熟悉的朋友,那他对你是不够重视或不够尊重,任何人在面对自己喜欢或尊重的人时,语言和举止一定会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7.
, 《职业》2013,(1):75-75
"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对从未接触过的人在第一次接触到有关于他的信息材料后所形成的最初印象。第一印象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不易改变性,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第一印象往往影响到你才能和作为的发挥,因此对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应十分重视"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8.
《职业时空》2006,2(5):62
在与日本人进行谈判时,应当注意,日本人非常注重团结协助和团体精神.但是,其个人能力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强,特别是个人的语言能力,更是差劲.我们知道,谈判中相当重要的是语言,掌握好了语言技巧,几乎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日本人说话枯燥干巴,没有内容,听起来十分乏味.日本人不擅长交际,其交往大多只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交往圈子十分窄小,这是造成日本人说话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处处充满了集体主义,几乎一做事就是团体行动.在个人与团体的配合上,日本人显得很默契,也做得非常成功.即使他们个人能力并不十分突出,甚至不能独当一面,但只要能与团体很好地配合,往往能受到领导的重视,甚至会被委以重任.日本是一个很重视配合的国家,成为他们为人处事的一大准则.  相似文献   

9.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我们熟悉的一句俗语。仔细想想,“话不投机半句多”,“半句”都太多了,那以后还怎么交往呢?而这“话”——语言,恰恰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与人交往,说话不可不“投机”! 梁实秋先生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讲演。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先生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  相似文献   

10.
在职场上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不够优雅的仪态,这会给人不严肃、工作懈怠的感觉。规范的仪态举止是良好社会交往的基础,它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组织形象的代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职场新人与人交往时练就怎样的仪态举止才能充分表现自身优雅,赢得尊重。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在嘈杂环境中听人说话感到吃力,小声听不见,大声又受不了;当别人说话时他们常打岔,常常发生很多笑话;看电视、听收音机时常将声音开得很大,但此时别人却无法忍受;当别人有说有笑时,他们常常独自离开或者睁大眼睛发愣,由于缺乏与人交往,他们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古怪,严重者可能引发老年性痴呆。  相似文献   

12.
无关之痛     
琉琉是一个男孩子。   我和琉琉是小学同学。 80年代以前的男生女生不大说话,但琉琉是班里的例外,女生们不仅可以和琉琉说话,还可以和他开玩笑,打打闹闹。琉琉是班里长得最矮的学生。身材上的低人一头,使得他在与人交往上,尤其是与女生的交往上获得了某种特权。冬天打雪仗时,女生们的课间游戏常常以把琉琉摁倒在雪地里,用雪把他埋起来而告终。   初中的时候,我和琉琉不在一个班级。他的个头长了不少,但仍然属于班里的小个儿。初三时我因为生病休学了一段时间,新学期开始后我到年级里最好的一个班里去插班,班主任是一个三十…  相似文献   

13.
姚远 《金色年华》2008,(1):32-32
我是一名大学生,上学期因为一天晚上给男朋友打电话声音有点儿大,跟一个室友闹了矛盾,从此她就处处针对我,不跟我说话,每次和别人说话时还特大声,让我很郁闷。她还总想方设法让其他人孤立我。 在我们寝室,我跟她们不是一个专业的,跟自己班里的同学住得又远,也不能总往人家寝室跑。我觉得很孤单。  相似文献   

14.
阿莲 《现代交际》2008,(1):47-47
每当她展开笑颜的一瞬间,他的心尖都会"叭嗒"一松,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她长得不美,平淡的脸相,第一眼看起来甚至有些丑的感觉。但她的声音很美,有柔脆的吐词和独特的韵味。这么美的声音很容易让人先入为主地觉得脸也应该很美,结果更加重了那份失望。  相似文献   

15.
张振中 《职业》2005,(8):11-12
A:曾为爱情"变声" 小时候,王易的音色清脆,因此曾被少年宫小白鸽合唱团选为团员.然而,15岁那年王易进入了变声期后,嗓音大变.1998年,王易考入了河南财经学院.此时,18岁的他已经拥有1.81米的高大身材,加上英俊洒脱的形象,堪称大学校园里的"一匹白马".但唯一的缺陷就是他那五音不全的公鸭嗓.大三时,王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追到了音乐系的"系花"美子.美子最大的心愿是她过生日时男友能为自己唱一首郑智化的老歌<你的生日>.于是,王易便报名参加了文化宫的声乐训练班.经过半年的苦练,小伙子渐渐掌握了许多美化嗓音的技巧,这时他惊喜地发现,原来一个人的声音是可以通过"磨练"变得好听的.声音过于低沉沙哑的他,在说话时试着将音阶提高一些,发音靠近鼻腔,吐出来的声音就变得有磁性、有特色了.再适当控制一下音速,使说话的速度变慢、变柔和,就会让人感到亲切,而不再是以往那般"恐怖"了.  相似文献   

16.
初次与人交往,有的人便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终身难忘,有的人却似过眼烟云不能给人留下半点记忆,这就是第一印象作用不同的结果。心理学实验表明,人际交往中,双方接触的前3分钟是形成直觉至关重要的时间区域,这3分钟的知觉如何,会一直影响到以后交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交往的全过程。这说明,人们常常借助第一印象来对他人的学识、涵养、风度、气质乃至人品进行推测和评估,也就是把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在与日本人进行谈判时,应当注意,日本人非常注重团结协助和团体精神。但是,其个人能力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强, 特别是个人的语言能力,更是差劲。我们知道,谈判中相当重要的是语言,掌握好了语言技巧,几乎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日本人说话枯燥干巴,没有内容,听起来十分乏味。日本人不擅长交际,其交往大多只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交往圈子十分窄小,这是造成日本人说话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  相似文献   

18.
在辞书里,“风度”是指美好的举止姿态。日常生活中人们称举止姿态美好的人有风度。人入希望自己给他八月下一个有风度的美好印象。因为它是社交活动和获得事业成功绝不可少的。唐朝政治家、诗人张九龄曾被玄宗皇帝李隆基荣为群臣中风度的楷模。玄宗皇帝每当用人,必问“风度能若九龄乎?”意思是说,要用的这个人的风度能比得上张九龄吗?可见风度在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中是何等重要。风度从哪里来?淳朴生大方,大方出风度。诚实的心灵是人的本质美。只有这种内在的美才能驱使一个人俱有朴素的作风,表现出纯真而没有经过修饰的感情。也只有…  相似文献   

19.
1夏天,美院毕业的我经一个朋友推荐去给一个叫余威的摄影师当模特。看到余威的第一眼我是惊异的,他没有我印象中所谓的艺术家那茂密的络腮胡子和长长的头发,而是举止斯文、优雅,像某个大公司的白领。他看人的眼神很亲切,完全没有那种初次接触的疏离感。  相似文献   

20.
《女性天地》2013,(11):51-51
薇薇:我跟男朋友交往半年多了,现在出现了问题。在和我交往之前他有一个女朋友,有时我会好奇他们之间的事情,比如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分手之类的。但是他总是不愿意提起,来回也就是那句“那个女孩儿挺好的,分手也不是因为谁做错了什么,只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合适”。他特别维护前女友,这让我很不舒服,我觉得他不是对我有所隐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