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个体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地名形成过程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融入,使地名附着或隐含着各种情感色彩.通过分析西藏地名中的情感色彩,可以展现地名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地名情感色彩的研究对西藏地名的进一步挖掘整理,以及今后新地名的命名或更名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于冷战正酣之际 ,利用西藏进行反共反华为美国的既定目标。在直接政治、军事干涉的同时 ,美国还积极谋求外交途径———联合国行动 ,企图使西藏问题国际化 ,以达到遏制和分裂中国之目的。在美国的操纵下 ,联合国成了其表决机器 ,通过了一系列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案。这些决议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西藏分裂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经常援引此攻击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 ,今天所谓西藏问题的国际化与这些决议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以美国近年来解密外交文件、国家档案分析 2 0世纪中叶美国在台前幕后操纵联合国插手西藏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3.
汉藏英对照西藏地名(续)@王远大@杰敦此《地名表》所根据的藏文和汉字文地图和资料,有以下几种: 1,西藏自治区测绘局1978年月1月出版的《西藏政区图》及《西藏地形图》的汉文版和藏文版2,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3,西藏测绘局和西藏军区合编的《西藏地名资料简编》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晔 《西藏研究》2003,4(2):1-7
20世纪美国在冷战与遏制中国的政策下 ,对中国西藏的政策奉行实用主义原则与双重标准 ,即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地位 ,又支持达赖分裂势力的“藏独活动”。该政策大体经历了一个从模糊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地位 ,到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再转变到炮制“西藏民族自决”论、支持西藏叛逃分裂势力分裂中国、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过程。美国的支持并没有使流亡分裂集团达到“藏独”的目的 ,这一政策的结果却暴露了美国在西藏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径。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曾走过一段探索与曲折的路子,主要是因为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西藏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乏足够的经验,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分裂集团此时又加紧了渗透、干扰破坏,加之自身对改革开放中所出现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上的偏差,使西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遇到了经济下降和拉萨连续几年骚乱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危难时刻,胡锦涛同志临危受命主持西藏工作.胡锦涛同志到西藏后,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睿智洞察全局.面对严峻局面,他沉着应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指导思想,实现了西藏工作的重大转折,形成了改革开放史上西藏工作著名的 "一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的形成过程,为党在新时期西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成为上世纪末乃至新世纪指导西藏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1987年9月,在美国众议院人权小组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达赖喇嘛发表“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讲话,提出要尊重西藏“人民的基本人权和民主自由”的要求。12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西藏侵犯人权的修正案”。今年4月达赖喇嘛又到西欧进行了访问。意大利众议院提出支持西藏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丰富详尽的史实和作者亲历,见证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对比变化,阐明汉藏两族同为中华民族重要成员和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深刻揭批达赖分裂集团近年来策划、制造的分裂事件的目的和实质;号召西藏各族人民珍惜、维护今天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
明末瞿九思《万历武功录》俺答传万历五年条有"五藏刺麻"一语,检查当时史事,五藏刺麻是乌思藏格鲁派僧人锁南坚措(第三世达赖喇嘛),五藏不是名号,乃是藏语地名■(dbusgtsang)的记音,而明清《西番译语》里■字读音近乎汉字"五"。至于清代西藏地区的满语名称wargidzang(意为西藏)是汉语地名"西藏"的翻译,并非藏语■(乌思藏、五藏)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七年九月,达赖喇嘛在美国众议院人权小组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上发表鼓吹“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讲话,提出所谓尊重西藏“人民的基本人权和民主自由”问题。十二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西藏侵犯人权的修正案。”这场表演一唱一和,颇有几分滑稽。  相似文献   

10.
《西藏全图》是一幅珍贵的清末西藏道路里程图,解读该图中出现的驿站地名,并比对方志、游记等相关文献,可显示出清代川藏交通情况,其中驿站交通在清代治理西藏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全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事实.以达赖为首的民族分裂集团,自1959年叛逃后,在国外长期从事民族分裂活动,利用国际上提供的各种场合,到处宣称"西藏自古以来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反动谬论,利用混淆古代国家与现代国家的概念,不仅搞乱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模糊了人民群众的视线,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其推行"民族独立"的分裂活动张目.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牢固掌握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以实际行动抵制达赖的民族分裂活动,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同帝国主义分子和西藏反动势力的願望相反,他們發动的叛乱,不是造成了祖国的分裂和西藏的倒退,而是促进了祖国統一的巩固,促进了西藏反动势力的灭亡,促进了西藏的民主化和西藏人民的新生。  相似文献   

13.
说明:我们根据有限的资料,编制了部分西藏地名的藏文、汉文、英文对照,按地区排列,附以历史曾用名及经纬度。一、此《地名表》所根据的英文地图和资料有,以下几种:1,(TIBEANDADJACENTCOUNTRIES)(西藏及其周边国家图)(1938年);(北京图书馆藏)2,《PARTOFTIBET}  相似文献   

14.
江孜抗英是封建王朝的地方政府与现代化国家之间的较量,是意志坚定统一的军事集团与主导思想混乱的军事集团之间的较量.当时清朝中央政府力量孱弱,无力维护国家的尊严,加之敌我技术装备和力量悬殊及战略战术上的失误从而导致最终失败.这一方面加速了西藏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使西藏人民陷入被剥削被奴役的苦难深渊,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加紧培植亲帝分裂势力,埋下了西藏分裂动乱的祸根.  相似文献   

15.
西藏藏语地名的专名有两类,其中内涵式专名是对藏语地名通名的地形特征、颜色、性质、位置以及地域资源等的揭示,更能表现通名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对通名概念内涵的限定和描述,与通名间的概念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6.
陈春华 《中国藏学》2012,(3):194-211
1911年10月,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中国动荡的局势再一次掀起侵华浪潮.沙俄首先借机将中国外蒙古地方分裂出去,并通过逼签《俄蒙协约》和《中俄声明文件》,使外蒙古在名义上获得“自治”,而实际上将其变成了沙俄的保护国和殖民地.英国也借机图谋将中国西藏地方分裂出去.为此目的,英国政府一方面胁迫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当局举行西姆拉三方会议,逼签由其炮制的所谓“西姆拉条约”(于1914年4月27日草签),为其分裂西藏制造“条约依据”;另一方面,因草签的“西姆拉条约”违背了1907年英俄《西藏协定》,为使“西姆拉条约”得以成立,英国政府向俄国政府提出修订《西藏协定》的要求,意在废除协定中不利于英国的规定.俄国政府经研究后,指出,倘若英国欲修改《西藏协定》,则俄国要求英国承认北满洲、蒙古和中国西部为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并要求修改《英俄协约》中的阿富汗部分,以保障俄国在阿富汗北部的经济利益.正当英俄两国踌躇满志地商定互换照会、相互承认各自在西藏和阿富汗的某些权益之时,传来中国政府断然、严正拒绝正式签署“西姆拉条约”,三方谈判破裂的消息,英俄两国围绕中国西藏的政治交易随之告吹.  相似文献   

17.
"宁古塔"作为清代重要满语地名,其词源含义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阐释,通过满语构词法、清代文献满语地名词源结构的类比研究和满语语义学、满语地名发生学研究,"宁古塔"应是"宁衮塔坦"原始词源的省简,翻译为"六窝铺".  相似文献   

18.
西藏藏语地名的专名有两类,其中内涵式专名是对藏语地名通名的地形特征、颜色、性质、位置以及地域资源等的揭示,更能表现通名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对通名概念内涵的限定和描述,与通名间的概念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9.
1981年,印度加尔各答费尔玛KLM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尼尔玛尔·钱德拉·辛哈(Nirmal Chandra Sinha)所著《怎么中国的西藏地方过去是中国的?》(How Chinese Was China's Tibet Region?》一书,大肆鼓吹“大印度”(Greater India)和亚洲主义;否认西藏在历史上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极力强调藏印之间的特殊关系;鼓动西藏分裂主义分子搞分裂,并为分裂我国西藏制造理论根据和历史根据。本文拟对该书散布的关于西藏的若干谬论,加以批驳。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从对中国侵略的政策出发,觊觎中国西藏,从事了一系列染指西藏的侵略活动.其中接近和拉拢西藏宗教上层、利用藏人和直接派遣特务潜入西藏刺探情报等都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这些活动对西藏上层集团个别人的政治倾向产生了一定影响,无疑也对当时西藏分裂倾向的增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