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读两周金文、《诗经》、《尚书》而接触到历来学人对一群特殊而难懂的词汇的注释,王国维《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两次举不淑、陟降、神保、弥性等词加以论证,这群词被学者们称之为“古成语”“成语”(或称“古语”“常言”)在《诗》《书》中共有150余例。当对这些词的词义,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功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社会历史问题等等进行了详细考释后,我们认为在语言科学日趋严密的今天,再把它们称之为“成  相似文献   

2.
出自《庄子》的成语多达350多个,它们在《庄子》一书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修辞作用。论文收集了《中国成语大辞典》、《汉语成语大辞典》以及《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出自《庄子》的成语,并对其修辞特点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出自《庄子》的成语具有比喻性强、讽喻多、夸张、对偶对举以及借代等特点,这与《庄子》一书的风格是一致的。并且众多成语修辞并非独立运用,通常是两种以上的修辞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长时期的革命实践教育了我们,矫枉不应过正,过正必不能矫枉。矫枉必须过正,在理论上并非正确,在实践上肯定有害,绝不应再把它作为我们今后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了。矫枉过正,是一句成语,在《汉书》、《后汉书》中屡有出现。原意是纠正错误超过了限度。对于这种做法,即从这两部史书所运用的情况来看,褒贬不一。比如,在《汉书》的《诸侯王表》中,讲到西汉初期,接受了秦代“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招致了“孤立之  相似文献   

4.
“趋之若鹜”成语今多指很多人追逐某种东西,含贬义。鹜,所见词书都说是野鸭。此成语之源例,最远只及晚清。按,此语之源当是《商君书·定分》:“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骛焉而逐之。”骛,追逐之意。引申为追求。因骛、鹜形似音同,后讹为鹜,延袭至今。此语当出《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七·萧如薰》:“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骛,宾座常满。”趋之若骛,趋之若追,趋之若求之意也。非特含贬义。是骛,非骛也。“趋之若鹜”考@牛庸  相似文献   

5.
《闲情偶寄》是李渔非常重要的著作。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他说自己:“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贺志以没,件造化虚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故不得已而著为《闲倩偶寄》一书,托之空言,稍舒蓄积。”从这段话的后半部分来看.《闲情偶寄》几乎是《史记》和《聊斋志异》一类百。但事实上,这部书和后两种书是完全不同的。司马迁撰写《史记》,既是秉承父业,也是在实现他自己的个人价值。儒家的“三不朽”之说决定了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不可能不把“立言”看作是“经国之…  相似文献   

6.
试论《尚书》的编纂资料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战国之前出于统治管理的需要,经常发布各种诏令文件,是即所谓“书”。书的撰拟出自史官之手,同时还有一套严格的档案文件保管制度,使得书的保存流传成为可能。这是后来《尚书》得以编选的前提条件,从中亦可窥见到《尚书》之名的由来原因。《尚书》的编纂资料来源决定了其性质,因而《荀子》谓“故《书》者,政事之纪也,”《史记》谓《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都正确指出《尚书》源于统治管理文件的根性及成因。近代的疑古学者钱玄同虽不相信《尚书》,但又谓《尚书》似乎是三代时的“文件类编”或“档案汇存”,却有几分道理  相似文献   

7.
表示货币买卖和交易的词,古今常用买、卖、售、贩等表示;文言中常见的另有市、粜、籴、货、购、酤、沽、鬻、粥、商、贾之属。这些词按其意义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一、买进所谓买进,即以钱财换进物品。表示这类意义的有买、籴、购、贳(Shi)等。①郑人有买履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②买五人之而函之,卒与尸合。(张溥《五人墓碑记》)③杂扮籴米百姓三人同上。(无名氏《陈州粜米》)④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例①②“买”指把东西购进来,“购买”乃其本义,古今意义相同。成语有“买椟还珠”…  相似文献   

8.
戈公振先生在20年代末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一书中指出:把新闻看作是“发生事件之报告”,这是正确的,“但于报学之处置上,有散漫而不明显之憾”。所谓“散漫而不明显”,意思是说,大千世界每日每时发生的事件实在太多,把新近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陈书翔《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它的作者汇集了前人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易经》推向先秦辩证法思想的最高峰。它精湛的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后来的辩证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易传》最简要的命题是“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一阴一...  相似文献   

10.
《幽闺记》的评点者为凌初《幽闺记》批语中录有沈氏论评十条 ,皆以“词隐生曰”注明 ,但其他批语的作者为谁 ,在批语及凌延喜跋中均未提及。《王立承题记》曰 :“是书虽延喜所编刻 ,然评语实多出于初成之手。原跋谓家仲父得之词隐生抄本 ,而末折尾曲‘中郎兔颖端溪砚 ,阙处完成断处连 ,从此人家尽可搬’。《琵琶记·凡例》谓非君美之旧。此本虽未删削 ,但仍存初成语于其上 ,是其证也。”按 :“郎”字当为“山”之误。查凌初《琵琶记·凡例》 ,有如下之言 :“今世所行古曲 ,皆受改窜之冤。观《拜月亭》末折云 :‘中山兔颖端溪砚 ,断处完…  相似文献   

11.
最近 ,由我院初教系高红芳老师主编的《巧记成语一点通》一书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 ,它是我国先人智慧才能的结晶 ,也是我们后人创新发展的累累硕果。它字字珠玑 ,寓意深刻 ,最能体现中国语言的精练 ,具有一般词汇所不能比拟的表达力。在口语表达和文章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达到以一当十、锦上添花、妙趣横生的效果。马国凡教授在他的《成语概论》中这样写道 :“成语是语言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的部分。在内容上 ,成语所选用的素材和民族的历史甚至风俗习惯息息相通 ;在形式上 ,成语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2.
“韦编三绝”是个常用成语。通常的看法认为“韦”指熟牛皮,此处用缀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来形容孔子读《易》次数之多。后来就用“韦编三绝”来形容读书勤奋。各种词典对“韦”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目前可见的出土竹木简都是用丝绳或麻绳编连的,尚未见到用皮绳编连的竹木简实物。现存文献中也未见有用熟皮编简的记载。荀《穆天子传序》提到“古文穆天子传者……皆竹简素丝编”,《太平御览》卷六○六云:“刘向《别传》曰:‘《孙子》书以杀青简,编以缥丝绳。’”《文选》卷三八《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注云:“刘歆《七略》云:‘《尚…  相似文献   

13.
留白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13-129
中国文字中的“风”大有讲究,什么东西一旦成了“风”,真是了不得。孔子曾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这话用成语来表达,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上行下效。“风德”二字从此称为一个可以互称的词。但事实上,两者还是大有区别的。范仲淹写《严子陵先生祠堂记》时。以“先生之德,山高水长”结尾。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中涉及的一些人和事到今天往往已不太清楚。经考证,《与陈大夫八首》中的陈大夫即陈君式,《与李通叔四首》中,书一、书二、书三都是写给李康年的,只有书四是写给李通叔的,二李非一人;《与康公操都管三首》中的康公操应是王公操,“都管”为“都官”之误  相似文献   

15.
庄周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周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唐洁把庄周、卢梭的思想相提并论,在中国近代已有人尝试过。严复在《庄子评点·马蹄篇总评》中评道:“此篇之说,极似法之卢梭,卢梭《为民约》等书,即操此议”。又评:“《月去箧》篇向往‘至德之世’,此说与卢梭正同”。在教育思想史研...  相似文献   

16.
东晋画家顾恺之评论《北风诗》一画云:“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共贵。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论画》,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此语在后人选编的画论辑要之类书中常见,但对其中“玄赏”多引而不注,语焉术详。近读《汉魏六朝书画论》,书中注“玄赏”云:“犹奖赏,赏识。”(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版)窃以为,此有未达虎头本意之嫌。“玄赏”者,赏玄也,当是从先秦老子学说中“全览”脱胎而来的术语。老子常用此“玄”字指称幽深微妙。高远莫测的“道”,所谓“玄之又直,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贞观政要》材料来源的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第五章《新乐府·七德舞》中两处说到《贞观政要》的材料来源于《太宗实录》。其一,“唐代祖宗功德之盛,莫过于太宗,而太宗实录四十卷部帙繁重且系编年之体,故事迹不易检查。斯太宗实录之分类节要本,即吴兢贞观政要一书所以成为古今之要籍也。”其二,“惟(太宗)实录一书,部帙繁重,且系编年之体,若依之以构思而欲求得条理,询属非易。此又(白)乐天曾用贞观政要,即(太宗)实录之分类节要本以供参考之故也。”这两处都因说白乐天曾用《贞观政要》中的材料以构成《七德舞》一诗骨干而言之。但陈先生…  相似文献   

18.
“不胜其烦”、“不可胜数”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成语,意思分别是“经不起烦扰”和“数不完,极言其多”。满足这两个结构槽的成语还有很多,如“不胜枚举、不胜杯杓、不胜感激,不可胜言、不可胜计、不可胜用”等。其中,“胜”的读音,成语工具书标注有异,有的注shēng,如《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万条成语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汉语近义反义成语辨析词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这部成语词典收录了“不胜枚举”和“不可胜数”条。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在“王官之学”从宫廷走向民间的过程中,《诗》、《书》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传播。熟悉先秦诸子著述的人不难发现,《诗》、《书》跟先秦的大思想家们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关联。《诗》、《书》文化是先秦大思想家们与生俱来的传统背景,他们从这种背景辐射...  相似文献   

20.
《管子》“一体之治”论王京龙“一体之治”,是《管子》书中治国思想的基本的理论归结。这样说的根据大致上有以下几点:《管子》一书以霸诸侯、匡天下为政治目的,这一政治目的基本要求在于匡正诸侯竞强,弱肉强食的社会政治秩序。用此,这需要一个宏观统一的治国思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