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泼水节与古代上巳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和我国傣族地区的泼水节和我国古代上巳节是两个水的节日。作者通过对这两个节日的比较说明,由于在人们的思维深处存在着相同的结构模式,作为万物之源的水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心目中也就有着相同的象征含义,因而产生了在仪式上几乎相同的节日。  相似文献   

2.
四季如春的昆明、风花雪月的大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神秘的泸沽湖、美丽的西双版纳,还有人间香格里拉德钦,构成了七彩云霞中的云南。 云南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而节日也显得丰富多彩。傣族的泼水节已久负盛名;苗族的花山节(农历一月三日),主要有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彝族的火把节,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的时  相似文献   

3.
正旅游推荐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好玩的节日吗?要不然我们出国去玩玩,看国外有什么有趣的节日,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狂欢,感受不一样的跨境文化,让精彩无国界!泰国感受泼水节4月前往泰国,不容错过的是4月13日开始、为期3天的泼水节(也叫宋干节)。泼水节亦是泰国的新年,这是泰国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届时,在外的泰国人都要赶回家乡团圆,游客也能轻易地感受到节日氛围。泼水的传统习俗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收获新一年的好彩头。  相似文献   

4.
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和意义。作者认为,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随着婆罗门教、佛教的传播,泼水节传到缅甸,再传到泰国、老挝和我省傣族地区。泼水节与历法有很大关系,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泼水节的起源和传播,既反映了各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对雨水的需要,也说明任何外来文化只有和当地文化相结合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在傣族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及二元分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是一个"水的民族",水在傣族人的心目中有洁净、医疗、生命和沟通等重要象征含义,这些象征意义表明傣族人思维中存在着一些二元分类结构,如污与洁、祸与福、疾病与健康、凶与吉、早与雨、旧与新、贫瘠与丰盛、死与生、鬼(神)与人、世俗与神圣、自然与文化、外与内等,它们是傣族人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相似文献   

6.
公元638年3月24日,是小历(tsula sak kalat)的纪元,是第一次把泼水节定为老挝新年,从那个时候起,每逢到泼水节,人们就自然地把这个节日称为老挝的新年佳节。其实,在此之前,老挝历新年元旦也是规定在老挝历正月初一(老挝历比中国农历  相似文献   

7.
"反节日"与节日是一组相对立的概念。"反节日"具备节日的某些要素,比如节日狂欢、象征符号以及需要被纪念和庆祝等。但它的存在却违背了节日的精神。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构设了节日的文化政治隐喻,同时写了北平市民的节日和侵略者的"反节日"。在街道上,节日与"反节日"相对立,二者都把街道当作庆典空间,北平市民日常的节日庆典与侵略者暴力政治的"反节日"庆典节庆交替呈现,最终侵略者的"反节日"狂欢占据了街道,象征着城市、国家乃至民族文化在战争中被驱逐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7,(12):86-91
紧密地伴随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形成和发展着其中有不少习俗,是与我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紧密相系着的。农业生产的季节及时节气,每年都周而复始地进行着,人们对它有着深刻的观察与感受。随着一年到头的气候变化,农作物的种檀收获及人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习惯,这些习俗,关系到农时、种植、天文、气象、水利、作物保护、占候、卜丰、祈发展等一系列民俗现象。岁时节令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多表现为各种习惯性的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藏历年,苗族的苗年、赶秋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达努节、侗族的花炮节、彝族的火把节、高山族的丰年祭等。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大多都是以喜庆欢跃为特点。这些民俗活动,也是重要的岁时节令习俗,它们以生动的生活情趣吸引着青年男女,比那些严肃的带有礼仪和宗教性的年节活动更活泼而有生气,并体现出各民族的特有生活内容和特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吴云 《学术探索》2023,(10):128-137
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向心力强化是夯实我们多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及国家认同极为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是当代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元朝起,傣族地方被纳入行省直接管辖。元至清时,傣族社会历经了先由王朝政府建立、完善土司制度进行治理,后期王朝对部分傣族地区改土归流历程。因此,傣族的国家向心力进入了一个培育、强化和巩固的历史新阶段。结合中华文化传统机制,可发现元明清时期傣族国家向心力表达存在两类主体,表达形式丰富,具有多层次的忠诚对象(国家象征)结构和秩序。元至清时,基于中华文化凝聚力及王朝在傣族地区持续的政治经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四个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得以不断巩固和强化;但也有至少四个方面的突出因素对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巩固强化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显松 《学术探索》2007,(5):123-127
西双版纳傣族人生礼仪、日常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的水文化现象和傣族水文化的内涵,揭示了傣族生活中水如何从物质文化向影响傣族民族性格、观念、信仰的非物质文化的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许淇在其散文集《呵,大地》的《题辞》中,热情地讴赞了“美丽的虹”。他说:“你是诗的灵感,你是梦想的翅膀,你是我心中的激情的异化;你象征着我正在编织尚未完成的半圈花环,准备整个地奉献给伟大的时代。”如果将作家笔下的“虹”视为作家自己散文和散文诗的隐喻和象征,大概也  相似文献   

12.
傣族是一个富于诗歌天才的民族。当踏进那风景秀丽的傣族村寨,在那月白风清的夜晚,在竹楼边,在大青树下,你就会听到傣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唱出的悠扬的傣歌。那傣歌的数量之多,简直让人惊奇。三百多年前,有一首傣歌说: 山上的树叶已够密的了, 鱼塘也装不完, 可我的歌比树叶还多; 就是装在大船也要把船压沉, 我的歌, 就是装在田坝也会把田坝淹没成歌海。  相似文献   

13.
绿色浪潮     
绿色象征着自然,象征着生机,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健康。就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家庭生活中吹起了阵阵微澜,绿色消费也遍布了家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绿色环境,对你的爱说不完 有人说,都市是水泥和钢筋分割出来的,那拥挤、喧哗、污染构成的城市气息,那狭窄、呆板、单调的活动空间,已成为窒息生命灵感和压抑生命张力的祸源,令都市人倍感烦躁。去远离市区的郊外踏  相似文献   

14.
尹可丽  李光宇 《学术探索》2013,(10):116-120
为了探讨傣族成人的快乐来源,研究者对居住在云南农村的22名傣族成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开展了12名男性傣族村民组成的焦点小组讨论.使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对深度访谈资料、村民文娱表演音像资料等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研究发现:傣族成人的快乐来源是辛勤劳动、多种经营、提高收入;开展多彩的节日活动;团结家人、相爱亲朋.这些来源能够引发傣族人产生人际中的积极自我定位,比如受他人尊重、被群体认同、有人际互助资源.这类自我定位是引发傣族成人快乐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傣族村社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世俗化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的民族,自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来,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宗教影响渗入到傣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建国以后,傣族社会的民主改革改变了封建的政治经济体制,傣族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开始的被压抑后,伴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宗教情感得到空前释放,但同时也日益呈现出不断世俗化、实用化的变迁特征。那么,傣族社会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意识形态从近现代到当代社会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历了怎样的世俗化过程,不断世俗化了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村社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本文拟寻找出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三、万水千山赴松辽1960年3月,钻机装上火车运走了。王进喜的母亲重病在身,已经六十多岁了。儿子要走了,她真有些舍不得.王进喜坐在母亲身旁,对母亲说:“妈,这次会战是石油部决定的,各个油田的先进队集中到松辽,再来一次比赛,早日拿下大油田。我是先进队的队长,我不带头,下面工人怎么办?我以前说过,一切要服从党安排,党指到哪里,我们就干到哪里。妈,有病就让王兰英(王进喜的爱人)领你到医院看一看。”老太太端详着儿子,半晌才说:“你去吧,到那里经常来信,免得我想你。到那要好好保重身体。”老太太说完,泪水已饱含…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中的水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象征意象。在中国哲学中,道家哲学用“水”象征“道”,儒家哲学用“水”象征道德;在中国文学中,“水”常常用来象征“思念”与“企慕”,“水”还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此外,“水”还与其它物象组成复合象征意象:“水”与“鱼”组成的复合象征意象,象征夫妇和君臣;“水”与“火”组成的复合象征意象,象征君臣;“水”与“月”组成的复合象征意象,深喻佛理禅机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虽然历史上的傣族封建统治并未实行政教合一,但佛教深入到傣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傣族社会的法律制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从佛教与领主制政权的关系、封建法律对佛教的特别保护、佛教戒律对人们行为所起的规范作用、佛教与诉讼审判制度,以及佛教与处罚手段等方面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付声晖 《理论界》2010,(1):146-147
本文力图从原始宗教层面则探讨傣族宗教观念与建筑、村落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从建筑、村落到宗教意识三个层次,村落布局和空间是通过一系列宗教仪式和象征手法予以神圣化,使其与神圣产生某种联系,在神灵的保护下远离邪恶,脱离混沌,进入一个有序状态,进而与宇宙的基本秩序和谐一致,形成对居住地拥有合法性和有效性,并希望通过这点研究工作来探索傣族民居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元、明、清时期的傣族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傣族是居住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流长。傣族历史上的习惯法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但傣族历史上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演变,以及傣族法律的特点等问题,深入研究的文章似不多见,本文拟就汉文史料和傣文史料有关这方面的记载,结合民族调查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