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诞生发展与燕京大学有着密切联系,顾颉刚长期执教燕京大学是历史地理学在此扎根的重要前提。顾颉刚与燕大的结缘是待遇、人际纠葛、燕大中国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燕大执教期间,顾颉刚的古史辨伪逐渐转移到以沿革地理手段对《尚书.禹贡》的地理研究之上,由此直接促生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同时,在国难当头的时局下,顾颉刚的学术事业出现了"以文字参加抗日"的价值新取向。禹贡学会及《禹贡》半月刊是"国故整理"、"民众教育"与"边疆开发"等主题的融汇。  相似文献   

2.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钱穆1922年至1930年执教小学与中学,1930年由顾颉刚先生推荐,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1949年以前,历任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武大、川大等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为台中研院院士。钱穆著作等身,计有七十余种。其中,《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国学概论》、《朱子新学案》等,都是传世之作。钱穆综合、提扬了传统史学,又吸纳、消化了西方史学,在自己毕生治史…  相似文献   

3.
史学漫谈     
<正> 我是三十年代北大的学生。我们的老师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先秦史的,如顾颉刚、钱穆、傅斯年、胡适、徐中舒、唐兰等先生,顾颉刚先生对我的影响最大。当时,胡适讲中国哲学史,傅斯年讲中国古代文学史,顾颉刚讲《尚书》,唐兰讲古文字学,钱穆讲先秦诸子系年。顾先生讲《尚书》研究,讲《尧典》时,一字一句的讲,一年只讲一篇《尧典》,但每个问题都有深入研究。五十年过去了,我至今都还记得。顾先生口才不好,但教学方法好,带出了许多名家。顾先生教课,总是出练习题,做好后印出  相似文献   

4.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13,(1):15-18,0
指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南直八》中,陈述“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取合肥,以雍为合肥长”和“(正始)四年司马懿拔皖”的两处失误,为人们研究三国时期合肥、皖城问题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料。并以此去继承顾祖禹经世致用的精神,以提高史料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之后,顾颉刚的学术生涯出现了一个新的面向,从之前专注上古历史的考证、辨伪转而从事研究中国的历史疆域和边疆民族。1934年《禹贡半月刊》的出版和禹贡学会的成立,便是一个标志。顾颉刚本人指出此乃中日关系恶化、民族危机深重所致,但从他当时留下的日记和书信,又可以看出他之从事边疆史地的研究,与他长期爱慕谭慕愚(又名谭惕吾)有着密切的关系。谭慕愚的爱国热忱和行动是促使顾颉刚学术兴趣转向的重要契机,而且顾颉刚与谭慕愚的来往还间接地影响了顾颉刚的古史研究。探讨顾颉刚、谭慕愚及殷履安(顾颉刚妻子)之间的三角关系不仅呈现了顾颉刚学术生涯中民族情感和个人情爱的交互作用,而且有助于展现五四学人婚恋和情感生活的复杂和多面,为从情感史的角度考察中国近代学术变迁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6.
《汉书》和《后汉书》中都说到内黄县有一水泊,方数十里,名为黄泽。后世的一些书籍,如《晋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等,也对黄泽作了数笔记载,指出了它的大体方位。清代的一些学者对黄泽的记述又进了一步。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内黄县条中说:“黄泽在县西北五里,旧时广数里,有堤环之,曰黄泽堤……今湮废。城西北二十里又有孟家潭,志云其水无源……或以为即故黄泽也。”胡渭在《禹贡锥指》中也  相似文献   

7.
深入浅出史家绝唱──读《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李正中由史学大师顾颉刚教授口述、教育家何启君先生整理的《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增订本)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此书是顾老于1965年冬到1966年春,在北京香山疗养院期间,为同住在疗养院...  相似文献   

8.
疑古与考信──钱穆评古史辨派的古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3年顾颉刚先生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提出古史层累造成说引发古史大讨论以来,对古史辨派古史理论的评价便不绝于书,其中钱穆先生的评价就颇具有代表性。本文以钱穆对古史辨派古史理论的评价为其线索,拟对他们古史理论的异同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经常收到社会上一些青年同志的来信,希望我们推荐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基本内容的著作,供他们自学之用.我们总是怀着深深的歉意给他们回信说:目前尚没有这样一本著作,希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这样的著作问世.接着介绍几本有关历史地理的基本典籍,如《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和国内几位前辈学者的一些论文专著,满足他们自学历史地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5,(6):78-84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鹿塘寨和新兴镇这两个地理名称,因唐末庞勋起义而得以留存史册。《新唐书》《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乃至当地方志多有记载,然具体位置至今鲜为人知,亦未见有关专家学者据此发表过专论加以考证。为弄清鹿塘寨和新兴镇这两个地理名称所处的位置,有必要加以考辨,以填补悬而未决问题之空白。  相似文献   

11.
<正> 钱穆字宾四,1895年7月30日生于江苏无锡七房桥的一个贫寒家庭。早年在大陆曾历任小学、中学及燕京、北大、清华、师大、西南联大、齐鲁、华西、江南各大学教职。1949年去香港,1967年迁居台湾。钱穆是自学成才的。他一生为学不厌,诲人不倦,未尝一日废学辍教。钱穆七岁进乡村小学,后升入无锡中学。十八岁失学,任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教员。二十四岁时,撰成《说惠施历物》及《辨者二十一事》(后收入《惠施公孙龙》)。又撰《论语文解》,由商务印书馆于1918年1月出版。1921年春,他应聘南下厦门,去集美师范学校任教。不久,撰《易传辨伪》、《老子辨伪》(1930年12月易名《关于老子成书年代之一种考察》,发表于《燕京学报》第8期,后收于《庄老通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应中华书局之约校点顾祖禹辑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发现《纪要》所载明代贵州地方行政建置年月与《明史地理志》(以下简称《明志》)大有出入,少则一二年,多则十几年,两者相差甚多。且年月记载有异者非一府一县,粗一统计,竟有五十三处之多。这种情况:在明代两京十三布政司中是少见的。为了弄清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判断其是非,我又集《明实录》、《明史稿》、《寰宇通志》、《明一统志》、《贵州图经新志》、《清一统志》(即《嘉庆重修一统志》)、康熙《贵州通志》、乾隆《贵州通志》等书与之稽考,发现《纪要》与《明史稿》、《贵州图经新志》、《清一统志》等大体一致,而《明志》与《明实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1983,(1)
<正> 现任山东大学历史系中西交通史研究室名誉主任的张维华教授,是我国史学界著名的老前辈和研究中西交通史的专家。他现年八十一岁,一九○二年诞生在山东寿光县一个农民家庭里,靠勤工俭学等途径接受了高等教育。一九二八年在齐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执教,后又至燕京大学研究院深造,在院长洪业教授的指导下撰其名著《明史佛朗机吕宋和兰意大里亚传注释》,于一九三三年荣获硕士学位。此后,在齐鲁大学、河南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高等学校与禹贡学会、北平研究院等学术研究部门,历任教授、研究员、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等职。特别是四十年代在成都与顾颉刚先生共同主办了燕京哈佛学社(又名国学研究所),杨向奎教授、胡厚宣教授等著名学者二十余人均为该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中国哲学史这门传统学科继续焕发青春的活力,学术界巳探索多年,路子不外乎两条:引进新方法,开拓新园地。吴光同志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以下简称《通论》),可以说,是在老问题上开拓了一块新园地。 说它是老问题,因为不仅清人王夫之、章学诚已对黄老思想作过评析,而且前辈学者顾颉刚、罗根泽、张心澂、钱穆、郭沫若等也对道家的源流和著作做过许多考释、纠谬工  相似文献   

15.
唐代行交州海门镇所在方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治通鉴》卷250唐纪66载: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春正月,由于南诏攻陷交阯(今越南河内),唐王朝遂于同年六月,废安南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一月后,“复置安南都护府于行交州(海门镇)。”(《新唐书》卷222中南诏传与此同)直到咸通六年,安南都护高骈治兵海门,收复交阯,长达十年之久的安南叛乱才至此平息。对于唐王朝咸通四年设置行交州于海门镇的所在方位,历来治史者看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在今越南海防省安阳北,二说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三说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等。清代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博白县条云:“海门镇:(博白)县东南  相似文献   

16.
“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生成与转向:顾颉刚的思路及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春凌 《云梦学刊》2007,28(1):19-24
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建立了20世纪传说故事研究的范式。1924年《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与1927年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显示了其研究由生成到转向的过程。1927年后,“地域因素”成为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的重点,这一转向背后隐藏着观念的转变,传说之流传方式及文学审美给顾颉刚造成的困难使他的学术宏愿落了空。  相似文献   

17.
靖定宣慰司之名,见于清毛奇龄《蛮司合志》卷十:“永乐二年,缅酋那罗塔来朝,那罗塔者,卜拉浪长子也,诏使设宣慰,而更定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老挝、大古喇、底马撒、靖定为十宣慰司”,亦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百十二缅甸始末、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十九大古喇宣慰使司和师范《滇系》,今人凌纯声博士所作《明代在中  相似文献   

18.
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是一部历史地理方面的名著。该书卷帙浩繁,内容广博,自清中期刊刻问世以来,深为世人所重。最近,各地从事撰写地方史志,顾氏此书更为人们普遍引用和参考。然而,就目前社会上最通行的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本来看,讹文误字,实有不少;若细加考核,则还可发现,无论何种版本,都有顾氏原著时的一些错误。为进一步提高这部历史地理名著的出版质量和使用价值,有助于各地地方史志的编写,以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著作之才,接踵而出,自古历史地理文献数量多,内容丰富。在历史上诸多地理书中撷取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明末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考察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撰述宗旨以及对历史地理记载等的异同,以明其在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历史地理文献的编纂如何体现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如何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为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作为著名学者教授,顾颉刚先生早年在燕京大学的情况有着重要意义。他的史学力著《古史辨》最终在这里完成,并在这里参加和主持了《燕京学报》的编辑工作;任燕大历史系主任期间,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禹贡学会”,出版《史学消息》月刊和《禹贡半月刊》,培养了一批史学人才。抗战期间,利用自己长期从事民俗民谣收集整理工作的便利条件,创立“通俗读物编刊社”,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具有爱国思想的顾先生在燕大的后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既是时代使然,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