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国是中华兵学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兵学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取得领先于全人类的伟大成就.齐国作为当时的强霸之国,对中华兵学的诞生、发展与成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出许多光辉的战例;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兵家人物与兵书著作均出自齐国。因此,齐国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华兵学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渊源于夏、商、周,这一时期出现的《军政》《军志》《令典》等兵书和集三代兵学思想之大成者姜望的思想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已开始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和《司马法》等兵书继承和发展了夏、商、周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展现出丰富的内容:一是依据战争中的客观因素及其矛盾去认识战争指导原则和发展规律,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战争中要观形察势、因变治变;三是论述了战争中文与武、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文德与武备并重、政略与战略结合等。这些朴素唯物辩证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慎到的学术思想与齐国文化之间相互滋养的关系,分析了慎到居齐的必然性;齐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善因思想不仅成为慎到学术的一部分,对慎到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慎到思想中的黄老意识、人性自为学说也丰富了齐文化,影响了齐国文化的发展;至稷下学宫晚期,由于齐国的统治者穷兵黩武,慎到的学术理论无用武之地,再加之稷下学士的待遇日益恶劣,慎到离开了齐国。  相似文献   

4.
军事活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历史变迁的重要推动力。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学术即"兵学",则在军事史研究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中国古代兵学研究以《孙子兵法》等经典兵书为载体,内容丰富而精深。但是,由于传统兵学一方面过分追求实际效用,而其受众的学术素养又相对较低,从而忽视了兵学理论的总结与升华;同时,兵学研究者一直未能将历史与军事研究二者很好结合,因而使得兵学在整个思想史研究中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所以,要对兵学研究的瓶颈有所突破,就应当尝试将重心转向研究战法与思想共生互动;并且注意对兵学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加以概括与揭示,探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同时不能局囿于单纯的思想史考察,而要时刻关注兵学思想史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稷下"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稷下、稷门均在齐国都城临淄。清代蒲松龄在其诗、赋和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多次提及稷下和稷门。这里的稷下和稷门皆指济南。蒲氏生活的时代,齐地的政治文化中心早已不是临淄而是济南。他使用过去指代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稷门"移代济南。  相似文献   

6.
思想史研究     
主持人语在中国思想史上,先秦诸子的时代是令人称羡的“自由”时代,那时百家竞起,蜂出并作,各以新论驰说,思想高峰一再呈现。学界一致公认,先秦时代自由的学术空气,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伟大的经典时代。尽管如此,学界从未有人提出先秦学术思想已有“自由主义”。因为一般认为,自由主义是一个来自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概念,有其特定含义。它不仅是指自由的风气,更是指替自由辩护的理论乃至政府政策。本期本专栏刊发的蔡德贵先生《论先秦齐国与稷下古典自由主义》一文,提出先秦时齐国已经产生了古典的“自由主义”,这是一个颇有新意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论先秦兵家的性质及其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书.艺文志》著录各个部类书籍之后的类序和后代目录学家对书籍的分类可以看出,古代人是把兵书和诸子同类看待的。虽然诸子和兵家的形成吸收了“王官之学”的某些思想资料或文化元素,但直接说学派本身源自王官某职是不确切的。从历史的递进层次来看,第一阶段是有兵事而无兵学,第二阶段是有兵学而无兵家。从《兵书略》和《诸子略》对先秦同一作者的文献采用在不同类中进行“交叉著录”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析得知,到战国初才正式产生兵家。而且最早的兵家人物与法家人物常常是二位一体,其共同渊源则是在孔子身后分散各地的“别儒”。  相似文献   

8.
稷下道学是战国年代齐国的一个重要政教学派,对齐国的政教策略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淳于髡是稷下道学昌盛期的中心人物,他参与了一系列政教事务,从而使稷下道学务实、适变、灵活的政教宗旨得以贯彻。稷下道学阐发并建立起直接用于政教目的的“道”,取“切实”作为面世原则。它在思想史上开创了系统地杂儒、启法之先例。它具有浓致的地域色彩,以现实为言行标准,取适变精神与务实态度,士人们不以谋求官职作为参政目的,体现出人类政教机制的进步内涵。稷下道学体现的进取、变革、务实的精神,在两个余年的封建政教措施中亦时显峥嶸。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修撰与北宋理学思潮的兴起几乎同时同地 ,信仰、知识、思想上的相互认同 ,构成了这两项文化成果上的内在联系 ;司马光的史学活动 ,不但是理学思潮的源流之一 ,更重要的是 ,他的史学活动和史学思想也深刻反映了那一个时代的理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兵学和哲学是紧密联系的,兵学充满哲学,哲学运用了兵学中的战例.被中外学者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孙子兵法》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其提出的“修道保法”的朴素唯物主义战争观,“知己知彼”的战争认识论,“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等,都可用来分析战争的胜负与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并指导战争、驾驭战争,把战争引向胜利.  相似文献   

11.
荀子游学稷下受到齐国稷下学风的影响和同化,尤其在重兼容、通权达变等方面受到非常深刻的影响。对齐文化的接受使得荀子广采稷下诸子之说,思想呈现出包容百家、理性与深度并重、广度与宽度相济的特点。荀子以礼为观照社会问题的参照系,实现了隆礼、重法与尚术的系统综合,完成了礼、法、术的思想性与制度化、规范性与仪式化、人间性与现实化、审美性与人文化的统一,创立起独特历史情境下兼容并包的思想体系,也实现了对儒家乃至同期学术之超越。  相似文献   

12.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视角认识当代文化思潮,既要看到多元文化思潮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又要看到文化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带来了机遇。通过介绍和引入文化思潮、分析和批判文化思潮,可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方法运用的双重效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多元文化思潮,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隐逸,经历了纷繁复杂的时代变迁,从上古时期的个体化的选择,逐步发展为大多数士人群体化的精神追求和行为选择,并从简单的社会现象演变为具有深刻思想价值的文化信仰.隐逸文学作为隐逸文化的一个具体分支,经过儒道两家思潮的渗透和佛教思想的熏陶,演绎出众多艺术形态和文学类型,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文体之学.  相似文献   

14.
先秦兵学文化的嬗变有非常明确的轨迹可循。商、周及春秋前期,在礼乐文明的背景下,战争更多强调规则意识,底线意识,与之相应的是以"古司马法"等典籍为代表的"竞于道德"的兵学文化;春秋中后期,战争规模逐渐扩大,并摆脱旧"军礼"的束缚,"诡诈"的战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之相应的是以《孙子兵法》等典籍为代表的"逐于智谋"的兵学文化;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成为主流,重视耕战、强调实力优先,代之而起的是以《商君书》《管子》等典籍为代表的"争于气力"的兵学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理论与方法的兵学 ,在秦汉得到了空前的升华。秦汉兵学是先秦兵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总结、继承和发展。秦汉兵学是为秦汉大一统时代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服务的 ,从理论上回答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何维护统一、建设军队、巩固国防、克敌制胜等重大问题。秦汉兵学还是秦汉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学旨趣由“取天下”向“安天下”、“治天下”的转变 ,学术兼容与兵儒合流是秦汉兵学文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先秦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稷下学宫最后一位大师。稷下学宫是战国中后期的学术文化中心,是百家争鸣的主要场所,荀子久居齐国,曾在稷下“三为祭酒”,为他批判总结先秦学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荀子通过对百家之学特别是稷下之学的全面批判、吸取和改造而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可以说,荀学中的每一部分都渗透着稷下学术的影响。一荀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礼”。他讲的礼同传统儒家所讲并无二致,都是指的等级制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但具体的论述却有很大不同。传统儒家把礼的起源归结为先  相似文献   

17.
论《孙子兵法》对古典军事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代兵书的对比研究,提出《孙子兵法》不仅把古典军事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把零碎的战争智慧构建成辉煌的科学体系,创建中国古典军事学系统完整的概念范畴和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观点,并对其兵学内容中的战争认识规律和战争实践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不朽的思想贡献是使它成为世界古今第一兵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代变迁,学术上官学让位于子学,思想上则民本思潮取代德政论而为时代意识之主流。所谓民本,概约而言,民为社稷之本,民为争战之本,民为霸政之本,民为神之本,民为君之本。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民本思潮是西周德政论思想向孔子仁政思想演变的一个中介环节,从社会史的角度看,民本思潮乃是春秋动荡局势的思想缩影,它忠实地记载了社会变迁的客观历程  相似文献   

19.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况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他坚决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坚持法家路线,反对儒家路线。他对孔孟儒家的种种谬论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他曾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讲学,影响很大,这些都给予儒家学派以沉重的打击,为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其成书以来,特别是近现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世纪初,日本学者首先将《孙子兵法》的内容应用到管理,拓展了这一古代兵书的应用领域。把孙子兵法应用于管理,关键是要深刻了解《孙子兵法》的精髓,从战略思想上深刻理解《孙子兵法》的同时,去分析战争与经济活动的异同,使《孙子兵法》的应用更加符合管理规律,为现代化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