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年     
农历新年,一般都在一月底二月初,是天气最寒冷的时候。但因为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对春节的热情。按照苏州的习俗,每年的冬至,差不多就是新年的“彩排”。这天晚上家家都燃放烟花爆竹。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六年春天,中华民族历史上灾难深重的年月。新年的到来,并没有给古城西安带来一丝春意;佳节的爆竹,也没有给人们心头增添一点欢乐。清华园大辩论的喧嚣声,象凛冽的寒风,撞击着人们疲惫而痛苦的心!在这文化大革命的第十个年头,动乱又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出现。担心和忧虑交织在人们心头:为什么这场人类历史上为时最长的政治运动久久不得平息?他们究竟要把这场运动“深入”到哪里去?“继续”到哪一天?什么“批林批孔批周公”,  相似文献   

3.
《新少年》2006,(Z1)
多多熊:爆竹声声除旧岁,又是一年春来到。大家都喜欢过年吧? 欢快的脚步:当然喜欢啦!过年这几天没有寒假作业,没有补习班,爸爸妈妈都放假,可以和朋友们痛快地放鞭炮,还能——讨厌作业本:还能“恭喜发财,红包拿来——”!:p  相似文献   

4.
正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欢天喜地……似乎无论多么热闹喜庆的词汇,只要放在春节里,就都是妥帖的。但如今在永嘉的小村庄里,到了春节,家家户户的热闹劲似乎一年不如一年,新年的爆竹一响即过,唯独剩下那昏黄的烛光还一声不响地绽放着,弥漫出些许乡情的轻烟来。今年除夕,就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庄里,我和家人一起辞旧迎新——  相似文献   

5.
最早的年画。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载道,汉代民间已有了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了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 最早的春联雏形。产生于秦代前后,称作“桃符”。《续事始》中载有“《玉烛宝典》曰,元旦选桃板著户谓之仙木,今之桃符也。” 最早的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8,(1):30-33
小江在一所农村小学上学。寒假的一天,小江和几个小伙伴到镇上去赶集。他们来到街上后,就直奔卖爆竹的地方。几个小伙伴每人买了一些“钻天猴”,在不远处燃放起来,卖爆竹的小商贩(fen)已经来不及制止了。只听“嗖”的一声,紧接着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时街头一片混乱,整个地摊都响起了爆竹声。  相似文献   

7.
鞭炮小史     
龙清泉 《社区》2008,(36):25-25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似文献   

8.
洗太阳     
过年了,动物村的小动物们都放起了爆竹。小猴子去商店买了两个特大号的爆竹,在门前的空地上放了一个,只听“嘭!”一声巨响,大爆竹飞上了天。过了一会儿,天渐渐暗下来了。这是为什么?不好!太阳变黑了。这时,小松鼠喊起来:“快来看哪,我用望远镜看见太阳上有爆竹  相似文献   

9.
爆竹声声,当人们正在开开心心过春节时,总有一帮游手好闲的村民想趁新年空新闲之际大捞一把,这不正之风让原本喜气洋洋的村庄变得暗淡起来。  相似文献   

10.
除夕之夜     
“十、九……四、三、二、一!——”“当——当……”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鞭炮声立刻响彻云霄,夜空中也开满了五彩缤纷的烟花。  相似文献   

11.
1 除夕,小弟照例发来信息:我在太平洋海域,两日后到达纽约,刚刚,燃放了新年的红爆竹,烟火落在海面上,很漂亮。给沈老爹打了电话。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9,(3):16-17
几百年前,世界各地使用不同的历法制度,4月1日曾经被当作新年的第一天来庆祝——绝对不骗你!1582年罗马教皇宣布使用新历法并规定1月1日为新年的第一天。这个变化是艰难的,很多法国人不喜欢这种转变,或者可能他们根本没有听到这个消息。那些坚持在4月1日庆祝新年的人变成了玩笑和恶作剧的受害者,最常见的恶作剧是在他们的背后贴纸鱼。“身着”小鱼的“愚人”被戏称为“四月鱼”。  相似文献   

13.
又到新年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转瞬之间,又到新年。日历又翻开新的一页,生命之轮碾过一个环行道之后,又到一个新的起点。 又到新年,我们在感慨“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之时,更应该倍加热爱生命,更应该思索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怎样面对新的春山春水,去编织新  相似文献   

14.
新春贺词     
旅外同胞们、朋友们: 新年好! 爆竹声声送旧岁,万象更始报新春。值此新年之际,我谨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江苏侨界,向所有旅外华侨、华人,以及关心和支持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5.
英国:放“旧年”,迎“新年”。英国家庭在新年钟声敲响后,会将房屋的后门打开。将“旧年”放出,然后再敞开前门,将“新年”迎进来。  相似文献   

16.
’2003,你好!     
岁月老人挥动巨手, 时光的长河掀起大潮,又一个美好的新年,乘着飞雪,迎着祝福,扑面来到。日历上那鲜红的“1”,像火炬般快乐地燃烧。伴着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 伴着元旦悠远的钟声,我们——新世纪的少先队员,欢呼跳跃着向你问候:2003年,你好!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8,(12):45-45
德国人爬高祈好运 新年钟声响起前,很多德国人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在德国农村还流传着这样一种风俗——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喻为“新年英雄”。德国人元旦还会在钱夹里放几片鱼鳞,因为鱼鳞是新年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不少人还把马蹄铁钉在墙上,用来“驱妖辟邪”;  相似文献   

18.
广笑府     
《可乐》2010,(4):51-51
爆竹 有一个人患有高度近视,半尺之外,几乎什么都看不清。一天晚上,他捡到一枚爆竹,便靠近灯火辨认,不料触火而响。旁边有一个聋人,见此,拍着他的背问:“你刚才捡到了什么东西?怎么一到手就飞散了?”  相似文献   

19.
走进西双版纳,仿佛走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博物馆。那极富文化底蕴的各民族博统节日,犹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书卷,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各民族非富独特的风情习俗、民族文化,与西双版纳磨美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隆重热烈的淡水级——一傣度新年傣煦新年,是傣族人K年一度的傅统动D】。傣诉新年傣孩叫“桑勘比速”、“桂男桑巴”(6月新年),to[l~股批在年活动协,傣家人以相<深水来视器新年,问此,傣)年新年又通常被人们辆之扁“潜水m”。助[J活傣jfR6)JV句成7川村,即隆煦4川…匈门2fiY朽i])。傣家人站为,水足附问离物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了,今年过这个年最像过年。”一位北京市民这句绕口令般的感慨代表了无数人的心声。看着五光十色的烟花,听着震耳欲聋的爆竹,人们感到,春节这个中国特有的古老节日正在向传统回归。中国的春节文化也在打动着世界。迎接农历新年的活动在海外一年比一年火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着“过年”,今年更有多国政府首脑出面,高规格地向世界华人拜年。人们日益将春节看作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它蕴含的传统价值是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专家提出,应该对春节的精神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包装,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品牌。大年初一,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