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关于经济主体是具有"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的争论。经济学家关于"经济理性"概念的理解深受"哲学理性"的渗透和影响。古典经济学受西方唯理论认识论的影响,强调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人"在主体上都是具有完全的认知理性的、对经济现象的掌握具有完全信息的"理性经济人"。现代经济学在对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学说不断的质疑与批评过程中,创立了"新理性经济人"学说,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了现代西方经济认识论中关于经济人认知理性的主导性观点。  相似文献   

2.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对人性和社会价值关怀的缺失使得"理性经济人"预设因然而生,然而"理性经济人"假设仍然存在理念上的不足.理性经济人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日益破坏着愈发严重的自然生态关系.生态危机便是"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后果.克服当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困境.必须以"生态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点.循环经济作为本质上的生态经济是"生态理性经济人"的活动."生态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性选择”假设由于其认识论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缺陷,导致建立于其上的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必然存在某些先天不足,而其合理性则会使现代经济学在吸收批评性观点的同时,努力延长其理论寿命。  相似文献   

5.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理性是经济学的核心假设。国内中文文献鲜见对经济理性的全面论述。本文试图为这一工作做一点边际贡献。作者阐述了新古典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 )中工具理性、理性行为和经济人的含义 ,以及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 ,总结出新古典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 )的经济理性的四个特征 :工具理性、愿望目标、性状良好的偏好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谢云山  陈晓丹 《兰州学刊》2004,(2):83-84,51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前提,这一假设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大量经济现象却与之背道而驰,事实上,人在决策时,受到许多诸如心理、社会、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决策结果与经典最优结果产生系统性偏离,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满意结果.本文从有限理性和非理性的角度对"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假设过于理想化,转而应该用有限理性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说所经历的三次抽象或三个发展阶段,指出经济人范式是经济学家处理问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方法、原理和逻辑。本文还给出了经济人范式的定义,论证了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对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的理性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石的理性假设,从其提出到如今的发展,经历了从人性抽象到工具意义的演变。斯密眼中的理性经济人是合乎道德的,是受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约束的,法律、习俗惯例、社会地位及别人的评价等构成对极端自利行为的强有力制约。随着数学的大量应用,经济学理性由最初的人性假定逐渐演变为工具性概念:理性被膨胀为追求最大效用的工具,经济人被转化为一种理性选择概念,市场被视为一种计算手段和机械结构。因为在逻辑自恰性、形式化与精确性等方面具有无与匹敌的优势,工具理性主义的分析范式还将居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经济人假设经历了由古典经济人到新古典经济人再到新经济人漫长的发展历程。同时,经济人假设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经济人假设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方法论价值。本文探讨经济人假设的理论来源、基本内涵、论争及其演变,并从方法论角度探讨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及经济学假设与经济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自利最大化长期以来构成主流经济学理性概念的核心,如此则排除了利他行为的经济学意义。但人类行为是复杂多样的,大量非自利行为的存在对以自利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学理性概念形成挑战,迫使经济学重新审视理性。经济学家试图增强理性概念的解释力,一种流行的方式是通过效用函数的转换把利他行为整合进利己模式,宣称利他统一于利己。这种方式其实是逻辑上的同义反复,不能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出路是从理性的形成入手,用理性统一利己与利他。经济学理性根植于特定社会的规则系统,是历史演进的产物,从属于具体的思维传统。理性内化了社会规约,根据内化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自利最大化为中心的工具理性可以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本文的理性模型中。  相似文献   

12.
经济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济理性是一个具体运用理性化能力的过程,它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核心,它是一种有界理性。经济非理性与经济理性是一个相对立的范畴,它是集对经济理性研究范式修正、质疑与补充、辅助的概念性工具。从经济哲学层面分析,经济理性与经济非理性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在经济活动中,两者都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中的理性概念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点,理性概念的演变本身反映了经济学自身的演变。对理性概念的把握,是判断一个学者经济学素养的基本标准。经济学中的理性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因此,对理性概念的分析可以从决策过程中的目标理性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理性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合理性与现代法的理性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性”是当代哲学和社会学领域之中的一个无比重要的学术词汇 ,也是整个理论社会学概念大厦的基石。它既代表客观、理智和规范的现代行为方式 ,同时也在对象性、主体性和反思性方面为行为之选择预设了相应的标准或条件 ,而这些条件恰恰正是现代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现实根据。因此 ,借助于合理性概念所提供的分析框架 ,我们便可以窥见现代法构造上的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5.
张雪魁 《社会科学》2012,(6):127-133
历史地看,现代经济学策动过两场理性主义运动:一是古典理性主义运动,它根源并隶属于苏格兰启蒙哲学传统;二是新古典理性主义运动,它根源并隶属于法国启蒙哲学传统。这说明,现代经济学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曾经分别隶属于两种不相容的理性哲学传统,也就是说,现代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这一核心假设曾经经历了一次"知识论转向":从原生态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有限知识传统转向了新古典经济人的完备理性和完备知识传统。对于这次"知识论转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理论后果,哈耶克形象而准确地称其为"一场知识骚乱"。揭示经济人的这个"知识转向史",特别是这场"知识骚乱"的性质,是深入解释现代经济学发展演变逻辑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从西蒙对有限理性认识的几个重要阶段入手,考察有限理性在西蒙学术生涯中的历史呈现形态,进而解析西蒙有限理性思想的完整含义。本文的基本结论:满意化和适应性是西蒙有限理性思想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人假设在经济研究中的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假设虽然受到许多批评,但却是经济研究应该坚持的正确方法。经济人假设的自利行为与大量事实基本相苻,同时也是完全正当的。针对经济人假设的形式化表达,西蒙的意见与其说是批评,还不如说是补充;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批评本身包含很大的问题。经济人假设的基本思路是降低对人的行为的要求,而提高对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理性的演进与哲学的回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霞  关健 《北方论丛》2001,1(6):16-19
理性的存在及演进是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后半叶更是一个反思和批判理性的时代。回顾和总结这个过程,特别是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考察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探索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思想,挖掘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内涵,对于理性地对待理性,使理性趋于成熟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政治学:政治-经济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政治学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是经济的政治学,它既研究经济现象中的政治问题,也研究政治现象中的经济问题,揭示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经济政治学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它倡导一种动态平衡的经济政治观。与传统的政治学相比较,经济政治学是思考角度、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是在政治学领域确立经济理性和经济价值的变革,也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经济思想史上对价值理性的工具性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理性分为两种,一是工具理性,一是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是指人类在追求功利的动机驱使下,借助科学、技术、知识等工具以达到预期效果最大化目的的本能和意识。价值理性则不同,它是指人类行为中与功利目的相关性不那么紧密的观念崇尚和价值标准,强调动机的纯正、手段的恰当以及敬畏和自律等,难以完全用现有的知识系统加以实证的、有逻辑性的表述。试图对价值理性作工具性解释不成功,且不可能也无必要,甚至还会产生负面作用。不同的价值理性能引导人们运用分析工具对同一种经济现象作出不同的判断,形成不同的对策,进而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