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其实施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也形成巨大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环境之下,高职学生由于自身能力与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当代学生就业困难。基于此,本文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带来影响、当前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需要的实践类、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多。高职学校作为就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教育界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就是其就业率,因而现阶段高职院校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采取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水平为重点,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而目前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便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就业难这一问题的显著突出,高职院校近年来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式变革,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不再是重点和难点,然而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质量是否能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呢?本研究将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产出指标,研究如何在教学改革中灌注就业能力,从学校和学生层面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王玉辉 《人才瞭望》2023,(15):29-31
<正>随着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愈发凸显,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市场需求与人才能力的供需关系矛盾是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业竞争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调查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当前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的问题,并从政府完善就业政策、营造就业氛围,学校调整课程体系、提供就业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提升综合素质三方面提出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探讨了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多元路径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其中包括构建职业导向学习模式、实施多元化教育改革、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关爱等方面。这些方法策略旨在帮助高职学生提高专业和非专业能力、求职技能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环境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能力,还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为了推进就业、实现教学目标,应将职业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本文主要从职业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单丹 《人才瞭望》2017,(14):68-69
高职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从而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紧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获得企业的“上岗证”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使毕业生毕业后步入就业岗位之际能很好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模式迅速转型阶段,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整体高职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性作用.基于此,结合广东省区域特色,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医疗器械高职毕业生为调研样本,分析目前就业现状,进行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并围绕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的分析,得出各项胜任特征的权重,促进广东高职医疗器械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陈旋 《人才瞭望》2016,(8):23-24
高校招生规模日渐扩大使得高职院校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存在巨大挑战,同时,高职毕业生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竞争,究其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沟通与交流日渐密切,国贸专业学生具有较多的就业选择,但高职国贸专业学生仍然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基于此,分析高职国贸专业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就业能力培养对策,为提升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就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愈加艰巨,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更是学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力量。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针对高职院校开展就业工作能力发展中存在角色模糊、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结构不合理,辅导员继续教育培养路径不丰富、辅导员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制度和政策保障等问题,提出通过完善辅导员引进机制,健全的激励考评机制,重视辅导员的继续教育,构建“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双师型”辅导员等措施,提升辅导员的就业工作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促进广西辅导员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以期提高广西高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推动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其专业所学与就业岗位相对接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四平职业大学外语学院的旅游英语专业为例,探索出了“三贯穿、一对接、四层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岗-证-课”相融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等一系列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衡量和评价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黑龙江大学近些年来提出“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分类教育和能力培养相融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为基本内容,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学校“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强化就业指导教育为引领,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辅之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由此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伴随着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如何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职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罗燕 《人才瞭望》2022,(5):54-55
在互联网思维下,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创新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和完善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教师在互联网思维下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就业指导内容相对落后、就业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社会工作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形式也日趋严峻。因此对于今天的高职院校而言,帮助学生培养其职业素养、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学生的基本培育导向,已经成为办学、教学能否成功的根本问题。只有注重落实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与适应能力,从而帮助高职毕业学生应对严苛的社会就业形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真正应对就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新模式,已经刻不容缓,也是今天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课程的重点不是力求把知识讲清楚,而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将知识点融入能力训练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要适应瞬息万变的职场环境,就应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应至少掌握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因此,高职公共英语应以能力为本位,服从就业这一核心目标开展教学,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毕业生优质就业,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了毕业生家庭条件、社会人才需求、学校教育和毕业生个人对慢就业现象的影响,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育者,重点在政校企家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就业指导与服务等方面,提出针对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传统的学院应试教育向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全面素质的专业人才转型,在转型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教育尤为重要,从重视知识教育向技能和培养个人能力为主转变,使就业导向重于书本知识,职业技能重于毕业证书,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就要紧紧围绕满足学生就业这一重心展开。  相似文献   

19.
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教育进行改革,符合新时代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进、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策略,希望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得到了逐步的提升,但与激烈的就业竞争相比,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激烈的岗位竞争,难以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予以关注,探索出相应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机制,最终促进高职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