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沿海的海盗问题并没有因为18世纪的"康雍乾盛世"而销声匿迹,相反,在政府无力统辖该地区的前提下,福建沿海的民众生活反而呈现出奇异一幕:要么成为海盗,要么自发反抗海盗,依靠朝廷剿灭海盗是不现实的,民众身份的复杂性与清王朝的海疆政策息息相关。福建海盗问题是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的真实体现,同时也构建了一幅18世纪福建沿海地区的社会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2.
一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叶,世界上出现了蜚声全球的三大君主:即中国清王朝的康熙皇帝,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大帝和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创造了“康熙之治”,引发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发展高峰,康熙素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界。世界上凡是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和国家,一直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评论着中国的康熙。康熙健在的时候,西方人已经为康熙的聪明睿智和卓越的政绩所惊异。一六九七年,法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由于索马里海盗猖獗,海盗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联合国安理会已连续通过多项决议,敦促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索马里海盗问题.中国是受索马里海盗严重威胁的国家,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派遣三艘军舰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与国际社会一道打击该地区日益猖獗的海盗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中国海军抓获海盗,如何予以惩治就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结合中国国内法的规定,对此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要保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稳步进行,保障航道安全是首要前提。海盗问题如同恐怖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从古至今不断演变,成因复杂。近年来南海海盗问题愈演愈烈,尽管南海各方几十年来为构建航道安全做出不懈努力,然而对于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问题,仍显得力不从心。南海各方应将松散型的海上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完善成为以"命运共同体"为理念支撑、软硬法有机联系、各方紧密合作的高效的区域合作法律机制,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东西方合作共赢的典范,定将有利于南海局势的缓解,有利于南海争端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李文沛 《理论界》2010,(9):55-57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通过立法加强对国际海盗犯罪打击的必要性。文章指出了中国面临的海盗威胁,事实上,我国远洋运输日益成为海盗攻击目标,以海盗为首的海上犯罪对我国海上通道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已日益显露,海盗已经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明显的威胁。如何通过法律打击海盗,保护我国远洋安全已迫在眉睫。立法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该承担公约规定的相应义务,但是由于我国刑法对海盗罪未有明确规定,导致实践适用过程中有着重重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将海盗罪在国内立法中加以明确化是必要的。具体而言,我国可以采用刑法中设立海盗罪的立法模式,明确海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从而解决这一司法难题。中国应认真考虑,逐步规范审理海盗案件的司法程序,整合现有打击力量,以有效打击海盗犯罪。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浙江海盗丛生。台州海盗黄金满的崛起是当时人地矛盾、社会风气、自然灾害、沉重赋税和官吏腐败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黄金满临海劫狱后,朝廷开始大军围剿,想从源头上根治海盗问题。鉴于无法革除厘税以及地方政府的剿匪不力,再加上内忧外患的云集,权衡之下,清政府允许浙江巡抚刘秉璋招抚黄金满,并将其调离浙江。清政府对黄金满的处置,虽给当时走投无路的海盗一条出路,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海盗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华锋 《兰州学刊》2007,135(11):176-179
海盗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的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地理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章主要集中于乾隆后期的福建海盗活动,以刑科题本和上谕档中的福建海盗案件为主要材料,时福建海盗的构成、成因以及清政府的应对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十六世纪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倭寇海盗问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明清统治者从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把东南沿海地区人民不顾封建政府海禁前往日本、东南亚各国从事海外贸易,诬为倭寇海盗,并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解放后,一些书刊仍沿袭旧的观点,把一场人民的正义斗争,也说成是倭寇海盗,对封建统治者镇压人民的行动,不加分析地一律给予肯定和赞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山大学戴裔煊教授《明代嘉隆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澄清了一些历史事实,为深入研究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海盗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嘉隆期间的倭寇与明初、万历年问的倭寇不同,前者是假倭寇,后者是真倭寇。戴裔煊教授认为:明初日本人入寇山东,以及派人与明左丞相胡惟庸相勾结进行谋反,是由日本当权者所主谋指使的,是真倭寇。万历年间日本虽没有直接派兵入侵中国,但当时  相似文献   

9.
索马里海盗问题的治理过程本质上是国际社会向索马里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全球治理范式具有二元性:从策略层面来看,其问题的解决,依靠国际社会设计一套较为完善的国际机制,增强各成员之间的协调与互信,避免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某些成员奉行"搭便车"的机会主义政策,也应避免有些成员将公共产品"私有化"的做法,实现索马里海盗的打击手段由"各自护航"转向"共同遏制和分区巡逻";从战略层面来看,海盗问题的本质是索马里问题,国际社会应向过渡联邦政府提供尽可能多的人道主义援助,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加强索马里社会枪支管理,完善海盗惩罚的司法程序.迄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索马里海盗问题的治理中更强调使用武力和建立海外军事基地,追求"立竿见影";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国家则强调索马里海盗问题的社会根源.今后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全球治理应吸收东西方治理理念中的有益成分,兼顾策略与战略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20和21世纪的奋斗目标,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文简要讨论了世界现代化的基本原理、中国现代化的客观事实、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前景.人均GDP1700年中国位居世界第18位,1950年中国位居世界第99位,2100年中国现代化排名有可能进入世界前20名.18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地位变化呈现一条U型曲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1520-18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20-1810年是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中国海盗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范围上,一度都达到了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海盗均无以匹敌的地步。中国海盗活动之潮起潮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同时期,海盗的起因、性质与影响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2.
李建明 《船山学刊》2003,(1):101-103
18 4 0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西方列强的影响下 ,在国家财政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压力下 ,清代后期 ,清政府对税收制度作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其税收制度呈现出独特的特征。一、以关税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税收自主权丧失了完整性  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是近代中国主权不完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表现在国定税则权的丧失和海关总税务司长长期由外国人担任。鸦片战争前 ,我国的关税是国定税则 ,对征收海关税一向有自定的税则条例 ,如康熙五年的《关税条例》 ;康熙二十三年的《福建、广东海关征税则例》 ;康熙二十八年制…  相似文献   

13.
军事问题始终是18世纪德意志启蒙运动的重要话语之一,但却常常受到忽略.洛恩的《论军人》作为德意志早期启蒙军事论述的代表,对启蒙时期德意志的军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论军人》将启蒙价值引入军事领域从而改善军事状况的思考具有进步意义,是18世纪德意志启蒙思潮进入军事领域的一个例证,成为18世纪中叶"军队启蒙...  相似文献   

14.
海盗行为被称为全人类的公敌,威胁着国际秩序的安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海盗犯罪的方式和表现也发生着变化.严厉打击海盗犯罪,是每个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本文分析了当前海盗行为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社会惩治海盗犯罪的法律依据,提出了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的建议,指出中国刑法增设海盗罪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海盗罪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强行法的犯罪.在世界历史上,海盗的兴衰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很多西方学者对海盗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了惩治海盗犯罪,国际社会制定了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和相关法律文件,逐步确立了对海盗罪的普遍管辖原则,明确了相关的国家义务和国际合作途径,也规定了海盗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中国社会观念的变迁与中国社会近代化问题 ,是立翔博士《近代的初曙》所论证的一个崭新命题。 18世纪中国社会的新观念直接推动 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全面近代化的历程 ,而《近代的初曙》一书为学术界展开“18世纪中国”的研究 ,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康熙年间来到中国,死于乾隆年间,跨康、雍、乾三朝,在中国四十多年,传教于江西、北京等地。在中医和保健方面,他介绍了中国传统的种痘。作为植物学家他亦收集了不少中国植物的资料:如佛手、柿子、荔枝、柳树等等。殷弘绪对中国这些文化瑰宝的介绍在18世纪中西方交流的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朝中衰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白莲教为主的农民起义与各种社会动乱交织一体。嘉庆年间浙闽粤沿海大股海盗的出现,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在国内关于嘉庆时期海盗问题的研究中,闽浙方面的蔡牵匪股曾有人作过探讨,①但广东方面郑一、郑一嫂、张保仔等大股海盗的活动却被人...  相似文献   

19.
1910年5月,以路环岛为巢穴的梁义华海盗团伙,掳走广东新宁县十几个学童至岛上勒索.因时值中葡划界谈判破裂,路环岛属争议地区,广东官员在清廷"维持旧状,勿生事端"指示下,不敢作为.学童家长乃于7月转向澳门总督求助,澳督派兵前去路环解救,却因海盗开枪抵抗而致葡兵死伤.澳葡随即派出大批军队、炮艇支援,连日轰炸岛上村落,又火烧村落、山林,使大量无辜村民、渔民遭殃惨死,史称"路环血案".澳葡事后借机扩大在路环岛的殖民侵占,从象征、军事、民政等方面着手实现对全岛的实质管理,形成20世纪葡人管治澳门半岛,以及氹仔、路环两个离岛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对在刑法中增设海盗罪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盗罪是一种严重的国际罪行,近年来其发案率已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到海上公共安全和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专门规定了海盗罪,我国已加入该公约,但我国刑法中没有对海盗罪进行规定.借鉴国际刑法和域外刑法对海盗罪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增设海盗罪存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增设时应在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章来入罪,规定其为一种在海上对船舶或航空器以及船舶或航空器上的人或物实施暴力、胁迫或其它扣留、掠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