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实现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平衡是刑事诉讼演进的必然规律.在我国,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使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确认,从而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诉讼舷权利的保障方面,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的现实困境依旧存在.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之根源在于:价值目标的冲突,利益结果的冲突,权利保障与诉讼效益的冲突.为实现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应寻求平衡之法,达成动态中的稳定、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2.
实现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平衡是刑事诉讼演进的必然规律。在我国,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使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确认,从而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诉讼权利的保障方面,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的现实困境依旧存在。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之根源在于:价值目标的冲突,利益结果的冲突,权利保障与诉讼效益的冲突。为实现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应寻求平衡之法,达成动态中的稳定、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期以来,维护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一直标领主流,被告人本位主宰着话语垄断地位.与此相反,刑事犯罪被害人(以下简称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却长期被大大地忽略了.被害人权利保障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应有之意,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于当事人,也赋予其一系列权利,但纵现我国现有法律和司法实践,仍存在众多缺失.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应赋予被害人公诉案件上诉权,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权利,请求国家补偿权,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选择权,被害自然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4.
简易程序选择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有关国际法文件和各主要国家对此普遍作了明确的立法规定。针对我国立法上被告人程序选择权的阙如,有必要赋予被告人以实质性的简易程序启动权以及程序启动后的变更请求权,并确立案情知悉权、获得律师辩护权等为相应的保障机制。有利于被告人诉讼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符合以权利制约权力、人权保障等现代诉讼基本理念。也有利于与世界简易程序选择权立法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地位及其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犯罪被害人地位及权利的法律保护存在的缺陷 ,基于刑事审判程序公正、正义的最低标准 ,应该保障被害人对犯罪的追诉权、保障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保障被害人获得实际赔偿的权利 ,对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加以合理适当的平衡 ,实现对被害人保护的整体性和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全面参与 ,完善对犯罪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国家刑罚权的实现,提高诉讼效率,在各国相关法律和联合国反腐公约中规定了缺席审判制度。我国已参加联合国有关公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如何与国际立法接轨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已日益重要。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完善自诉方和辩护方的缺席审判制度,严格缺席审判的条件,保障当事人权利,具体规定缺席判决的可撤销制度,以期能对于保护被害人和公共财产权益,保护无罪被告人以及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保障是刑事诉讼的重要问题。平衡被害人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成为实现国家刑事诉讼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的重视应当予以肯定,但是在保护被害人程序性权利方面,与西方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相比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应当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日韩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切实保障着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权利,有利于实现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的平衡。建立该制度已经成为世界法制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与我国文化传统相似的日本、韩国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规定得比较完善,对我国构建该制度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平衡死刑案件中被告人与被害人的诉讼权益保障、科学设置死刑诉讼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从立法现状、平衡保障二者诉讼权益的原则、相关制度设计等三个方面,就如何平衡保障被告人与被害人在死刑案件进入起诉阶段后的诉讼权益进行探讨,认为这些诉讼权益的原则和制度设计,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权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作了重大修改和补充,将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由一般的诉讼参与人提升为当事人,相应地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使被害人的司法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法律的正式承认。由此,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被害人享有了与被告人基本对应的诉讼权利,使其在审判阶段可以方便地参与诉讼,使司法机关直接听取被害人对惩罚犯罪的愿望和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赋予被害人的那些诉讼权利并未真正保障被害人充分地参与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现自己的诉讼请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完善被害人在庭审中的一些权利以更好地保障其诉求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学生诉高校不当处分案反映了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受教育权容易受到高校不当处分地侵犯,两者之间的冲突加剧。结合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高校处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入手,分析两者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两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实践中,离婚案件的被告如提出离婚请求一般会因其诉讼请求与原告诉讼请求相同而被认为离婚反诉不能成立。实际上,在《婚姻法》确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之后,允许被告提出离婚反诉已成为保障无过错方作为被告时行使离婚损害赔偿诉权的必要制度。基于离婚诉讼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现有法律对离婚诉权的规定,离婚诉讼的被告不论有无与原告不同的离婚理由,均应有权提出离婚反诉而不受"一事不再理"的限制。但被告反诉离婚应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否则无受理的必要;法院对于离婚反诉应与离婚本诉合并审理,合一裁判。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诉讼领域 ,被害人的权利体现为程序上的惩罚请求权和实体上的经济求偿权。在程序保护措施上 ,应以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统一行使追诉权为价值目标 ;在实体保护措施上 ,以切实实现被害人的经济求偿权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公正审判权主要是刑事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一项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所确定的诸多权利只能由刑事被告人所享有。尽管公正审判权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人权,但为了使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完全承担国际法律义务,根据国际人权法的相关规定,公约缔约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保留或者克减的办法,限制公正审判权在国内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举证责任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是后果责任.行政诉讼中后果责任的分配由原、被告分担.被告就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原告已超诉讼时效承担举证责任.但原告也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比如其首先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否则将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相似文献   

16.
权利话语在司法裁判中具有不确定性,具体包括权利存在与否不确定以及权利与利益诉求之间的对应性不确定。为降低权利的不确定性,应在立法中尽量使用明确的词语,并通过法律解释细化权利的内容。权利冲突是权利话语在司法中局限性的第二个表现,区分权利位阶与利益衡量是解决此问题的两种主要方式。权利滥用是权利话语的又一种局限,可以通过举证责任倒置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一下法院调解发展可以发现,它经历了式微到再次被重视的过程。法院调解提出了一种合作型司法模式。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民事诉讼程序改革,将更多的着力点放在"当事人主义"上,即赋予当事人更完整的程序权利。民事司法程序的原被告双方具有对等的诉讼权利,以保证其平等的对抗性地位,与裁判者共同构成一个对抗制的三方审判模式。但法院调解的发展突破了原有的"对抗型"司法为唯一模式的思维框架。文章通过对基层法院的调解实践的解剖,深入分析调解这种合作型司法运行的动力、发生的方式及司法权威性构造的特点等,认为合作型司法模式反映了法治的民主性内涵,是和谐司法的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是无罪推定的核心内容,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正当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根据沉默权的起源、发展的历程,借鉴国际社会采用沉默权制度的经验,分析法学界对沉默权的不同观点和态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司法实践,所得结论是应当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以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体现人权保障和人文关怀。同时,对沉默权制度不可照抄照搬,盲目采用,而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司法实践,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控、辩平衡是保证法官“兼听”、实现诉讼公正的重要机制。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对辩方权利的限制是控、辩失衡的现实原因。从立法入手限制控方的权利,保障并扩张辩方的权利以矫正现有的律师辩护制度,是诉讼程序正当性以及被告人人权保障的要求。具体说,就是要赋予辩护律师取证权、讯问时在场权、强化申请取证权、扩大阅卷范围等权利,并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建立强制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