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大德年间,都哇死,诸子继立,与此同时,窝阔台汗国在海都死后亦迅速衰弱,很快为元朝支持的察合台汗国所灭。整个突厥斯坦和河中之地都为察合台汗国统治。经过三十余年历史发展,都哇系诸王的势力在相互争夺汗位的斗争中衰落下去,非成吉思汗系统的诸侯代之而起,他们除了控制朝政外,还控制了各地的政权。一三四六年以后,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由秃忽刺家族统治,西部则复把鲁刺思氏合札罕家族控制。东部的秃忽刺家族拥立了秃忽鲁帖木儿汗,西部的合札罕家族则把持着名义上的正统汗位。本文打算对这一时期察合台汗国东西部分的历史作如下论述,不当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2.
察合台汗国伊斯兰化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初期(汗国形成—1260年)出现了统治者倾向伊斯兰教的现象,为萌芽时期;中期(1260年—1334年)陆续有可汗皈依伊斯兰教,为发展时期;末期(1334年—1370年)西部突厥化蒙古贵族和东部秃忽鲁帖木儿以后诸汗皆信奉伊斯兰教,为完成时期。本文还就察合台汗国伊斯兰化萌芽、发展和完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将近100年的以战为主、以和为辅的关系,并分析了这种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对蒙古帝国及其两个汗国的消极影响。认为,以阿塞拜疆为中心的外高加索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美的牧场和富庶的城镇是两国争夺的主要原因,而争夺的后果则加速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和两个汗国自身的衰落和崩溃。  相似文献   

4.
蒙元统治者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国后,贯通南北大运河,开辟海运航线,设置遍布全国的驿站,使交通运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虽然钦察汗国与伊儿汗国逐渐独立,但仍然与元政府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元政府也通过钦察汗国与今克里米亚和欧洲各国建立贸易关系;通过伊儿汗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上世纪内多年从事《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制,以下4篇考释在1981年写成,旨在说明在元明两代总图采用的年代内西北边疆的政治形势,并在图例、注记方面提出建议,以供总图编制参考使用。文章据汉文及波斯文(英译本)等文献,对元代宗藩窝阔台汗·察合台汗两汗国、明代察合台汗国分裂后东支的辖境、边界、境内功臣领地、直系子孙封地,以及明代后期东支再度分裂等情况,力求究明,准确表述。文末所附作者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谭其骧先生的往来信函14件,展示了老一辈学者探究学问的严谨态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不同时期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背景,这些不同时期分别是突厥时期、高昌回鹘汗国时期、喀拉汗王朝时期和察合台王朝时期.  相似文献   

7.
和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一样,伊利汗国的蒙古统治者最终也归依了伊斯兰教.伊利汗国蒙古统治者的伊斯兰教化,是在合赞汗时期(1295—1304年在位)基本完成的.本文试说明合赞汗时期伊利汗国的伊斯兰教化,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元宪宗朝的察合台兀鲁思刘迎胜元定宗统治末期,蒙古朝廷与割据钦察草原的宗王拔都矛盾尖锐。贵由出动大军西征钦察,但他本人在西征途中于1248年春去世。拖雷家族诸王在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裔的支持下,与元太宗窝阔台家族请王和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家族诸王的同盟进行...  相似文献   

9.
索琼 《中国民族》2023,(5):67-67
上世纪50年代,在距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西北约30公里的克干平原上,当地农民取土肥田时发现大量察合台汗国金银币以及元代景德镇、钧窑等瓷器残片,引起轰动。经过多年实地调查,考古学家对比文献研究,确认此地就是文献所记载的阿力麻里古城。阿力麻里古城地处霍尔果斯河东岸,南望伊犁河。出土的公元8世纪慕格山粟特文书中首次提到“阿力麻里”,有学者认为唐朝时期阿力麻里古城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可考文献资料中,笔者没有看到任何直接反映渤海与后东突厥汗国之间交涉的具体、完整的记述,突厥从未正面出现在渤海对外交涉的舞台上.但实际上,直到745年后东突厥汗国被回纥灭亡,渤海早期的对外交涉,特别是对唐朝及周边部族关系上的任何重大事件,都与后东突厥汗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马娟 《回族研究》2002,(4):51-55
本文根据《元史》和元人笔记《解醒语》的有关记载,从其所处历史环境、仕途沉浮及其与回回人、汉人的关系方面对元代回回丞相倒剌沙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试图反映元代色目人内部之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元代高丽贡女制度是伴随蒙元帝国与高丽王国之间宗属关系逐渐确立而形成的高丽王国向蒙元帝国献纳本国女子的一种特殊政治行为 ,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在特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政治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本文论述的是见于记载的入元高丽贡女同蒙古民族以外的汉、回回、畏兀儿、钦察、吐蕃等民族的通婚状况  相似文献   

13.
元代墨工考     
元代的制墨前承唐宋 ,后启明清 ,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工匠。本文依据史籍 ,对元代的墨工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4.
元代“女直”和“女真”之称为同一所指,“女直”之称当是对辽代叫法的沿袭。元代文献中出现的“女直水达达”、“水达达女直”皆是指女真中的水达达部。水达达之称源于金代的兀的改,但元代水达达所指并不能等同于金代的兀的改。水达达不能包括兀者、乞列迷、吉列迷等部族。  相似文献   

15.
在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蒙汉民族掀起第一次文化交流高潮的大背景下,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间蒙古民族及其统治者对戏曲歌舞的爱好与关注,对元杂剧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当对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文学研究有促进作用或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元代蒙古族的汉文诗歌、散曲创作,是在当时蒙汉文学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伯颜的汉文诗歌、散曲创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作品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色,对其进行研究,对蒙古族文学、蒙汉文学关系及元代诗歌创作等的研究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西域工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春 《回族研究》2004,1(2):78-81
本文简要叙述了蒙元时期西域工匠的东迁过程 ,以及他们在元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 ,并指出了西域工匠在元代官营手工局院所从事的具体行业  相似文献   

18.
会同馆始设于辽、金时期,是为了适应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及四邻邦国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而设立的中央客馆。此后,元明两朝均设有会同馆。本文在吸收学界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从隶属关系、政治规格及职能权限等方面对元明会同馆作一些比较性研究,以冀从另一个侧面剖析元明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对外经济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元朝"天下一家"的思想不仅确立了其在中国统治的正统地位,而且实现了中国的政治一统.各民族在元朝统辖之下,经济、文化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联系空前加强,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20.
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自古至今使用的蒙古文是从回鹘人那里学来的 ,但回鹘人也曾一度使用过蒙古八思巴字 ,这是古代民族相互学习的结果。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拼写回鹘语的情况还鲜为人知 ,本文对考古发现的回鹘人使用八思巴字回鹘语的印章和文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以期学术界能对此有所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