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庞琴 《南方论刊》2007,(11):47-49
中国在美国媒体中的形象一直是中美两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美国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各不同社会群体的形象(包括中国女性形象)却是研究中的盲点;本文专题研究近十年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达拉斯晨报》中的中国女性受害者形象。首先分类描述受害者形象,然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文本分析并得出结论:反共意识形态和民族中心主义是报纸塑造女性受害者形象的意识形态根源。  相似文献   

2.
魏晋玄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玄学,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魏末玄学,以郭象为代表的西晋玄学和以"江左名士"为代表的东晋玄学。其中,魏晋玄学中的《庄子》文学阐释,代表着魏晋南北朝庄学著述中的《庄子》文学阐释,主要包括王弼等人的言意之辨、阮籍《达庄论》中以文学笔法阐释《庄子》、郭象《庄子注》中的文学阐释以及玄学清谈中的《庄子》文学阐释。虽然此期的庄学著述基本上还是以庄子的哲学思想阐释为主体,其文学阐释尚属次要的、连带的和有限的,但在整个《庄子》文学阐释接受史上却开启了《庄子》的文学性研究,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分析《道德经》原典中的母性之美、辩证之美、玄妙之美以及理雅各、韦利、林语堂和巴姆等多位译者的《道德经》英译本中相应的美学传译效果,本文揭示了《道德经》在英译过程中的审美问题,探讨了《道德经》的美学意蕴在英译过程中的再现和表现手法,并指出了今后的翻译传播策略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性爱与情感的灵魂——劳伦斯和他的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在文艺思想和创造方法上提出了介入性爱和情感及主观感受真实性的观点。他从这种艺术的观点出发主张要深入到男女的性、爱和血意识中去。本文介绍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儿子与情人》等小说和《看我们如何漫游》、《不朽的散文选》、《失落的诗章》、《劳伦斯的爱情》等散文中的有关性、爱、情感等的文艺观点  相似文献   

5.
王国雨 《船山学刊》2009,(1):111-114
《左传》中记载孔子言行共三十余处,学术界对其是否为研究孔子的可靠资料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将其与《论语》中的记载比较研究后发现,《左传》中的记载所反映的孔子重礼、崇德、慎辞、博学的思想特征和形象与《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并不矛盾,许多言语和事迹可以和《论语》相印证,可以看作是研究孔子的可信资料。  相似文献   

6.
刘军 《东岳论丛》2006,27(4):43-4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发源地,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起点。其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都是将《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外化到存在观、真理观、历史观和世界史观等问题上的结果。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诸多组成部分在《手稿》中都能找到原生态基因。所以,《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但并非思想最高峰。  相似文献   

7.
姜秉熙 《河北学刊》2015,(1):205-209
概念作为哲学体系的支点,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该哲学体系的脉络。将不同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进行对比,则有助于确认各思想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发展顺序上的先后。本文以《列子》中的"天"概念为例,基于原文对其在具体事物、气化系统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作深入剖析,并将其与《老子》和《庄子》中的"天"作对比,发掘《列子》之思想体系与《老子》、《庄子》的联系与区别,并由此得出《列子》之气化理论在先秦思想史上的位置晚于《庄子》外篇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闺怨诗,顾名思义,是反映闺中妇女离愁别怨的诗,闰怨是诗歌中的古老题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一直追溯到先秦时代。《诗经》中的《伯兮》、《君子于役》,《殷其雷》、《雄雉》、《小戎》、《采绿》、《晨风》、《白华》等诗篇,都是写闺人思今远出在外的丈夫的怨望,可算是最早的闺怨诗了。产生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孟冬寒气至》等,都是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及《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为代表分析了他们身上"神性"与"人性"意识的冲突,揭示了人性被宗教异化后的悲剧,从而引发了"神性"和"人性"冲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景春同志新著《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一书,于今年六月份,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探讨了《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及其辩证法因素,对《易经》、《易传》和六十四卦中的最初五卦乾、坤、屯、蒙、需(作为例证),进行了通俗扼要的阐释。作者在本书《前言》里指出:“《周易》哲学中是含有辩  相似文献   

11.
陈虎 《晋阳学刊》2002,(3):76-78
《诗经》对司马迁撰述《史记》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尤其是他在追述商周的历史时,大都是以《诗经》中的相关诗篇为基础,以其他的文献材料相补充,加以改编、综合、归纳而成。于是《诗经》中所表露出来的一些历史意识,对司马迁的《史记》就必然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诗经》中的一些是非标准也就成了他理解和解释历史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立波的两部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展现着作者不同的革命姿态,前者是以激进、怨恨的革命姿态参与民族国家的想象,后者则以温和的变革理念想象着革命。从《暴风骤雨》中的激进革命姿态转向《山乡巨变》中的温和变革理念,这有着深刻的原因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易传》中的人文智慧大多来自儒家经典或道家经典,而以儒家经典居多。《易传》通过对《易经》的解读,把儒家或道家的人文智慧与《易经》中的卦辞、爻辞进互释互融,从而使《易传》中的人文智慧有了自然根源。《易传》中因而有了易、儒、道三种思想资源,但《易传》的价值观念更倾向于儒家,从而使《易传》思想具有了儒家的性质。《易传》因此在先秦至两汉的思想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王逸、洪兴祖的方言训释比较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王逸《楚辞章句》和洪兴祖《楚辞补注》中的方言材料,归纳和分析两家《楚辞》注本方言训释的对象、地域及各自的训释特点,比较其异同,可以发现王、洪二人的方言训释对后世《楚辞》注本如朱熹《楚辞集注》和戴震《屈原赋注》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俄罗斯作家中,屠格涅夫以擅长塑造少女形象著称。他在诗体小说《巴拉莎》、著名的特写集《猎人笔记》、六部长篇小说以及《阿霞》、《初恋》、《春潮》等中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倾倒的俄罗斯少女的艺术形象。如孤苦而善良的露克丽亚、外表纤弱而心地纯洁、刚强的阿霞、《罗亭》中的娜达利亚、《贵族之家》中的丽莎、《前夜》中的叶琳娜、《处女地》中的玛利安娜等等,都写得个性鲜明,跃然纸上,犹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百余年来,她们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具有着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 从现存《韩非子》一书可以看出,韩非继承了先秦朴素辩证法的传统,并对老子辩证法深有研究。其中的《解老》、《喻老》是我国最早给《老子》作注释的著作,先后共选注了《老子》中的三十一章。此外,在《主道》、《扬权》、《内储说》、《外储说》、《难三》、《难四》、《六反》等篇中,也多次引用过《老子》中的有关辩证法的思想,并根据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论述孝道的典范之作的《孝经》,是儒家学派的扛鼎力作,其蕴含的义理亦体现为追求儒家理想道德人格范型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知""情""意"和"行"四个方面。其内容分别是:道德认知——《孝经》中的"孝为德本";道德情感——《孝经》中的"敬亲博爱";道德意志——《孝经》的中"扬名显亲";道德行为——《孝经》中的"不骄、不乱、不争"。  相似文献   

18.
山西清徐《罗氏家谱》中的罗某某,约生于公元1500年左右,出生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问世以后,他不可能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伪劣假冒罗贯中关系到中国学术界的声誉。三部《罗氏家谱》否定了两个假罗贯中。山西清徐《罗氏家谱》中的罗某某、祁县《罗氏家谱》中的罗本即罗贯中的两个"鱼目",如再企图"混珠"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19.
《西藏赋》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庆二年五月,时任驻藏帮办大臣的和宁完成《西藏赋》的创作并付梓。两百多年来,该赋广为流传,被《反约篇》、《守约篇》、《榕园丛书》和《八旗文经》等丛书和总集收录。本文详细介绍了《西藏赋》的几种版本并辨析了各版本流传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和《圣经》中的《雅歌》,作为东西方爱情诗歌的源头,有很多可比之处,通过对《诗经》和《雅歌》爱情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初民的爱情观和爱情的本质,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对爱情的影响制约,指出人类最纯最真的感情都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