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意境,目的在于对我国古典建筑关学内涵的深入挖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园林特色的剖析,得出了重要研究结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欧洲古代建筑结构、风格迥然不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对神仙崇拜的超然美和寺观影响下的宁静美等多重审美特征;集中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含蓄婉约、张扬个性、细腻精致的丰富审美意境;达到了贴近自然又高于自然、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崇高境界;涵盖了山水、建筑、绘画、诗歌、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以及耐人寻味的情愫、无限丰富的意趣,成为写进自然的史诗,映入人文的山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园林诗与古典园林相伴相随了二千多年,二者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观照中不断发展.园因诗盛,园因诗传,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园林诗的审美观照.中国古代园林诗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照主要表现在向园林注入意境之关、章法结构之关、虚拟景物特性之美.融汇时代精神,将这些美的因素注入园林的设计、建造当中,是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中西园林艺术迥异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融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于一体。西方园林强调人工美,主张用“美“的法则、规律改变自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亭、廊、桥、榭、舫等主要构筑物无不具备各自的美学特征,形成了丰富的美的景观,其美学价值、哲理内涵极具研究价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主要表现了飞动之美、空间之美和诗情画意之美等主要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和追求意境,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辞赋的影响,力图创造出诗情画意的人造自然景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所特别追求的,是自然环境的内化,中国古典园林也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相互辉映,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设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六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园林审美主体需要与审美客体发展的关系为立足点,探讨文人山水园的审美追求及历史背景。在回顾崇尚自然、写意及雅意清新的园林美学观发展脉络基础上,通过剖析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等文人诗画中的造园思想,说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何通过诗画融入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之中。从园林审美的角度解释园林中诗情画意的来源,强调古代文人及其山水诗画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崛起与寺观园林的出现,打破了皇家园林一枝独秀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系统的形成,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六朝时期,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崇尚自然,趋向自然。园林艺术逐步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园林创作手法,推动了"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人工山水园的修建。  相似文献   

9.
儒道思想及其审美情趣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对中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儒家、道家主要思想及其审美情趣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契合,体现在中国园林之仁、礼、出世、君子比德、道法自然等,并从二者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结构、布局及具体手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开发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审美价值的意义以及开发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审美价值的途径,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以文导游,充分展示和延伸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审美情趣,并通过引导游客选择最佳视距和视角等方式,来把握园林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审美特征,从而充分发掘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旅游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就追求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通过对崇尚自然、谋篇布局、意境深化等方面的引申,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借鉴到的这种崇高的美学境界,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暗示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构园的基本元素 ,从虚实两方面暗示 ,以对园林神思与韵味进行创造和烘托 ,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精妙所在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论文从传统美学中的时间观入手,分析了时之景与时之境在意境营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古典园林的分析,提出时间在园林意境审美中的景观营造与审美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题额对联--中国园林的意蕴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额对联是中国园林中创造园林意境的重要技法之一,其作用是引发游人的形象思维,从而由园林物境进入园林审美的境地。本文对园林中匾额楹联的作用及形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道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关于艺术构思的"虚静"说;艺术创作中的物化境界;意象、意境与境界;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法与艺术风格论。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感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分为突破型和层次型。空间感产生于中国特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18.
意境创造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智慧和生存智慧,这种美学追求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一系列冲击,但其内在特质符合人性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因而仍然具有突出的当代价值。超越于仅仅把意境作为一个古典美学概念进行研究,而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中重新审视意境问题,必能使之为构建更美好的人性、为建设和谐社会、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长久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研究,将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分为三类,从寺庙建筑布局、有关佛教小品的安排和植物配置等不同角度透视中国佛教寺庙不同空间的意境塑造,分析现代园林建设中缺乏意境内涵的现状,从而借鉴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空间意境塑造手法,创造出优美的现代园林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