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表现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二元并存的格局.然而,正规金融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成本高以及监督成本过高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进展缓慢,非正规金融尽管提供了农村资金融通的较大份额,但也受到政策限制、资金有限以及管理不规范等的约束而无法满足更多的农户融资需要.以血缘、地缘、业缘等方式为主要联结纽带形成的社会网络、资源、信任等适应小农经济和农业社会发展的农村社会资本,对克服正规金融部门在提供农村金融服务中遇到的困境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应积极运用社会资本,探索建立农村社会资本与正规金融部门融合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是"金融的二元性"(迈因特,1978),即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同时并存的一种现象.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现状正是金融二元结构理论的现实反映.研究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现状并分析导致二元金融结构形成的原因,通过实证分析对影响农户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贷款可得性之关系的因素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特征,从而为优化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满足农村地区资金需求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金融中介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减少贫困,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随着经济发展越发凸显。所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的表现、影响和原因,探讨解决农村金融抑制的策略和路径,从而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中国三省九县约2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需求和供给相结合的视角考察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现象。通过采用部分可观测的二元常态机率模型,正确描述农户贷款有效需求和正规金融机构货款供给对农村金融抑制的影响,计算出考虑了有效需求后我国的农村金融抑制率约为55.64%,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抑制率81.90%相比大大降低。当前,我国农村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型金融抑制,但农户贷款有效需求的低下则可能成为未来农村金融乃至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金融呈现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共存的二元金融格局。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户倾向于选择民间金融市场而不是正规金融市场来满足自己的金融需求,即农村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产生了替代效应。文章以农户借贷的成本作为研究视角,对农户从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进行借贷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农户在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借贷要承担不同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这两种成本共同决定了农户的借贷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的联合均衡模型,提出了有效满足农户借贷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勇  李睿 《西部论坛》2018,(2):9-16
信贷约束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业补贴和农村非正规金融能否有效缓解农村信贷约束有待验证.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分为有效信贷需求、潜在信贷需求和隐蔽信贷需求,以CHFS调查的2973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家庭为样本,运用加权Probit 模型考察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都刺激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应适当增强农业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以进一步缓解农村信贷约束.  相似文献   

6.
农户借贷中面临较高的交易费用是制约农户获得贷款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福建省七地市农户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理论,采用二元probit模型,检验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假说。研究发现: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且越年轻,家庭人口越多且倾向于农业生产的农户越容易获得贷款。具有一定职位的村干部和农村中较富裕的人群越容易获得贷款;农户拥有的实物资产价值越高,向金融机构证明自己还贷能力的禀赋就越多,也越容易获得贷款。农户要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还需要耗费较多的交易费用,比如要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需要多次与银行洽谈,还可能要支付一些请客送礼的隐性费用。而农户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贷款的可获得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者对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主要围绕农户借贷行为及影响因素而展开,鲜有同时分析农户不同类型的借贷行为的研究.对江苏省省定贫困县--泗洪县农户正规和非正规借贷情况的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农村仍存在着一定的金融抑制,同时农户已经较多地选择通过贷款来获得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实证结果表明,户主的教育年限、住房价值、社会资本等是影响农户正规和非正规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教育支出是影响农户非正规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播种面积、住房价值、家庭年总收入与获得正规借贷支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浙、滇和豫三省253个农户问卷,采用专家评估法和多元加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金融信贷服务规模,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均有助于加快农村的技术进步;而农村金融深化中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和农户个人的资金积累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明显,说明减缓农业技术进步中的资金约束,不能过度依赖农户自身积累的增长,另外,需要重视当前农村金融深化中引发或者诱发的风险,降低农户信贷的信息不对称性。在继续增加对农业技术进步的财政支持和努力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的条件下,使用农村金融深化的手段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是当前农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因正规金融对农民贷款条件的诸多限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具有人人获得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力的普惠属性,其变革是对农村普惠金融增量式改革思路的颠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农村中,农民的高度分化及整个农业的内涵、功能、形态发生的根本变化使农村金融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不足,建立健全适合普惠金融发展的农村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省5县393户农户调研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个数、农户对信贷政策的认知程度、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教育和医疗支出、社会资本等对农户借贷行为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规范农户借贷行为:一是完善正规和非正规借贷体系;二是创新支农金融产品,简化贷款程序,降低信贷门槛;三是提高农户的知识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