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经典Mie散射理论,讨论了小角向散射激光测粒仪光电探测器中问题导致的测量误差;提出了一种对中误计算模型,据此进行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严格的光散射理论分析了Malvern衍射测粒仪应用上的局限性,重点讨论了当被测颗粒(散射体)的相对折射率m→1时的情况。文章还给出了Malvern仪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原则上指出了进一步改进该仪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经典Mie散射理论基础上,讨论全方位稳态光散射法激光测粒仪测量粒径的下限及其影响因素,认为通过减小激光测粒仪的系统误差和增大探测的散射角范围,可降低测粒仪的测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以激光为光源的角散射式微粒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点,并在大量分析国内外研制生产的该种测量装置的基础上,指出了在单散射角下对颗粒进行检测时,存在着测量结果出现多值性的可能,文中讨论了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可能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全散射式光学微粒测量方法作了重大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了多对双波长光束法,使测量的可靠性和精度明显提高,粒径的可测范围增大,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也简单可靠。文章给出了多对双波长无束法的工作原理及测量装置,最后给出了对聚苯乙烯标准颗粒所做的测量。结果表明,其测量精度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激光粒度分析仪中,光电探测器各环对光强的线性响应能力常具有一定分散性,通过数学方法环的响应能力,使其具有一同一性的对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光电探测器各环动态响应校正系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双Rosin-Rammler分布函数不但可以求解具有双峰形式的颗粒尺寸分布,而且也可以求解具有单峰形式的实际颗粒系。模拟计算和实测表明,即便是求解单峰分布的颗粒尺寸,用双Rosin-Rammler分布函数也明显比常用的单Rosin-Rammler函数具有更高的反演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在光散射颗粒测量中,逆向傅里叶变换技术具有测量下限小和对透镜口径要求低等优点,其缺点是要求满足光束近轴和窄测量区条件.为了实现逆向傅里叶变换技术在在线中应用,提出了一种光线传输计算模型,即在不同的测量区厚度和光束张角情况下计算探测器上散射光信号分布,并与常规的傅里叶变换系统比较,研究测量区厚度和光束张角等因素对逆向傅里叶变换技术光散射信号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逆向傅里叶变换系统中的信号分布与测量区厚度、等效焦距和入射汇聚光束张角的选择密切相关.所提出的光线传输计算模型可为逆向傅里叶变换系统的在线测量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梁的弯曲变形测定是材料力学重要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采用电测法测量截面上离中性层不同位置的应变来掌握力学原理。本文将光测法探索性地运用到梁的弯曲正应变测定实验教学中,特别引入了传统矩形截面梁和三个矩形截面梁组成的叠梁作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光测法和电测法的应变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光测法通过位移场云图和正应变场云图能够直接观测到不同载荷下梁的正应变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另外,由于叠梁尺寸的限制,电测方法并不能直观给出这类特殊梁截面的变形分布,而光测技术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点,从而促进学生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如何快速准确地测量微米及亚微米级颗粒的尺寸分布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在对应用光全散射理论测量颗粒尺寸分布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行了实验研究。本文给出了作者应用该方法测量聚苯乙烯标准颗粒和二氧化钛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用光全散射法测量颗粒尺寸分布的两种算法是正确的,从0.17~9.85μm共6种标准颗粒的测量结果均与其名义尺寸吻合得很好。实验结果还表明,测量时Ⅰ/Ⅰ_0值控制在0.4~0.9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光学全散射法测粒技术的发展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改进后的新方法:用多波长全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该方法不仅可消除全散射法测量结果有多值性的缺陷,而且可以直接获得颗粒的粒径分布,测试粒径范围也有所扩充(0.03~8μm)。文章还给出了用独立及非独立模式的两种算法,求解粒径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以及对聚苯乙烯标准颗粒的实测结果。计算和实测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国内外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技术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对在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技术中应用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通过增加自相关函数的拟合参数来克服热晕效应的影响,用单束光互相关方法提高信息的时间分辨率及测量浓悬浮颗粒时的改进装置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扼要介绍了应用光子相关光谱法(PCS)确定超细颗粒粒度的基本理论,详细讨论了PCS测量中用累积法确定超细颗粒粒度的基本方法,分析了这一方法的特点和适应性。并给出了用Pearson I型分布模拟数据的考核计算和对聚苯乙烯标准粒子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