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心态的有效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萍  杨珍妮 《中州学刊》2015,(3):94-100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引发了人们多元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除了反映人们对于社会变化的认知、态度、情绪,也反映相对来说更为稳定的社会价值观。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应然"的原则和目标对自发的社会心态进行自觉地调节和规约,引领着人们的理想追求、社会认知和行为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心态的导航器,必须增强自身的理论创新力、包容力、渗透力、辨别力、教育力和利益疏导力,达成全民的价值共识,才能实施对多元社会心态的有效引领。  相似文献   

2.
论对跨国公司环境损害行为的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重大环境灾难的主要制造者.在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根据法人有限责任原则,东道国法院只能对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行使管辖权.为了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环境监管,一方面,东道国法院可以运用"揭开公司面纱"、"整体责任论"等理论对跨国公司的母公司行使管辖权;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跨国公司的母国法院运用"不方便法院"原则驳回诉讼,英美等国法院通过以"保护人权"为诉因,逐渐增加了相关案件的受理.非诉讼解决环境损害赔偿纠纷是近年出现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建立在全球基础上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社会中扮演日趋重要的角色。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虽一直是各国公司法规制重点,并颇有成就,但跨国公司却因其管辖权的冲突、"集团决策"对成员公司法律地位的冲击、"富集"效应和跨国性带来的社会责任等特殊性而给其有效治理带来难题。为此,对跨国公司的治理需要走出企业—国家的二元结构模式而引入市民社会(压力集团)、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多元力量,形成多主体、多层次的全球治理模式,完善跨国公司的治理,以抵制跨国公司发展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出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采取一种长期性联合与合作的经营行为方式。众所周知,当跨国公司之间的创新活动是互补性的,那么即使是水平型的竞争者,也可以通过分享技术而获益。与此同时,通过创新技术被更广更快地加以扩散和采用,这种合作也能够对整个社会产生福利收益。跨国公司之间的水平型价格协调会降低经济效率;垂直型价格协调会提高经济效率改进,且这一结论可以延伸到纵向一体化联盟当中;战略并购在经济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两面性;非价格合作的战略联盟具有经济效率改进的特点。但是,理论分析和实践同时证明,这些结论并不是政策方面惟一的依据,无论是政府还是国内企业,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跨国公司之间合作的经济效率问题,从而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技术国际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跨国公司R&D向中国的转移主要特点有分布区域相对集聚、R&D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以生产服务型为主、核心研发始呈增长趋势、外商独资和中外合作是主要组织模式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或机构向中国的转移比之制造业的转移有着更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本文详尽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毛蕴诗教授的新著,《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一书,1997年春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现实经济生活中国际经济技术环境的变化,和跨国公司战略反应的变化,在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战略竞争的实践和理论,特别是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作出了科学的综合和积极的探索。一、在分析国际经济技术环境变化和跨国公司对环境变化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公司战略竞争的概念,并进而跨国对企业战略竞争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作者具体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国际化 ,人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世界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以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引起的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环境污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使跨国公司承当相应的环境法律责任 ,然而 ,跨国公司承担环境责任在国际法和国内法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责任、环境法上的公平责任、生态契约等多种视角来探究跨国公司承担环境法律责任成因 ,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承担环境责任的国内法和国际法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军  苏勇 《天府新论》2006,(6):40-44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随着跨国公司在其经营中不断出现各种信任危机而需要进行反思的热点问题。根据现实状况,可将当前跨国公司对待社会责任的消极模式归纳为三种类型:口号型、歧视型和转移型。当前在跨国公司社会责任问题上存在四种误解:把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当作一种纯粹的工具理性;把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等同于经济责任;认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就是SA8000;认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是其自发的道德自律。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理论,不难看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质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跨国公司利益实现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且当今国际经济的现实日益证明,各国大企业的跨国公司化是一种普遍的趋势,不仅发达国家如此,正处于经济成长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亦是如此。从一个较深层次上看,近几年初露端倪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势头,在很大程度上是各国经济由于跨国公司的渗透所造成的相互间的依赖与融合。本文对跨国公司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中国公司将来可能的跨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分析了国际政治中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指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成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合作的黏合剂,它扩大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合作的基础和范围,成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进行合作的有效手段;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约束和规范了跨国公司的行为,改变了东道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减少腐败,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跨国公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多元化经营,以实现企业的扩张,然而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效率却大大低于专业化经营企业的效率.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多元化的负面效应,国际上的一些跨国公司也纷纷由多元化扩张转向和回归核心业务,兴起了一股回归主业的潮流,即"归核化".由于我国转轨时期的特定经济环境,很多企业在专业化没有做好的同时就开始多元化扩张,从而使企业的绩效并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在向国际市场靠拢的过程中,我国企业更需要集中有限资源,实施归核化战略,如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相关多元化,以及根据环境变化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重构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丁伯根原则的中国环境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伯根原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丁伯根提出的关于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经济政策;为达到N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N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环境问题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复杂系统。因此,基于丁伯根原则,可以知道无论是庇古提出的政策措施,还是科斯的产权界定都不可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除需要运用经济政策外,政府及公众参与等多种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王经锡  陈凡 《理论界》2012,(2):81-82
企业文化构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性选择,面对高科技产业及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基础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的大趋势,构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理应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应选择合理路径实现东西方文化、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价值契合,以多元价值体系为核心支撑企业文化构建。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妮 《理论界》2006,(5):48-49
跨国投资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庞大消费市场与消费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竞相来华投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跨国公司能否将其经营战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到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土壤之中,即其能否在中国成功实施本土化。作为东道国的各级政府,如何采取措施加快跨国投资企业适应中国的经营环境,顺利实施本土化,实现其母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标,同时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极具现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左伟 《理论界》2012,(9):163-166
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十分关注两国间贸易政策和双边经贸关系,并积极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和中美经贸关系施加影响。对跨国公司影响美国政府对华贸易决策的内外环境、权力资源及作用路径、不同跨国公司的立场取向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跨国公司的行为模式和规律、积极引导其为我国政策目标服务是必要而且有着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季红 《兰州学刊》2007,(2):102-104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人们都将企业定义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似乎盈利是企业的惟一的、最终的目标.本文基于分析指出,由于现代社会企业所具有的特征,企业已不单单是经济组织,也已成为社会组织;不仅具有经济职能,也具有社会责任;企业的生产不能仅仅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社会中频频发生的煤矿事故、有毒食品事件、产品质量缺陷问题,以及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等,使得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伦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和国家权力的此长彼消,是全球化进程中的突出现象。伴随着自身力量的日益强大,跨国公司向国家权力发起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挑战。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综合实力不同的国家,同跨国公司的关系、受跨国公司权力的影响也不同。发达国家与跨国公司的权力几乎是同步增长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作用,既因跨国公司本身的性能、战略、作风而异,也和发展中国家自己的体制、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对东道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带来的不只是资本,还包含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及其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产品质量、税务运作、劳工关系等社会责任方面出现弱化趋势。为实现跨国公司与我国的互利双赢,研究这一趋势及相应对策是必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野下多元价值观的整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及其冲突.因此,要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就必须对多元冲突的价值观进行整合.多元价值观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种整合包括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目标整合机制;以利益整合为基础的外在激励、引导机制;以情感整合为依托的内在激励机制;以文化整合为根本的社会核心价值凝集机制和以制度整合为重要的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运作,从而努力营造出一个完善有效的多元社会价值现整合机制,增强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林强 《理论界》2014,(1):56-58
多元文化并存是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多元文化并存对主流文化凝聚力、国家文化治理方式及对国家与公民良性关系建设等提出了挑战。回应这些挑战,在文化建设中,共产党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文化的政治原则、多元文化平等的价值原则和共处融通的规律原则,以社会文化自觉为文化发展的主动力,引导以主流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共识并以社会文化构筑个体精神家园,最终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