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查看结果 A云层中 你拥有一个向往自由、憧憬自由,且会不计较一切而争取自由的灵魂。无论是做什么事情,你都希望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如果无法办到的话,你宁可放弃现在的计划,也不肯委曲求全。很多时候你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被其他人和自己生存的环境所操纵的人,没有办法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职业生涯中的“职业高原”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案例大李1996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一家进出口贸易企业工作,刚开始3年,这份工作给了他很多挑战,从建立客户资源,签订定单到客户跟踪服务,他对工作都充满激情,他所负责的地区业务一直遥遥领先。经过5年的奋斗,他成了一名业绩突出的营销经理,全面熟悉了单位的运营模式。但最近他觉得自己在单位的发展空间太小,再怎么努力干也不能做上总经理。而且他觉得自己对营销工作有些厌倦,想换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但是单位并没有这样的机会给他。因此他开始寻找新的职位。他说,“我不得不离开曾经奋斗多年的企业,因为我现在总觉得工作没有激情,得不…  相似文献   

3.
提问:最近班级换届选举,老师和同学都推荐我未当班长,可我性格内向、胆子还小,恐怕难以胜任,因此,我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可老师却对我说他现在也没有更好的人选,班长一职先由我代理,希望我能全力以赴,至于正式班长三个月后再说。于是我只好答应了,可我心里却在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太过草率了呢?  相似文献   

4.
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的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好做的事、  相似文献   

5.
不速则先达     
不盯着结果的人最先摘果。青年歌手朴树在一个大型音乐颁奖晚会上只说一句话:我没有想到今天能走到这里来领奖,我不过是把自己的歌唱好罢了。从朴树的话,我们可以悟出一个真理:不盯着结果的人最先摘果。这个真理在很多名人身上都得到印证。比如,美籍华人杨志远出于  相似文献   

6.
留到最后     
年轻有为的伊藤当上了日本十大公司之一、拥有1.5万名员工的钟纺纺织公司董事长后,常对自己的下属说: “自己服务的公司濒临倒闭之时,就是你留下来发挥潜力的最好机会。如果没有关闭那个副业单位的机会,也许,我一辈子都得做小职员哩!” 原来,伊藤当初还是一名小职员时,钟纺公司的一个生产厂因经营不善,年年亏损,当时的董事长武藤决定停止生产,并解散这家工厂的员工队伍。 在工厂正常运行时,员工们都能努力工作,看不出所有人的真正才干、优劣和真面目。现在,工厂要倒闭了,员工们开始无心工作了,连对董事长也不象从前那么有礼貌了。这时,只有伊藤一个人还在不停地工作,自觉加班加点,留到最后来整理及处理工厂关闭的事宜,而且事情比以前做得更有劲、更负责了。 伊藤的努力,感动了武藤董事长,他没有想到在那个刻意钻营私利的世界上,还有人肯为一濒临倒闭的公司无私奉献,便决定重用伊藤这个年轻人。  相似文献   

7.
在苏州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抛弃舒适、稳定的工作,开拓属于自己的领地.在高建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苏州人的精神和气质,同时,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城市在浪潮中不断成长的方向.他从来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更懂得义无反顾的含义,所以,他会毅然决然地为自己选择一条创业的道路.当然,在拥抱成功的时候,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选择继续.  相似文献   

8.
当年,唐梓博把吉他作为他最重要的行李一起带到英国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自己作词、谱曲和演唱,因为他并不是去学声乐的,甚至到现在,他也没想过以此为生.  相似文献   

9.
对妻子,纵已说过千言万语,又何止一个“相知”二字了得。在他与死神对峙的这些年月里,是妻子对他的爱、对他所选择的作为一个癌症病人独有的生存方式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使他直到今天仍活得像一个大写的“人”。无论在怎样困难的情况下,妻子总是告诉他“做你想做的事,你能行!”因此,他从没有被癌症打败的感觉,相反,他是胜利者。正是在6年与癌症对抗的过程中,他的事业发展,家庭生活改善,他们现在居住的一套舒适的商品房,就是1997年他向银行签了 10年的按揭贷款买下的,这是一种何等的自信!“妻子给我的是真实的爱情,不…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12,(2):48-49
怎样吸引员工和你一起“战斗”,我想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们“相爱”。我们一起做我们自己爱做的事,所以挖不走。至于怎么去爱你的员工,我以前认为爱一个员工是给他我想给的。后来我琢磨清楚了,是用他最能接受的方法给他最想要的东西,这才叫爱。  相似文献   

11.
他叫刘辰,是一个年仅23岁的应届毕业生,再过一个月就要毕业了,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他压力很大。 他觉得自己实在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呢?如果能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就好了。他是一个公交迷,北京市所有的公交线路他都了如指掌。从小学六年级开始,他就开始关注北京市的公交线路。哪条公交改线路了,哪辆公交车换车型了,他都会把它们记录下来。从上初中起,他就是同学们的出行顾问。无论谁想去哪里,  相似文献   

12.
明代江阴县令颜之介手下有两名小吏,一个叫宋如贵,另一个叫文涛,俩人都做文案工作,水平相当. 几年后,颜之介官至知府,他管辖的一个县县令空缺,上边让他推荐一个人,他想到了当年自己手下的宋如贵和文涛.他权衡再三,最后把文涛推荐上去.文涛当上县令后,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一个造福百姓的好官.  相似文献   

13.
诺曼是美国《商业周刊》的资深财经记者。他走访了《福布斯》全球排行榜前100位富豪后,得出一个结论:穷人和富人之间矗立着一座分水岭。只要跨越了它,每个人都能迅速跻身富人的行列。而这座分水岭就是人生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14.
求职的人经常会感到工作难找,也找不出理由。他们不会想到是由于调查做得不够才使得自己面临困境。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坚持不下去了……”或者“我感觉丧失了动力”之类的话,但是人们通常都不会总结:“因为我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调查是给求职过程每一个阶段加油的关键。因特网是一个奇妙、好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你走出求职中的困境。但是,首先要记住因特网不是万能的。如果你认为因特网会把你的个人简历呈现在很多经理人面前,他们会纷纷给你面试机会,你肯定会失望的。因特网能发布你的简历,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发布给所有有效人群。因特网不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捷径,它不是万能魔棒。你可以轻松在因特网上高速冲浪,并得到有关求职中所需的复杂多样的信息,把原本繁重的工作简单、快捷化。在图书馆中做调查或许会花费你几个小时,但是在因特网上调查只需花上短短几分钟。如果你想  相似文献   

15.
没有任何一条通往荣耀的道路是宽阔、平坦的.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个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每天他都很勤奋地做着住持交给他的工作,已经两年,他每天如此,从来没有一次让住持对他的工作觉得不满.可是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在做着很轻松的活,而我却一直做寺里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两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心里为自己竖立起一面旗帜,让自己拥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他逃课、欺负低年级学生、搞恶作剧……可以说是“坏事”做尽。老师们私下提起他,总会无奈地摇头:“这个孩子,一切都糟糕透了,将来能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成功从找准感觉开始三十出头的段云松,开办过京城第一家怀旧饭庄,成为北京企业界的名人,现在是北京福丽特中国茶城和五福茶艺馆总经理,在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节目中以主持人的身份亮过相。他没有考上大学,甚至连职高都没有读完,就被学校给开除了,他为什么能成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找准了一种感觉。他离开学校后,特意到王府饭店工作了一段时间,想借此看看名人,开开眼界。在此期间,他以服务生的身份给李嘉诚拎过包。那次,他离李嘉诚只有四米远,亲眼看到了真正的富豪气派。李嘉诚身边有一大群人,前呼后拥的。他当时的感…  相似文献   

18.
而那时,背后突然推来的手让他几乎一个踉跄摔倒。 男孩站下来看着周围。 想知道是谁。 可问题却在于,有许多望向自己的眼神里,都没有包含足够的善意。  相似文献   

19.
●有缺点的人 ,才是真实的人 ,别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 ,关键是自己怎么看自己于先生的人生经历一直都比较顺利 ,上学时成绩很好 ,是班干部 ,工作后领导也比较器重他 ,他还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但是 ,他对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很不满意 ,他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 ,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 ,对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尽量周到 ,如有不妥 ,就很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患得患失 ,以前还好一些 ,现在越来越严重。虽然在别人眼里 ,他很潇洒 ,但他知道自己心理上的缺点。该怎样调整呢?一个人身上的包袱越重 ,行进就越困难 ,于先生心理上的包袱是什么呢?就…  相似文献   

20.
有些青年人很想成就一番事业,也不乏吃苦精神。但是,他们缺乏执著追求的精神,常常左顾右盼,四面出击。一会儿想干这,一会儿又想干那。看到别人经商发了财,便想“下海”;听说某人成了著名作家,又想舞文弄墨;看到有人成了“名星”“大腕”,也想挤上蓉屏;看到有人升了官,又直奔上仕途。……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始终走不出平庸的泥淖,摆脱不了萦绕于心头的痛苦。 这使人想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法布尔赞许说:“是啊,我爱好科学,可我也爱好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