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社会利益的维护和增进承担义务,分配正义就当然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追求的目标之一.不同要素参与分配而导致的社会分层是作为社会分配基础形式的企业分配差距产生的基本原因,阶层间良性互动是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下实现分配正义的基本要求.劳动者的基本人权保护、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以及不同劳动者之间分配调节,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下分配正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首先,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解决就业问题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我们认为必须尽快健全残疾人就业机制,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建成一个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它一方面包括残疾人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包括用人单位的有关招聘信息。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对残疾人开展诸如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服务,还应该创造性地为残疾人开辟一些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3.
罗一娴  尹朝存 《理论界》2008,(4):190-191
本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对川北某县的残疾人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收入状况、受教育状况、就业状况等仍然是影响残疾人社会生活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作者针对残疾人的主要需求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为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视角而言,它是实现农村社会管理不断优化的必要手段;对残疾人自身而言,就业是实现其社会融合、体现其自身权利和价值的必要手段;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残疾人的就业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及数据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大部分的残疾人最需要获得的援助依次是经济、就业和医疗保障等有形的社会支持。在这几个方面,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在提供就业信息方面,残疾人大都转向了向家人和亲朋(血、亲缘关系)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6.
国家与社会的适当分离是社会正义得以可能的前提,实现社会正义还需要具备下列条件:其一,存在着对社会合作基本价值的一般共识,这是维系社会正义的民意基础;其二,规范性正义原则指导社会正义的实践;其三,政府承担实施社会正义的相关责任;其四,健全的民主法治为实现社会正义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电商行业的发展核心要素,管控着平台内经营者,无论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还是电子商务平台本身的特性分析,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均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电子商务平台利用自身资源,由企业直接履行的社会责任;二是电子商务平台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具有关联性的企业、非营利组织甚至普通用户共同解决与其有关联的社会问题。现阶段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劳动者保护、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协助市场治理、就业支持以及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钟越残疾人就业的社会价值及现状残疾人就业,是指让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劳动要求的残疾人获得劳动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每个残疾人都希望自己同健全人一样,以平等的姿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而他们走向社会、参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单一侵权责任的正当性基础在于矫正正义,其通过双极性的结构意在平衡侵权人和受害人之间的利益,追求的是个人正义,并依据矫正条件的不同更倾向于实现个人自由抑或个人安全;大规模侵权责任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分配正义,其通过三层分配的结构旨在尽可能恢复被行为破坏的社会秩序,追求的是社会正义,偏重于社会安全的实现。风险社会背景下大规模侵权不能被单一侵权所涵盖,侵权法应当确立其独立地位。作为一类新型的侵权行为,大规模侵权应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且是一种更为严格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0.
企业责任社会化是一种必然。一个企业既要对自己负责,这是企业的基本责任,同时也应对社会负责,因为企业的一切行为都与社会的各个层面相关联,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责任社会化取向的功能越来越凸显,社会也越来越需要企业对社会的责任。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功能性分析,可以看出,作为社会重要组织的企业应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但企业社会责任风气的形成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企业、政府和社会都应当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做出积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可以说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反就业歧视立法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反就业歧视立法是保障人权的内容,是社会正义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借鉴国外成熟的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单性的《反就业歧视法》,以保障人权,促进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 我国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依靠经济扶持和就业安置手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基本保障了残疾人就业权利,并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残疾人就业格局.但由于就业保障理念滞后、就业保障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残疾人就业难依然存在.应转变残疾人就业保障理念,重视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从扶持安置向能力开发转型.要建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家庭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体系,以能力开发为导向构建以职业培训、职业康复和扶贫开发为核心的残疾人就业扶持机制,并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以配合和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转型,进而营造残健融合的就业环境,有效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承认思想是经历了青年黑格尔时期、完成向唯物主义转变时期、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唯物史观确立之后四个阶段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对“社会承认丧失”的批判、“社会承认诉求”的肯定、“社会承认理想”的憧憬构成了马克思社会承认思想的基本内容。追寻社会正义是马克思社会承认思想的理论旨趣,为实现社会治理正义提供了价值理路,即消除对社会承认的漠视以维护社会正义,优化物质利益关系以保障社会正义,促进制度优化与心灵安顿以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部分普通民众进行的"公民公平感"问卷调查表明,人们在司法、医疗、住房、就业、教育、尊重和户籍制度等问题上,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过去与现在、地区间与行业间,都对社会有着基本的认同与公平感受以及较强的纳税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在引起不公平感的诸多社会现象中,人们对普通百姓看不起大病重病、贫富差距拉大和普通百姓买不起房三大问题意见集中,并把对抗大病风险的医疗保障、缩小贫富差距和调控房价等方面的责任与期望赋予了政府。  相似文献   

15.
张国强 《晋阳学刊》2008,3(1):50-53
社会公平、社会平等和社会公正概念相近而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社会公正观的核心内容。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革命家都对社会公正进行过理论探讨或革命实践。社会公正观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科学的社会公正观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保障经济繁荣的迫切需要、建设政治文明的必要前提和影响教育发展的伦理要素。  相似文献   

16.
从民生问题论社会公平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涉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两大问题,而公平的实质即利益分配问题,人民大众对民生的满意度如何是与一个社会的公正度密切相关。在改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人们的不满意度较高,其核心是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公平,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大力发展经济,如此社会公正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孙学华 《学术探索》2012,(11):40-43
精神病人社会保障方面的专门立法尚缺,在鉴定、收治、管控和治疗等各个环节也存在不足,精神病人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大量存在,导致精神病人被伤害和精神病人损害社会及他人权利的隐患已成为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对精神病人实施特殊保护,重视精神病人的社会保障权,建立多元化的保障和防控体系,减少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公平一直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是热点问题。许多国家都积极地从法律、制度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建构适合自己情况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基于对国外社会公平保障的理论溯源和制度考察.推进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必须切实着眼当今中国实际,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确立正确的社会公平保障理念,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稳定一直是最为普遍关注的一项课题,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司法公正本身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具体地说一是指司法机关对诉讼当事人作出的裁决或处理结果是公正的,二是指诉讼活动的过程对有关人员来说是公正的,或者说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从司法公正的含义、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切入,以司法公正作为执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础,作为社会发展的前题和途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最后的"关卡"为视角,对如何通过司法公正促进社会稳定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认知增强技术与社会公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伦  高佳 《云梦学刊》2010,31(1):66-69
认知增强技术旨在提高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机会平等的重要基础,因此认知增强技术与社会公正问题密切相关。认知增强技术涉及的社会公正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认知增强技术与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机会平等问题、非治疗目的使用中的公正和强制问题、认知增强技术使用中的代际公正问题、认知增强技术使用中的区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