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职业》2006,(Z1)
目前,职业教育界在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努力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等方面已形成共识,但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促进职校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重视不够。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及行为方式的作用逐步完成学生人  相似文献   

2.
邢向荣 《职业》2012,(14):106-107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面对层次复杂的职校生源,职校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任重而道远,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双丰收,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担当和社会责任的价值理念 有别于西方福利国家和我国传统社会管理的理念,新加坡在社会管理与服务各领域充分吸纳中西方文化优秀成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全新的价值理念。新加坡在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过程中,特别注重“软件”、“硬件”之外“愿景与价值观”的“心件”建设,  相似文献   

4.
梁春生 《公关世界》2008,(12):40-42
企业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英文“Corporatecultures”,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组织文化或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价值体系指导下所选择的那些普通的、稳定的、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一般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五个要素。在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没有明确提出来之前,诸如松下公司也在对自己的员工进行“生产报国、光明正大、亲爱忠诚、奋斗向上、遵守礼节、顺应同化、感恩图报”等“松下七精神”训育。  相似文献   

5.
方肃 《职业》2013,(32):108-108
在职业院校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必需的理论、技能知识,是现代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国内现状对职校的有效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效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和”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之一。“和文化”在儒家思想阐释和衍发下,显示出了独特的内涵,并在社会、生活、教育、政治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宣传和运用。儒家“和文化”的认知情况,反映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用“和文化”加强大学生教育有利于道德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连凤 《职业》2016,(28):48-51
班级建设实质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的激励、唤醒与鼓舞.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职校生班级建设内容梳理开始,发现规律、找出重点、以班会为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并基于当前职校生心灵困境和班级建设困境寻求突破,运用积极的班级建设策略,以体验式活动形式在班级的不同阶段设计针对性活动,着重对体验式班会活动的设计技术与流程重点解析,以使班主任有效掌握和运用,从而将班级建立为积极组织,营造全班同学的积极关系、保持其积极情绪,在多次的心流体验中集体共成长.体验式活动班会的创设,旨在以体验激发情绪,以行为改变认知,以习惯积淀品质,逐渐内化为职校生更多美德和积极心理品质,点亮职场人生.  相似文献   

8.
深入考究“言语”“文化”和“教育”概念,我们发现文化学意义上历史地凝结成的应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行为技艺,和教育学视域中生命个体历经民族言语作品的感染、熏陶、浸润以及唤醒而在人之为人的言语智能向度逐步社会化的进程,都可用“言语文化”来概括。反观教育学范畴“语文”概念所表征的存在,其本体,正是“言语文化”。“言语文化”是观念化地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9.
张永亮 《职业》2017,(32):83-84
职校生目前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让职校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职校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提升职校生的文化素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武勇 《职业时空》2009,5(10):133-134
“抱拳礼”作为中华武术的常规礼节,深受习武人的喜爱,但对其所体现的深刻文化内涵,却少有人知。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抱拳礼”丰富的文化内涵做了深入剖析,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推动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的背景下,将文化场景理论作为分析研究工具,从公共文化空间、文化实践活动、人群与文化观等三个维度,分析当前连云港城市文化场景的现状,探讨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的短板与桎梏,提出推动连云港文化建设的四条路径,加强本土文化宣传,提升公众城市认同;推动地区资源整合,增强文化集群力量;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供高质文化产品;文化政策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三资”企业青年所处的生存和文化环境比较特殊,与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青年不同,他们生存在国家体制之外,并直接经历和体验到各色各样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环境,使得“三资”企业青年难以认同社会所期望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导向,缺乏据以认识社会、把握人生的科学价值标准,对各色各样的外来文化缺乏判断力,对一些不良思想和观念是非不辨、良赛不分。一、存在的问题(1)从生存方式来说,体制外的生存方式使“三资”企业青年与国家体制、政府机构缺乏生存上的有机联系,行政、道德、经济等在体制内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狄敬旭 《职业》2014,(24):64-64
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在职校生中的使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手机网络化丰富了职校生的业余生活,也给技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可低估的影响。如何因势利导让手机在职校生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在本文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也是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校园节日文化以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其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由学生参与的文化、体育、思想教育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校园节日文化的开展,有利于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调动高中生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参与性,“寓教于乐”。通过对PQ学校的调查研究表明:校园节日文化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思想道德和健全的心理,是提高高中生思想道德、智力、心理等德育水平较好快捷的方式,是构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他的”价值仍然是一切价值的判断标准,并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他的”就是“她的”,“他的“成了“我们的”……人们似乎因为习惯于这样的性别文化而只能抱以接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唐欢 《公关世界》2023,(5):58-60
新时期,推动Z世代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不仅对于型塑年轻一代的党史国史观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而且对于红色文化的高质量传承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Z世代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深谙互联网技术,尤其习惯于“去中心化”“人人皆有麦克风”的传播方式。湘潭红色文化近些年来在传播实践中突出表现为传播方式单一,内容同质化,文旅融合不够等问题。在十四五期间,湘潭努力补齐红色文化传播策略上的短板,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富矿”的优势,寻求与“Z世代”传播习惯相契合的最大公约数,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Z世代的心。  相似文献   

17.
李晓凤 《职业》2013,(35):95-95
随着新一轮职校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和深入,职校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实施教学改革:一要更新教学理念,二要整合教学内容,三要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18.
顾婷婷 《职业》2013,(32):134-134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对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职校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学习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分析职校生学习行为模式会如何影响学习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杨丽花 《现代妇女》2014,(10):167-16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所蕴涵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智慧、情操境界等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努力走出单一的教育模式,积极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青年女性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父权和女性主义相互协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青年女性如何处理和回应以上两种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要求的张力。研究发现,整容女性使用了“符合科学的标准”“适当的整容次数”“不是整容的整容”三种文化策略,来进行象征性的划界实践,最终区隔出“自然脸”和“网红脸”两种取向。通过指认“网红脸”是父权文化的产物,整容女性经由“自然脸”得以归属于想象中的、具有反抗性的身体。然而,这种以身体实践的方式所达成的对于传统性别规范的破除与自我认同的重建,最终却造成了整容女性新的自我分裂。她们借由划界工作所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们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女性自我“赋权”的理论提供了本土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