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和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小说创作是在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中形成的,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学在特定的时期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和深化。然而,新写实小说创作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的创作观念与法国的新小说派甚为相似,在创作的手法中,又汲取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一些艺术技巧,使新写实小说的创作迥异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在显示了现实主义的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展示了现实主义在当代文坛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新写实小说与现代西方纪实小说同属现实主义文学大范畴下的两大小说类型,二者在创作形成过程中鲜明地表现出相同或相似文类的构成因素以及构成心态和表现方式、技巧上的异同。比较阐析这两大小说的"异"与"同",力求探寻现实主义文学在现代中西方小说文坛中的某些发展特征或实质。  相似文献   

3.
香港文坛的一员宿将刘以鬯 ,创作了取自古典题材加以现代诠释的“故事新编” ,以现代人的感觉、观念和新的手法重新剖析和审视传统的古老故事和神话传说。作者强调形式是文学的本质 ,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 ,巧妙而自然地运用到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创作之中 ,使其意蕴深刻 ,颇耐咀嚼。他以旺盛的创造力、不竭的想象力给予小说新的生命和希望 ,并在题材、结构、语言等方面表现出卓越的创新精神 ,为香港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上,电影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电影文学样式.它既为现代电影的创作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电影文学增添了新的题材内容和创作样式.因此,现代电影小说的创作状况及其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应受到关注与重视,并予以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期,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广泛传播,在西方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中国进步作家,置身于时代洪流,创作出一批杰出的长篇小说,中国文坛出现了长篇小说的繁荣。这些小说体裁、题材、主题、创作风格及艺术手法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从文学体裁、题材的变化,看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交流的产儿,使得西方世界经历了几百年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临近2000年,都市文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都市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景与农村题材小说形成了“一个二元并存的基本文学格局”,这是现代都市文明与都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以都市生活为题材的文学历史源远而流长,20世纪它在现代都市文明背景下更是波峰起伏,断续发展.本文将对中国20世纪都市小说的流变轨迹、题材衍变作一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8.
罗淑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一位在小说创作方面极有成就的青年女作家。但因其逝世过早,长期以来对这位作家及作品缺乏应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将罗淑的小说创作放在三十年代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指出,她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四川农村的真实面貌,为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对罗淑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许多小说创作表现出一种新的创作潮流,它们在题材的选择上、人物复杂关系的多层面上、所体现的审美意义上都与80年代末的"新写实主义"有不同之处,是一种"新现实主义"。它试图突破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找到一条理想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真实观遭到了先锋派创作的新写实小说的挑战,真实性观念在两股新的文学潮流里被赋予了崭新的涵义。三种小说艺术真实观共生共荣,左右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的想象空间和叙事走向。  相似文献   

11.
艾芜是30年代初期崛起于文坛的左翼青年作家。他的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流浪汉”文学走向了成熟。活跃在他作品中的那些风姿独特、色彩鲜亮的漂泊者们,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真正的流浪汉形象。同时,这些作品及人物形象,也构成了艾芜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之一。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描写流浪者的文学,是许多作家取之不尽的丰富的创作题材之一,从十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到20世纪高尔基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作家李劫人有一系列以民国时期四川匪盗为题材的小说.和传统文学中的匪盗想象有所不同,他的匪类题材小说没有侠匪义盗的浪漫表现,作为"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创作,它们严肃而具有批判性,完全是时代的反映、文学的自觉,体现了新文学关于"人的文学"的理念追求,尤其是代表作<死水微澜>历史地反思了匪性精神作为民间文化力量在历史转型时期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违背传统惯例,建立了独特的空间形式布局,为西方现代小说树立了新的范型.本文从文本分析入手,分析了小说的结构布局的空间性,论述了这种空间性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场景并置、重复叙事,并探讨了((尤利西斯》的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及其对后现代主义创作和小说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的小说创作观念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文体实验的积极延续、写作方式向极端个性化方向更迭、现实主义衍变新貌的不断深化。鉴于这些新的趋向,大陆的小说创作迫切需要重建文学的理想、高张文学“精神抚慰”的功能。重建的可行路径既不是对既定社会政治目标之类共同理念的图解,也不是一门心思猎取别人尚未写到的奇特题材,而是作家和文学编辑家、出版家们潜沉到当下社会生活的低层,去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普通事物身上那些真切自然、新颖感人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吸取了十九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尤其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由此形成了他自己的中国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鲁迅是我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卓越奠基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开创人。但鲁迅的现实主义如同他的世界观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反映着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发展历史。过去,在鲁迅研究中,人们注意从各个角度去发掘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深刻性和彻底性,但还少从鲁迅小说思想和艺术方面去阐述他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因此就难于把握鲁迅小说现实主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质,以及它们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小说是印度20世纪文学中的重要构成,其发生、发展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各时期的创作成就分别以泰戈尔、阿葛叶与布特代沃·巴苏和"新小说派"作家群作为代表.泰戈尔实现了印度小说叙事手段的现代性转型;阿葛叶和巴苏为印地语、孟加拉语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的"新小说派"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表现手法,融合本土小说叙事基因,强化现代性诉求,坚持立异标新,对印度文学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强劲的势头突破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把文学作为政治工具的束缚,在文艺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开放初期,以王蒙为代表的一批中年作家最早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运用到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紧接着,刘索拉、徐星等青年作家以更新的创作形式引起了文坛的瞩目。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后新潮小说的出现,形式主义浪潮开始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全面的颠覆,他们提出的"原始态"、"零度情感"、"自然人"、"本能主义"、"陌生化"和"语言崇拜"等原则已经使文学创作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8.
余华前后期小说中比喻的变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小说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最为新奇、怪异的一批比喻,开辟了比喻新的空间和新的视野。同时,以1989年为界,他的创作也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型;两个时期的比喻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认真分析余华小说前后两期比喻的差异,一方面可以深入考察余华小说比喻使用的根本特点,另一方面,通过两个时期的比较,也可以更深入研究余华比喻创新的原因与基本理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俗小说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民俗与小说结缘这一文学现象 ,2 0世纪的文学史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从不同角度将其称为“乡土文学”、“地域文学”、“田园小说”、“乡镇小说”、“农村题材小说”等。本文认为 ,“现代民俗小说”作为一个创作倾向术语 ,可以概括民俗与小说结缘这一文学现象 ,可以涵盖上述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 ,并在文学史上有其形成和发展的特定成因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大师,林纾在对其作品进行译介与研究的过程中,对其现实主义创作特征颇多体会,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推介。林纾在翻译狄更斯小说的同时,以现实主义为中心,对狄更斯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探讨,牵涉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的社会作用以及叙事艺术等很多基本的理论问题,在当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