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一种更人性化的监管方式,是通过关注青少年的犯罪人群,改善其处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一种措施。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发展比较缓慢,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论述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意义,分析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社区矫正是通过社区组织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社会化教育,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使其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的过程。社区矫正的过程、社区矫正的效果取得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青少年自我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当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近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A是安徽省某县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对A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状况的分析,社区矫正工作者对A进行了4个月的社区矫正,A从思想到行为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案例的增多,采取严厉刑罚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已经在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实施,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这也导致矫正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有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并找出相应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脱离犯罪氛围,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青少年失足与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问题成因是内在心理特点和外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人性化、柔性化的介入手法,可以通过个案服务、社区矫正服务和倡导性社会工作等方法有效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失足与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日渐上升,为了避免青少年受到监狱暴力以及“交叉感染”等伤害,目前采取人性化方式将他们放在社区中进行矫正。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社区矫正作为国际刑罚执行的新的发展趋势,对罪错青少年的社会回归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利用社区矫正这一新的理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罪错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创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痼疾”,其犯罪行为是不良心理的外化体现。作为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重要手段的心理干预对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再次犯罪具有重要价值。大量研究表明,在社区环境中,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通常建立在主观的信念和零散的经验之上,由于缺少矫正效果的相应证据,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有鉴于此,文章通过Meta分析产生的系统评价结论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证据,并希望通过完善社区矫正法制建设,构建科学的心理评估与精准矫正机制、持续性干预的经费激励机制、多方社会力量协同的参与机制等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正机制,将研究证据广泛应用和推广至社区矫正司法实践,提高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制度根基有三:一是社区及功能理论,二是新派理论,即刑事实证学派社会责任理论,三是刑事理性。社区矫正的事实基础在社区,社区的教化功能是矫正得以顺利实现的保障。现阶段中国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组织、协调,社区参与、矫治、帮扶的矫正模式,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社区矫正自身演变的轨迹。新派理论主张通过矫正实现对犯罪的预防,在犯罪处理对策上注重将刑法刑事政策化,其与社区矫正之间是根与叶的关系,后者生发于前者。刑事理性把人当成人与使人成为人的观念影响着社区矫正的正确走向,是社区矫正的价值归属。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社区矫正已成为普遍适用的司法和执法形式,尤其对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项目形式多样,针对性强,且极为完备。因此,了解美国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项目,对于我国加强和完善对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特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这四个方面。多数学者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来概括犯罪特征,并从网络、社会环境、文化与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净化社会环境、刑罚矫正与有效社区管理等预防和治理措施。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作为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倍受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关注。在我国,随着社区矫正试点的推广与运行,社区矫正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刑罚方式。社区矫正这一理念本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受到刑法谦抑思想、犯罪的人格矫正理论、犯罪标签理论、复归理论以及"大社会"观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借助社会力量来控制犯罪,改变了以往国家单一的犯罪控制模式,实现了由一元向多元犯罪控制模式的转变。但囿于我国社区矫正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对社区矫正目标即改造罪犯的单一性认识,导致我国社区矫正犯罪控制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为此,有必要以系统论为指导完善以社区矫正为中心的相关法律,以恢复性行刑为理念吸收包括被害人在内的其他社会人员参加社区矫正,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犯罪控制之社会控制与法律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行刑社会化思想的导向下,西方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尝试用最有效、最人道、最文明的方式处理犯罪和犯罪人,社区矫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刑罚执行方式和罪犯处遇模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社区矫正日趋完善,成为矫治罪犯的首选方案,适用社区矫正的人数已经超过监禁人数,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购买服务”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组织化的参与径路。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对我国社区矫正实践的意义在于:弥补国家投入的不足;将社区矫正服务的提供和生产相分离,使矫正机构可以真正成为服务质量的监督者和负责人;推动全国社区矫正服务标准化;促进社区矫正平衡发展问题的解决。当然,购买社区矫正服务也存在腐败、过度市场化、供给匮乏和监督不力等风险,应当通过制度进行防范。为此应当对承接社区矫正服务的社会组织主体资格进行限制,为社区矫正服务的“市场化”划定界限,构建矫正机构固有核心职能的“负面清单”制度,积极弥补“市场化”缺陷。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兴刑罚执行方式,在推动中国刑罚执行制度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为女性罪犯的矫正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女性罪犯改造已经与社区矫正模式衔接,但是由于女性犯罪动机类型的不同,在社区矫正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原女性罪犯改造模式与社区矫正模式整合,是女性罪犯社区矫正模式发展和完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社区矫治的本土模式和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社区矫治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制度创新;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专业手法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治是实践创新,两者的结合是符合国际青少年工作发展的大趋势的。本文从青少年问题和青少年犯罪出发,分析了青少年社区矫治三种本土化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从社会工作的职业导向、价值前提和实践理念展现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社区矫治的介入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海南黎族聚居地区推行社区矫正制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犯罪本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结合犯罪矫正的民族个性特征,充分利用其本土规范中的积极因素,在充分尊重其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前提下,灵活设计社区矫正方案,规范矫正行为,实现传统矫正模式与社区矫正的有效融合,使社区矫正制度在黎族聚居区发挥出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是由于家庭监护的暂时缺位、社会管理的不到位、学校教育的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造成的.为此,文章分析了现代新型城市社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社会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希望通过社会控制这种方式,来预防和减少城市社区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0.
彝族聚居区传统矫正模式与社区矫正的融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彝族聚居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就犯罪问题而言,在犯罪主体、犯罪形态、犯罪心理和犯罪控制等方面都呈现出有别于内地的个性特点,而与之相关联的犯罪矫正也在不同程度上受族群环境、传统处遇、地域差异和民间习惯法的影响。在彝族聚居区推行社区矫正制度,需要考虑犯罪本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内地的差异性,并结合犯罪矫正的民族个性特点,实现传统矫正模式与社区矫正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