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主体哲学自古希腊隐秘的开端到哲学的后现代时期贯穿了西方哲学的历史。其中,胡塞尔和尼采对主体哲学的发展有着独特和卓越的贡献:胡塞尔通过他的先验转向完成了从“意识主体”的向度构建主体哲学的最终可能性,实现了一个二千多年柏拉图主义的理想;而尼采则通过他的强力意志形而上学从“身体主体”的向度使“现代”(西方形而上学时代)趋于完成。而这种完成,按照海德格尔的话说,是以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而达到的。在此基础上,现代哲学进展到后现代时期时,对主体是否退隐的争论愈演愈烈。但是,不论争论的结果如何,“收敛的主体”形式似乎已成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权力意志主义、超人的理想模式、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这三方面阐述了尼采思想的主要观点。文章认为:尼采的哲学和叔本华的哲学相似之处是从批判康德哲学开始的,但尼采改变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说”,提出了“权利意志说”,并强调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尼采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贯穿于他的全部成熟著作中的一个主题。文章对尼采哲学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和糟粕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克尔凯郭尔、尼采和维特根斯坦为例,探讨了叔本华与西方现代哲学的关系.克尔凯郭尔和叔本华一道批判了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神学,开创了现代人本主义.尼采通过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造为权力意志,彻底批判了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维特根斯坦在叔本华的影响下,从语言批判的角度否定了传统哲学.因此,叔本华哲学是西方哲学背离传统、走向现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在所谓“后现代哲学”中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尼采曾经把他自己的哲学界定为“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但尼采对柏拉图的激烈批判与反驳,恰恰证明柏拉图哲学对他的巨大影响;通常认为“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发现,但实际上柏拉图对这个“发现”早已有所发现;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都遗忘了“存在”,因此,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问题,就是要回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西方哲学的源头上去,以他们已经赢得的东西为基础,将他们未竟的事业推向前进。这表明,柏拉图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5.
尼采根据他的“意志”的基本哲学思想 ,使经验的“道德谱系学”得到升华 ,进入哲学的层面。尼采的“道德谱系学”一方面否定康德由“实践理性”悬设的绝对“善良意志” ,揭示了“善—恶”的历史内容 ;另一方面强调“意志”作为价值的“创造者” ,其本身就拥有“评判权” ,而无待“上帝—神”的“最终审判”。在这种意志哲学的基础上 ,尼采区分了“强者”与“弱者”两种不能转化、不能沟通的“意志” ,它们具有不同的“道德谱系”。尼采无情地鞭笞了欧洲“奴隶—弱者意志”的泛滥 ,揭示这种意志在“谱系”上之低下。本文努力从哲学理论的层面 ,阐述尼采“道德谱系学”的内容实质 ,并试图指出这个学说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尼采和罗蒂都是西方知识论传统的批判者,都否认存在与价值无涉的客观中立的知识;但同时尼采和罗蒂具有不同的哲学气质.他们在哲学上的共性和差异典型地表现在对待隐喻和真理关系的不同态度上:尼采从真理的隐喻起源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不过是一种幻觉;罗蒂则认为隐喻虽不是真理的承担者,但却是真理的候选者,能够通过字面化的过程获得真理,这不仅是知识更新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罗蒂用实用主义的乐观主义改造了尼采意志主义的虚无主义,从而使得隐喻和真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古希腊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认为苏格拉底从“如何”向“是什么”的问题转变,导致了以假定为基础的柏拉图理念哲学,从而使形而上学在形成之初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西方现代哲学家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所谓形而上学的终结,批判和否定了柏拉图的理念哲学,表现出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呼应。但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是简单地回到古希腊哲学的开端,而是企图克服形而上学的困境,并由此展示出一种新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尼采哲学主要包括三大相互联系的部分:价值重估、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而其中权力意志论是尼采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其他两部分的基础。所以说,只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思想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尼采的哲学,并了解其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尼采的"永恒轮回说"和古希腊哲人赫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历史循环论"并非一回事,切不可将两者等同。要了解尼采"永恒轮回"的真实意义,只有通过对其超人哲学的准确了解才能把握。尼采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是真理,但人"不能靠真理活着",这就要把"意义"赋予人生,全部人生意义是建立在人可以创造出一个人比人更高本质的"谎言"基础上的,有了这一目标,有了这一对人生意义的评价,人才能勃发出强有力的生命意志,才能创造和自我超越。当然,无论我们怎样宣扬人生的意义,但人难免一死,为了消除人对死亡这一必然的恐惧,并作为对"强力意志"解释的补漏,尼采提出了"永恒轮回"思想,目的是为了证明生命意志的丰盈和生命的不可摧毁。"永恒轮回"实质上是一句尼采让自己和别人相信"人和永恒结合在一起"的善良的"谎言"。  相似文献   

10.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把世界的根本理解为“权力意志”,其目的是想表达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和提升的特征。尼采笔下的权力意志具有非主观的实在性、追求自身力之保持或增长的能动性以及价值关系性。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原创的权力意志和颓废的权力意志,这一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尼采的哲学—伦理学的价值论特征。“权力意志论”的积极意义在于感性能动地理解世界,恢复了“价值创造”在世界中的地位,否定了幸福主义意志论的被动性和理性主义意志论的抽象理智性;其根本局限在于无视客观世界的多样性,陷入了抽象的还原主义和唯意志论。  相似文献   

11.
遏制还是张扬人的动物本能,是政治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尼采是现代世界中张扬人的兽性本能的主要思想家。作为尼采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权力意志”既是其想象中的“超人”的本质要素,也成为他重估人类价值的基本标准。尼采公然主张人类是野兽、民众是“群畜”、道德是骗术、民主是劣治、平等是谎言、历史无正义、强权即公理、不要工作要斗争、不要和平要战争。尼采政治思想的实质,是企图借“权力意志”,彻底摧毁基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之上的现代政治价值。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那些为人的邪恶本能和专制独裁进行辩护的理论最终必然在实践中破产。虽然如此,尼采“权力意志”的梦魔仍会迷蒙不少人的眼睛。一旦统治者着了“权力意志”的梦魔,那就将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对此世人仍须有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2.
尼采用"语言即是修辞"的观点,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根基,推翻自柏拉图到笛卡尔以理性居首位,视语言为工具的传统。尼采重新阐发真理形成以修辞为手段,颠覆柏拉图真理高于语言艺术的观点。尼采认为逻辑概念的语词所指的真实与日常事实并不对等,从而批判亚里士多德的矛盾律思想。尼采通过颠倒主谓语法的因果关系,揭示笛卡尔语法奴役思维的弊端。尼采对西方传统语言观的批判,对探讨尼采语言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尼采指出,孤立抽象的真理并不存在.真理是完全拟人化的,是一群活动的隐喻.他批判以往的哲学和宗教将真理确认为是存在或上帝本身,揭示二者所谓的真理都有其禁欲主义道德根源,从而反对这种真理的暴政.人们以求真理的意志只是去获得对存在物的信仰,却没想到去创造一个应当存在的世界,而只有创造性的强力①意志才能使得一切都在生成中永恒地回归.艺术作为颓废的哲学、宗教和道德的反运动,它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艺术家具有生产性和创造力,艺术赋予人真诚的幻想和信念的快乐,因为艺术是以谎言的形式来讲述真理.  相似文献   

14.
在尼采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尼采哲学是“非体系的”或“反体系的”,因而拒绝对其进行体系化的解读。然而,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之间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有必要找出尼采思想尤其是其“重估一切价值”的内在统一性。从世界和万物的“实然”即权力意志出发可以总结出尼采的存在论。同时,由权力意志还可以引申出视角论,因为所有权力量子在相互斗争中都试图统治彼此并将自己的视角强加给他者。视角论否定绝对者和世界全景,这必然会导致虚无主义。从永恒轮回学说和超人理念入手,尼采试图在价值论上克服虚无主义,以此重估一切价值,批判传统哲学和基督教道德,强调差异、等级秩序和主人道德。  相似文献   

15.
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了“权力意志”、“超人”哲学,肯定人的本能冲动,他虽承认“女人是真理”,但却同时持有“反女性主义”观点,认为女人应附属男人,女人争取独立、追求解放是自身的堕落。而刚出版便引起轰动的小说《觉醒》(凯特.肖邦)中女主人公艾德娜自我不断觉醒,以本能冲动行事,符合尼采所崇仰的“意志”和“超人”,这是尼采所崇拜的,然而这也是对其“反女性主义”观点的破坏、对其“伟大”思想的自我解构。  相似文献   

16.
尼采“权力意志”思想探析肖永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尼采是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在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发展为权力意志论者,他的这一主张又被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承继。他的哲学主张,在他活着的时侯并没有引起哲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哲学中的经典名著,曾经吸引了历代思想家的关注和阐释。尤其是柏拉图关于真理的三个比喻,更引发了诸多研究和不同的解读。本文在细研这些比喻的基础上提出,柏拉图的真理观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也有其积极意义。文章并结合尼采对柏拉图的批评,提出了后现代语境下对于真理的认识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德勒兹对权力意志的论述是其整个尼采哲学诠释的核心。德勒兹运用力和差异等基本概念,对权力意志学说进行了精辟的解释,澄清了许多关于权力意志的误解,并从以权力意志为核心的尼采哲学中挖掘出了大量发展其差异哲学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尼采悲剧理论可以追溯到希腊悲剧。在悲剧起源问题上,尼采以日神的“恬静”与酒神的“醉狂”经希腊人意志活动而结合来解释“悲剧的诞生”;在回答如何对待痛苦死亡这一哲学终极问题上,尼采改造了叔本华哲学,将人生的悲剧性与希腊乐观的人生态度调合为一;通过对悲剧“音乐精神”的分析,尼采张扬了非理性主义,显示出西方哲学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尼采颠覆了传统柏拉图主义的“两个世界”学说,代之以新的“两个世界”理论。同一个世界在他那里被分为了深层和表层这样两个层次,居于深层的是权力意志的世界,附于表层的是外观世界,而通过权力意志的透视,外观世界从深层世界中涌现出来。就尼采仍把世界一分为二而言,他的世界观依旧是一种柏拉图主义的世界观,当然,这是一种经过转换,改装了的柏拉图主义世界观,即颠倒的、内在论的而非超越论的柏拉图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