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轼文人集团诗词书画的综合艺术观念深刻影响了宋代题画词的创作,“诗画一律”的思想促进了宋代题画词的兴盛,而诗词的体制分野、“墨戏”思想的流行也使宋代题画词的画作题材选择、内涵挖掘、人文意象的象征意义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从另一个角度发现诗、词的不同风格体制特征。  相似文献   

2.
题画词是指为特定的画面而题跋,咏叹或唱和的词,可分为自题词、他题词、跋画词、咏画词及同题画相关的唱和词五种。宋代约有题画词人60余家,题画词作160多首。从题材内容上而言,宋代题画词主要可以分为题人物画词、题山水画词和题花鸟画词三大类。宋代题画词的兴起、发展乃至繁荣是宋代尚文重画的社会风气,词由应歌向纯文学演进和题画诗文等因素交错渗透影响的结果。探讨宋代题画词的融通与开拓,有利于加深和丰富我们对宋词乃至宋代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姚燮作为道咸时期的文艺巨擘,其题画词在道咸词坛上颇具典型意义。姚氏题画词以抒情为主,涵纳了人生失意、爱情追思、山水情怀、文艺创作等深刻丰富的思想意蕴,在艺术上亦臻于清空醇雅、微婉含蓄、词画通融的骚雅微婉之境。姚氏的题画词创作,对晚清东南及京师词坛的题画词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题画词     
受题画诗的影响,北宋出现了题画词,但至宋末的张炎才开始大量写题画词。元代题画词写得最多的是张翥,值得注意的是卢挚的《六州歌头·题万里江山图》。明代是题画词的发展时期,题画词空前的多,而且出现了题画词的组词。清代是题画词的极盛时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作。约略来说.题画词的特点是:和时代脉搏一般有距离;和词人思想感情的联系有的比较紧密;有的题画词还表达了作者绘画美学思想;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表现方法。900多年来的几千首题画词中不少是应酬之作,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李清照的研究资料中,前人对其词及《词论》的研究颇多,而对其诗词这两种文学样式的比较研究偏少,本文就其诗词思想性加以比较,探求二者在同一作家笔下的风采,进而认清其诗词创作的内部联系和内在精神线索,展示作者整体的思想内涵及人格魅力。 一、李清照诗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的诗在宋代很有名气,“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是  相似文献   

6.
清代在词学史上被称为中兴时期 ,清代词学是宋代词学的发展 ,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即在总体上表现出诗化的色彩。这就是清人分析词学问题注意探讨诗词的同源关系 ,揭示诗词两种体制间的共同本质 ,以诗的创作规范来要求词表现诗所表现的内容 ,运用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创造诗所标举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词比起诗来,因为“艳科”,“别是一家”、“诗庄词媚”等等观念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对其重视的程度向来是不如诗的。就是在宋代,词虽然执了诗坛的牛耳,成了一代文学的代表。但许多词人的许多词作的写作年代,都没有标识清楚,这说明许多词人都没有像写诗那样去写词。诗词的写作年代不甚清楚,这给阅读和欣赏造成了一定的障阻和困难。所以考证诗词的写作年代便成了研究古代诗词必然进行的第一步的工作。本文仅考证晏殊的《临江仙》(资善堂中三十载),李  相似文献   

8.
北宋经济繁荣 ,词“别是一家”。靖康之难使山河破碎 ,南渡诗人在国破家亡之时 ,于诗中屡写国难 ,词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至姜夔 ,既固守“缘情”传统 ,又融“志”入词 ,因而诗词之思想多有相通。其主要表现 :忧国之嗟、羁旅之愁、不遇之叹等。其相通之因主要是 :文学自身的特征、整合融会的思想及诗词同源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宋代边塞诗词具有异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色,但相关研究不足.宋代边塞诗词的基础文献整理不够,黄麟书《宋代边塞诗钞》等文献有重要价值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宋代边塞诗、边塞词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成果,港台地区和域外学界也有颇多重要的相关研究.对于宋代边塞诗词,系统而有针对性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学及其诗声理论影响着宋代乐学的理论发展与成就,并形成互联互通,较突出的理论是“声词相从”说、“乐为诗作”说和“声转机萌”说。这一融通来自于对先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之诗乐合一观念的解释与发扬。“声词相从”说追求声意相谐,最高境界是“声中无字”“字中有声”;“乐为诗作”说强调乐为诗流、志本声用,并批判了宋代诗学与乐学上流行的“声依永”之观念;“声转机萌”说要求声韵要转换、歌诵需转喉等。这些理论是先秦诗乐合一观念的发展,特别是这一观念在宋代诗词曲乐中声律或声音等技巧层面上的具化。  相似文献   

11.
董希平 《南都学坛》2004,24(5):78-82
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其词的创作的重要特色。而实际上此前词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宋诗的助力。在创作上 ,由于宋代士大夫大多诗词兼作 ,因此宋词发展中借鉴了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技巧 ;由于传媒手段的发展 ,词体的社会功能得以扩大 ,诗词在传播领域也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 ,宋词繁荣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到了宋诗的助力 ,可以说宋词是和宋诗一起走向高峰的  相似文献   

12.
词在宋代兴盛不久,文坛即产生一场关于诗词异同的争论。此后,这一命题便成为两宋词论的核心所在,其它问题或由其派生,或由其引发,与之都有程度不同的关系。这场争论使宋代词论形成了自己的基本体系,并促进了宋词“一代之文学”风貌的形成。在这场争论中,主张词当与诗作一体观和主张词“别是一家”的不同观点形成两大基本派别。前者本文称之为“类诗说”,后者则称之为“别家说”。本文试图揭示这场争论的内容、实质及其历史过程。一词在中晚唐时尚为文人的偶作,在文坛还未蔚为大观。宋初,文人作词仍是“聊佐清欢力,在“文章豪放之士”眼中只不过是“谑浪游戏”而已。但是,随着词的日渐兴  相似文献   

13.
从宋初的潘阆到清末的王国维,历代词论家为改变词为“艳科”、“小道”的观念提出了各自的尊体主张。他们有的取道革新的途径,有的采用复古的方法,却又共同表现出了对诗的回归依附,通过证明诗词同理、诗词同源、诗词同旨、诗词同类等来使词进入可以与诗并列的“言志”传统,最终为词争得了时代文学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14.
燕谷老人张鸿素以其小说《续孽海花》闻名远近,但考其作品,实乃小说与诗词兼善。张鸿有词集《蛮巢词稿》、《怀琼词》、《长毋相忘室词》共一百余首。题材涉及哀叹时事、题书题画、咏物写景、相思悼亡、羁旅思归等各方面,有明确以词写史的意识。张鸿词祖述两宋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词人,典雅中渗透着无尽萧索,反应了常州词派在清末民初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内容的拓展、实际的用途以及传播效果来看,宋代诗词兴盛是以向日常生活靠拢为其助力的,词甚至有了类似于今天广告的作用,而宋诗甚至成为了可以买卖的商品。诗词,在宋代已经不单是艺术了,而是日常消费的一部分,体现出浓厚的日常化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6.
秦观是宋代词坛上著名作家之一,他的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曾受到历代词论家的高度评赞。在当时有“秦七黄九”之誉,后来有“一代冠冕”之称,虽不无溢美,但究竟还是一位在词史上发生过一定影响的重要词人,是值得研究的。少游是一个严守诗词疆界的人,因为生活经历的影响,早年曾缘社会风气出入行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200篇题画文,相对于他的157首题画诗、1首题画词,不仅数量优势十分明显,而且在思想含量和学术文化上更为重要,其绘画题跋诗文因被收入各种文集而保留了珍贵史料,使后人尽管无缘画作,却能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其题画文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豁达高远的意境,浓缩了华夏民族绘画的空间意识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生命美学主题。  相似文献   

18.
诗馀考     
作为后起的词的名称,“诗馀”所引发的争议是最多的。不同的认知角度带来了不同的价值判断。考察诗馀概念的形成轨迹及其内涵的变化,认为对于“诗馀”之“诗”和“馀”的不同解释,不仅带来了关于词的起源上的观点分歧,也体现了不同的对于词的体制方面的认识特点以及对于词体的尊卑观念。所以考察诗馀概念,既是梳理诗词文体的流变关系,也是对于古代文学观念的一种文体学考量。  相似文献   

19.
词的发展步履艰难,先是经过了几百年的涵养,最后才乘着西蜀和南唐两艘小船,在风雨飘摇中,摆渡到了宋代社会这个“大海洋”中.经过宋代词人的推陈出新和苦心经营,终于蔚成大国,跻身于姹紫嫣红的宋代文坛.那么,宋代词人又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创作指导思想支配之下迈着艰难的步伐去完成时代所赋于的“任务”呢?从总体倾向上看,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其一为自歉、自谦、自嘲和自责式的词体论,其核心是“词为小伎”和“词为诗余”论;基二是“自是”式的词体论,其核心是“词别是一家”和“倚声”说;其三是“自尊”式的“词为诗之苗裔”论.这三个系列各有秋千,鼎足而峙,所持的见解和代表的倾向各不相同,构成了宋代词论家有关词体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词,锤炼得当的字、词,成为整个一首诗词的“诗眼”、“词眼”,在关键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传神作用,使得整首诗词生动而富于情趣,诗意精炼而意境大增。本文试从古人诗词名句的欣赏中,归纳“诗眼”、“词眼一带给整首诗词精妙意境的作用,进而探讨古诗词锤炼“字眼“、”词眼“的一些技法,以便我们能够在古代诗词鉴赏中.真正把握其深刻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