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劳动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自身,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互助关系,尤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将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价值坐标。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自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人类将进入完美的自由王国,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真善美统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确立生产力标准的最基本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力量,而且是人类社会自我改造的力量,它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与现时代的人们不一样,马克思对作为生产力中心的人始终给予足够的重视,他说:“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人作为生产力主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人是创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改造劳动对象的主体,而且根本在于:人的发展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是满足人的主体需要和实现人的主体本质的手段。在创造外在财富的过程中,人的个性、才能及各种主体本质都得到发挥和发展。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才强调说:“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可见,生产力是一个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系统,一个在改造自然中实现和发展人的主体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正义观立足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其精神实质与价值旨趣旨在于建立自由平等、科学公正、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社会制度。马克思从不同方面,尤其是从社会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的维度,进行了充分的科学论证,为正义社会的实现问题建构了切实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古文化 《理论界》2010,(10):85-87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主要方面。在生产方式这个综合体中,生产力和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是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事物而存在的。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物质力量,它的实现和发展依赖于它所存在的社会条件。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它并不直接表现生产力,它是生产力赖以实现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生产力运行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5.
劳动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自身,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互助关系,尤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将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价值坐标.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自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人类将进入完美的自由王国.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真善美统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根据现行观点,还可以表述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简言之,生产力本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人类通过劳动付出自身的体力与智力,并且借助生产工具改变、调整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尽管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是相互依存、不可孤立存在的,但是各个要素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平分秋色”,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  相似文献   

7.
站在社会系统之上从人与自然的系统来看生产力,生产力是一柄“双刃的剑”,具有两重性。它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人类提高了征服、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给人类提供越来越舒适的物质文化生活享受,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巨大生态灾难,把人类置于毁灭的边缘。生产力的二重性映现在生产力历史的发展中。生产力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应当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起点开始。在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古代原始社会里,人类并不生产食物,而是靠狩猎和采集野生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大自然慷慨提…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然界是人通过实践创造的生活世界。人对自然的实践必然体现人对生活,对自身真、善、美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正义境界。与人的完善和发展相适应,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体现为三个基本阶段:人对自然的依赖性阶段,人对自然的独立性阶段,人对自然的自由性阶段。当代人与自然关系正处在从反思“独立性境界”向追求“自由性境界”的历史转折关头。人与自然关系在当代的矛盾,其根源在于人对自然狭隘的功利观念与行为。真正实现从功利的自然到人类的自然的彻底转变,人类才能走出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与社会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与社会正义沈晓阳一正义,原指事物之间的一种平衡的关系或秩序。根据古希腊人的观念,每件事物都有它的规定地位和职责,一旦有事物突破它的界限,就会有一种超人类的法则来惩罚这种侵犯,恢复侵犯者所破坏的那种永恒的秩序。这种永恒的秩序就是正义。现在,人们...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两种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有社会的发展,不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或其他社会形态下都是一样。人和自然的矛盾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得到解决,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对人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主要就是阶级矛盾,被剥削阶  相似文献   

11.
生产关系是人们借以进行生产并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关系,包括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要素之间、生产过程之间以及各种生产之间的关系。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是指上一生产过程和下一生产过程之间的周期性衔接和持续发展关系。各种生产之间的关系是指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问题直接引发了人、自然、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多层次矛盾,这些矛盾又直接推动了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二者作为现实缘由共同促发了环境正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可环境正义应当建立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之上,其价值准则又应当如何确立?我们通过回溯西方正义思想史考察典型的正义诸理论后发现:西方正义诸理论在统合环境保护与社会正义双重难题方面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从而都不可能为环境正义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应当重新探究环境正义的理论实质。环境正义作为类正义是立足于类性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关系,以人、自然、社会本质统一的人的存在方式确立正义准则,以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正义模型。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必须诉诸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但却没有解放生产者,未能实现社会正义。在肯定资本文明面的同时,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实体形态、关系形态以及文明形态的非正义展开了深刻批判,构建了以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必要前提、以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为实现手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共产主义正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正义思想指引下实现社会正义的现实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把握和利用资本价值,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逻辑,让资本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正义理论,大都可从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理解,这两种正义原则之间的张力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人类历史既是自然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且自然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差异性原则,社会文化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同一性原则,因此,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的生成与统一,本质上是自然与社会文化相互、共同作用基础上的生成与统一,这决定了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发展的三个显著特征:从相互竞替到协同并存、从浑然综合到相对分工、从自在运动到意识参与。  相似文献   

15.
试论“第一生产力”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第一生产力”的嬗变曾春晖,谷陵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结成的关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数事实表明:这种关系是越来越密切的,这种能力也是越来越强大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迁,生产力诸要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生产力”称谓被广泛使用于学界内外,凭借约定俗成的思维惯性,似乎再无需思考它的本真含义究竟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更无需反思它是否尚存缺失、是否需要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修正、充实和发展的问题。靠了这类概念的支撑和推演,便形成几十年一贯制的各种稳定的理论体系。人们所熟知的生产力界定通常有如下表述:生产力是“人类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①;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是由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产力的三个论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力的地位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述和我的学习理解,生产力的地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论点。 1.生产力源泉论:生产力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生产力的运动和发展,是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类为了能够生存,首先需要有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正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征服、改造、改善、协调、保护自然界,索取和创造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人类这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善自然、协调自然、保护自然以获取物质资料的现实的智慧和力量,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范畴和经济范畴。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前进。同时,“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淅”。“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史六安 《理论界》2006,1(8):16-17
科学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正确的系统观点,体现为人的价值和价值关系,科学价值观核心内容就是社会价值关系的和谐。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科学价值观的主客体价值关系完美和谐的唯一途径和手段,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其价值关系和谐的客观物质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的价值关系自然和谐,实现科学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关系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决定生产力水平各种因素矛盾运动在当代新发展的崭新概括,是对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新总结,它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理论与学说。第一,它是对决定生产力水平的诸要素矛盾运动的崭新概括。我们知道,社会劳动生产力是指一定时代的人们结成一定的关系,运用物质手段,作用与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反映了社会的人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中总是包括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人,用于劳动过程的手段和条件,即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这三个因素是任何时代的生产力都具有的。社会劳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的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并不是生产力的构成由三个要素变成了两要素或  相似文献   

20.
王驰 《浙江社会科学》2023,(2):102-107+158
分配正义体现着人类社会的公正程度,实现的关键在于合理分配原则的确立。人类社会早期在物质普遍匮乏的状态下按需分配作为最原始和最易被接受的分配原则得到广泛应用。资本主义兴起后,经济关系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最为重要的关系,按照经济贡献来确定应得成为了进行分配的通行法则。虽然这种按生产要素所进行的应得分配取得了表面上的正义,但就分配的结果来看却并不正义,两极化是最大症候,其背后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贬低和需要的忽视。对于当今中国而言,需要在共享框架下将作为应得分配的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有机结合,以共享诉求下混合型分配正义原则的确立推动制度化建构,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