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他出生在贫穷的台湾高雄旗山林区,父母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却给他起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名字——林清玄。 8岁时,他就立志要当一名作家。当他一本正经地说出自己的愿望时,父亲迷惑地问他,作家是干什么的?他说,作家就是将自己写的文章寄出去,然后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汇钱来的人。  相似文献   

2.
克利夫·巴罗斯是比利·布雷汉姆牧师团的负责人。他讲述了自己教育子女的一个故事。当时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还很小,做了错事,克利夫警告说,如果下次再犯,就要惩罚他们。第二天下班,克利夫发现一对儿女故技重演,根本没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克利夫很恼火,但看着孩子们可怜的样子又心软了,他不忍心惩罚他们。  相似文献   

3.
晓丹 《家庭科技》2010,(4):38-38
一句错话导致心理错觉 有一个男孩儿,聪明伶俐,学习勤奋,上小学时颇受老师赏识,还当上了班长。可就在一次班会上,他站在讲台上发言时说错了一句话,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他当时不知是因为讲错话所致,还以为自己脸上出了什么毛病。从那以后,他就总觉得自己长得很难看。  相似文献   

4.
现在许多人都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些杰出人物与他们的母亲之间存在着某种异乎寻常的温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之于自己母亲的影响。毛绝东在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指出,在童年时代的家庭中,他是一个“母党”,在父亲和母亲吵架时,他总是站在母亲一边。他回忆说,他的母亲文其妹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称赞。”’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把“鲁镇”而不是绍兴新台门周府作为自己的故乡的代称。当他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他甚至干脆放弃了“周树人”这个名字,而从母亲鲁端那里选择了一个新的姓…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是作为他实践自己创作主旨的秘密代码而存在着的。在他所构建的湘西小说世界里,写于1932年以后的小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一年,沈从文走出了自己的精神误区,他高扬起“民族品德”和“人的品德”重造大旗,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追求。沈从文...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来文学史理论研究中,葛红兵陆续发表的数十篇有关论文,在海内外产生热烈反响。他的论述表明他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他所建立的文学史学首先实现了对原有文学史观的批判和解构,在此基础上他以现代解释学哲学的理论导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既强调文学史家的主体参与,又突出文学史理论与文学史著的开放性格,体现着新世纪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实体的本质乃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即是概念的设定者,同时,又是概念对象的否定者。自我意识在设定自己的对象时,异化了自己,从而使纯粹精神转化成为他物,这种他物也就是物质的世界。而黑格尔所论述的双重实体的关系,也就是自我意识与自己所设定的那样一种对象世界(即物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龙富鸣 《快乐青春》2010,(12):52-54
他生在山民之家,那里根本就没有音乐。12岁时,他跟父亲出山,看见一个人在拉小提琴……他的心灵震撼起来,回到家,自己用木板和铁丝做出了那玩艺。  相似文献   

9.
罗斯福种树     
《快乐青春》2010,(10):54-55
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给他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10.
推开那扇门     
涉世未深的少年做过一些错事,现在,他知道错了,想改,可是却根本挽不回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了。他的出现,总会招来一些异样的目光。邻居们防备他,就像防一条患有狂犬病的狗。  相似文献   

11.
虽然“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大师、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赖少其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然而人们却并不觉得与他的永远诀别(直到最近一期《收藏》杂志刊文绍介他,仍然引起广大读者的莫大兴趣);虽然他诞生在广东、逝世在广州,然而他自己却始终愿意把安徽,尤其是黄山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不仅是因为他当年参加新四军、踏上革命征途就是从黄山市的岩寺上的路,  相似文献   

12.
百战百胜     
《家庭科技》2011,(7):46-46
斯托克看到自己瘦小的儿子与邻居强壮的小孩在玩角力游戏,为了鼓励他就说:“加把油,赢了我给你5元钱!”回家后,儿子告诉爸爸他赢了,斯托克便给了他5元钱。  相似文献   

13.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道夫 《学术研究》2003,(1):100-104
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是他在欧洲许多理论大家的理论资源基础上,根据他自己对大众文化的迷恋、参与和体验,以及他对诸多大众文化文本的提炼、分析和解读而得出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他运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方法和文本理论,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大众文化文本,并分析了大众文本阅读的愉悦和快乐;他借用布迪厄“趣味差异”的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考察了不同于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大众审美趣味和快感、狂欢的审美体验;他在斯图尔特·霍的编码/解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电视文化理论和受众意义再生产的主张;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则为他的“文化抵抗”说提供了直接的理论灵感和理论资源。在为数不多的有关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上帝的声音     
霞光 《快乐青春》2014,(4):69-70
他已经是第九次面试失败了。挤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人很多,这让他本来就烦躁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他觉得自己仿佛已走到了人生终点,生活的信念动摇了。在他旁边坐着一个胖胖的小男孩,一直静静地望着窗外,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亮亮的眼睛,浑身上下散发着活力,  相似文献   

15.
白莉 《快乐青春》2009,(12):69-70
他是一个狂热的蝴蝶爱好者。工作之余,总把精力投注在自己的爱好上。在他的影响下,家人也都喜欢上了蝴蝶。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31日,大师钱学森带着他无法释怀的遗憾溘然长逝了。这位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巨人,将他一辈子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祖国,可是,直到他闭上双眼,也没有看到自己的祖国有一所像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大学。  相似文献   

17.
15岁那年,他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不大的体育馆里座无虚席,然而,他发挥得并不好,许多很有把握的球都打丢了。比赛结束后,观众散去,其他队员也散去了,只有他坐在长凳上黯然神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本无打球的天分,却错误地走到了这条路上。  相似文献   

18.
林纾与桐城派、改良派及新文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纾在清末民初以古文笔调翻译了西洋小说189种,把外国文学大规模移植到中国来,促成了中国文学的巨变。他是古文家,颇为晚清桐城派“护法”,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是桐城派,也不按桐城派的清规戒律行事;他虽是改良派康梁思想的认同者和回应者,但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书生”身份。古文家身份为他翻译传播新文学新文化的事业带来了特殊色彩,而以游侠自命的古文家更成了他晚年抗拒新文化新文学的主要因素。他对外国小说的介绍、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仿效西方文学的尝试,对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钱国宏 《家庭科技》2009,(10):30-30
家住辽宁省台安县台安镇的钱玉宽老人是远近闻名的寿星。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发明的绿色养生法,从而使他从容地度过了82个春秋。  相似文献   

20.
徐复观作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昭示他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看法及态度,并以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感动同时代的人。他把中国文化视同中华民族的生命,认为学术思想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应当立足于人的生命存在。他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价值,这一发现使他确信对我们的整个历史文化应当采取“无限的敬意”的态度。他治学方法的特点,即方法以态度为基础、方法为态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