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是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
雷淑媛 《理论界》2005,(5):38-3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深刻地说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实现是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的结果,只有农村和城市都实现了小康和现代化,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二者缺一不可。然而,我国广大的农村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发展严重滞后,大大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决定了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使之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全面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今后农村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的支持力度(主要是公共投资),农业制度创新,城市化进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提高农民的收入 ,通过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以减少农民数量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决农业问题的实质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而城镇化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解决农村问题实质是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向城镇转变。因此 ,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加快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女社区保护与城市融入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蓓 《江淮论坛》2006,(4):93-9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保障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逐步解决好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的各种显现和潜在的社会问题,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条件。…  相似文献   

6.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就是世界瞩目的“中国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结中国经验、作出重大决策与部署未来,从而揭示了“中国成功”的秘密,即以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成功”的动力是改革开放,“中国成功”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发展了“四个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等一系列现代化重要论述;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按照习近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勾画现代化的目标”等要求,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2020年有望如期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现阶段这“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而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问题在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实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论坛》2004,(12):11-14
江泽民同志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幅宏伟蓝图.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河北省也不例外,"三农"问题是全面小康建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农业是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是关键,农民增收是核心,是制约河北省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充分认识其重点、难点问题,对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一直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极其丰富,构成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理论认识领域,成为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习这些光辉思想,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牢固确立农业基础地位,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邓小平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看农村能不能发展”①。邓小平之所以把农业放在基础和首要的地位,重要的原因是基于他对中国国情,特别是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现状的准确分析和把握。邓小平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10.
杨书群 《南方论刊》2003,(12):34-3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农村.主要理由有三我国初级阶段低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当前农民增收难及城乡发展差距的拉大决定了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并就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凡 《天府新论》2004,(Z1):64-66
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没有从根本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使成都农村经济多年处于低速发展的局面,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要完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加强,绝不能削弱.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成都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实现形式,它将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社会化开拓广阔的前程。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不断地发展着,成为指导无产阶级争取与广大农民结成巩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 ,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 ,我们的小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清醒地认识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 ,吸取过去的教训 ,充分认识和处理好农村工业化建设与农村小康社会的关系 ,促进小康农村的发展。一、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矛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决策 ,使我国农业综…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对我国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对我国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周林 《兰州学刊》2006,(3):191-19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力资源存量丰富。但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因此,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与劳动力农民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对十五届三中全会这一主题,坚持马克思劳动的经济学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进行理论探讨,确认劳动力的农民所有制;强化法制,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充分实现劳动力的农民所有制,才能促进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与良性循环。一、三农问题的焦点是确认、充分实现农民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的核心是农民。农业是农民从事的,农民的积极性与素质提高了,积累增加了,农业才能发展。尽管农村中农民的比重在减少,但农民至…  相似文献   

18.
任保平 《东岳论丛》2024,(1):41-48+191
在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双重目标,既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又要实现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能够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制有创新驱动机制、效率提升机制、分工协调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供需结构机制、融资支持机制。新发展阶段双重目标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数字化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农业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水平;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态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在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补齐农村数字经济短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保障支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拓宽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特别是农业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从农业本身寻找出路,必须从非农产业当中找到良策。从一这观点出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解决农民问题必须减少农民,把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只有这样,农业机械化、农村现代化、农民文明化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20.
许月明 《河北学刊》2003,23(4):51-54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之间联系紧密 ,难以分隔 ,但农民问题则是三者中的本质性问题。造成农民增收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农产品相对剩余对增产增收的影响 ,所殃及的企业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限制 ,结构调整又受限于土地规模和土地用途的管制等。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有三 :一是靠农民用技术在小块土地上创造经济规模 ;二是政府加快工业发展吸收劳动力 ;三是需要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