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易卦的源头可上溯到八千年前。自伏羲时代经炎黄时代到夏商时代,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余载的漫长历程。出土的大量文物考古资料表明:数字易卦本为易经的根基和来源,易经则为数字易卦的演变、发展、升华和突变;二者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蓍草起卦过程,计算《易经》六十四卦中各爻出现概率、变爻出现概率、卦间转化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出现概率分别为18.76%、6.25%、31.24%、43.75%.阴爻和阳爻出现概率相等,各为50%;老阳出现概率是老阴出现概率的3倍.卦中无变爻概率为17.80%,从一个变爻到六个变爻概率分别为35.6%、29.66%、13.18%、3.30%、0.44%、0.02%.各卦向其他卦转化的概率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小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卦,这个卦恰好是本卦的变卦.最大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到六个卦.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易经六十四卦,可从数理角度加深对易经的理解,是易经象数派的继承与发展,亦是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八卦考     
八卦的符号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占筮的基本性质并未因八个单卦演为六十四个重卦的形式变化而改变。进一步说,在重爻以前,八卦作为一种古老的占断形式,至少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八卦的卦画旧称作“象”,象由数设。欲求其本,必先谋数。从单卦阶段的筮法入手研究象数,有助于我们廓清与八卦有关的许多疑点。这里需要说明,由于《易经》不言数而有用数之实,《易传》言数而不言理,更兼后世诸《易》家说每言数理穿穴牵引,缴绕不穷,所以决定了笔者的考论具有印证引发的双重意义,同时也决定了本文的探讨仍是初步性的。  相似文献   

5.
周苇风 《殷都学刊》2009,30(1):51-54
成书于西周初年的<周易>,在<旅>、<大壮>二卦中分别记录了王亥被杀、上甲微复仇这两件重大历史事件,是研究商朝建立之前历史的重要文献.由于研究方法上存在偏颇,学者至今对<旅>、<大壮>二卦所蕴涵的历史学意义仍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6.
易卦与汉语     
易卦与汉语王永鑫近年来掀起的《易》热正方兴未艾。一部向来被目为“占卜之书”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这当然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但根本原因,是《易经》不仅是中国文化之源,也是东方文化之源。传说“伏羲氏画八卦”,《易经》草创于五千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周文王加...  相似文献   

7.
李卫军 《兰州学刊》2007,(3):201-202,72
"时"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先秦,它经历了由自然之"时",到"凡岁月日刻之用",进而发展成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的一个概念的过程,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易传>之"卦时"说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侯敏 《北方论丛》2004,(6):15-18
卦名是<周易>语言文字系统的第一项内容,不同词性的卦名,也就是以形象名卦还是以意义名卦,可以表现出<周易>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演进.从这个角度出发,一方面我们体会了<周易>"立象以尽意"的古老的象征表现,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相信帛书、楚竹书<周易>在年限上确实早于通行本.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体现,我们当今时代的哲学研究是从意识哲学在转向身体哲学.身体哲学的研究就把我们的视角带向了中国的远古,在回归传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中华文化之源的《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身体观念,《周易》的作者以八卦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哲学思考,画卦时“近取诸身”的思维方式,就是由自身出发观察宇宙万物的一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殷墟文化与商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完善三段曲折历程。若问重卦的作者在哪里 ,大抵如此而已。(二 )解决了《易经》的来源问题。关于《易经》的来源问题 ,千百年来为历代学者所迷惑不解 ,而仅滞留于司马迁伏羲画卦、文王演易之说。此中之缘由 ,就是从未找到在《易经》诞生之前一时代实物证据。用形象的说法就是《易经》之父何处觅。如今 ,从安阳殷墟出土的遗物中才真正认定了《易经》的父位。我们现在就以安阳小屯南地发现的易卦卜甲为例 ,并与《易经》上的基本内容相互对照来看看它们之间的“父子”承继关系。《易经》的框架结构 ,基本包括卦形、卦名、卦爻辞和九六学四…  相似文献   

11.
《易经》①的来源问题是我国《易》学研究史上悬而未决的一大难题,该问题主要包括《易经》的卦爻由来、书名含义、写作时代、成书作者、创作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未臻一致.进入本世纪后,每一次《周易》热中,《易经》的来源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主要问题,使得不少新的“来源说”应运而生。这些“来源说”可靠吗?笔者结合几年来研习易学的体会,仅就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扼要介绍和考辨:1、卦爻由来关于八卦符号的来源,在古代除了《易传·系辞下》提出:“古老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规…  相似文献   

12.
史善刚 《中州学刊》2005,(6):145-149
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年的漫长里程,至西周晚期<易经>一书的创成,才在真正的意义上产生了质的飞跃.虽然战国秦汉之际的简帛佚籍中亦存留着大量数字卦,然而此间的数字卦,其数字已经完全成"符号"性质了,数字卦与符号卦已经走向了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成书于汉成帝永始元年.文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启迪人们认识社会道德准则和言行规范,其教化作用与讽喻功能是<列女传>成书之根本原因.成帝荒淫、后妃逾礼是<列女传>成书的政治原因.刘向一生经历西汉宣、元、成帝三代君主,历尽仕途的波澜曲折,难有政治作为.他坎坷的人生际遇,直接促成了<列女传>产生.  相似文献   

14.
夏禹时代是尧(唐)舜(虞)禹(大)及夏王朝时代,其时大约为距今4300—3700年。此一时代,在考古学上谓之龙山文化后期和二里头文化时代。夏禹时代之占卜易卦,需要深入探讨的有两处:一个是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及其铭文中的占卜易卦;一个是二里头遗址中所发现的卜骨现象和数字符号。作为单个数字的出现,如舞阳贾湖出土的时为8000年前的一个"八"字,西安半坡遗址出现的6000年前的"╳"(五)字,仅可作为一层意思。到了陶寺遗址中出现的4000年前的"O一∧一"(日一六一),几个数字符号连用且又和文字符号并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易卦。这一征象表明数字易卦作为完整的单卦,发展到此已树起了一座可资确证的里程碑。而到了二里头文化时代,则出现了一、二、三、∧(六)、十(七)、(八),即大多数的单个奇、偶数都出现了。这又一变化,不禁使人联想起由奇偶所组成的阴阳卦画,并可由此去探寻其卦画符号之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左传>中对<周易>的应用,反映当时人们对<周易>的认识,其中占筮的主要方法是以卦象来论断吉凶的.其中涉及的卦象与<系辞>、<说卦>、<杂卦>的内容基本一致,是较为复杂的象数体系.<左传>中人们在用<周易>占筮时,结合人的德性,将对成败得失的评价和道德价值的评判联系起来,将对社会政治规律的探索和人的德性联系起来,体现了对人自身社会属性的重视.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后代人性论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学古而未老、博大精深。 众所周知,《易经》最基本的概念是阴阳。古人通过观物取象产生了8卦图。而8卦之用则可“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对于《易经》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主要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试图对《易经》进行发微式研究。 一、组织情境8势论 根据《易经》8卦的特点,它在组织情势的分类就推演出8种势态: 乾势为天势:“乾:元亨利贞。”《文言》中进一步论述道:“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处于乾势的组织政通人和,拥有天  相似文献   

17.
《易经》在我国已流传了五千多年。相传伏羲首画八卦,后来文王将其演为六十四卦并系以卦辞,至周公又对每卦六爻逐一系以爻辞。卦,卦辞、爻辞,便是我们今天称之为《易经》的全部内容。卦辞与爻辞都是古文。而卦,是由一和一两种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卦辞和爻辞可以看成是对这套符号系统的不同状态的一种解释、一种运用当时的语言,针对当时的社会需要所做的解释。(当  相似文献   

18.
点阵式河图洛书的数象符号是结绳记事模式,标示的是四时阴阳五行之气.点阵式河图表示的是四时阴阳五行之气在时序上的顺次相生模式,点阵式洛书表示的是四时阴阳五行之气在盛衰量度上的相胜模式.点阵式河图洛书的四时五行阴阳之理无论是数象符号特征,数理结构逻辑,还是思想内涵特征都能与<易经>河洛学说的文化背景及其易卦构建形成的实践文化理论相映证,这提示点阵式河图洛书完全有可能就是<系辞>等先秦文献反复提到的上古河图洛书.  相似文献   

19.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先民对世界的形象记忆,<周易>是先民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八卦的产生具有鲜明的神话色彩.<周易>关于宇宙的观念、天地的开辟与万物的创造的抽象解释,在神话中都有具象的描述.神话与八卦在时空观上有着相同的对应认同性.八卦源于神话,<周易>反过来又对神话作出了哲学的解释.<周易>与神话的产生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础,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