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的宋诗学研究此起彼伏,成为学术史上的一道景观。宗白华认为宋诗的可贵之处在其意理,宋诗的平淡风格是光彩含蓄之美。他还认为宋人诗艺精湛,特别是在空间写照时采用了与中国画一致的视角,在意境的创造上也颇具匠心。他还赞赏苏轼是宋代最为杰出的诗人。宗白华的认识表现出一位美学家的独特视角,对认识宋诗的特质以及20世纪的宋诗学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诗歌选本是一种极具包容性的文学批评形式。透过清人所编宋诗选本这一重要窗口,可以观照出清代宋诗学的历史进程。辨体是诗界、选坛的首要命题。在唐宋诗之争的大背景下,清人主要从性情之真伪、源流之正变来辨宋诗之体,追求"真"宋诗,最终趋向分体各师,折中融通。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宋风行,带来了宋诗选本的繁荣.据笔者仅见,现存可知见者共有59种.其大量出现,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反过来也促进了清代宋诗及宋诗学的复兴,并成为后人选宋诗的重要文献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宋诗研究逐渐成了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新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宋诗理论和宋诗创作实践展开多维度的分析讨论,精辟的论著迭出。张文利博士的新著《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是这一领域出现的一部新的力作。本书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角度新颖独到,拓展了宋诗研究的学术空间从哲学、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考察其对文学的影响,一向是深受学者青睐的研究方法,因其有助于揭示文学活动的深刻的文化与哲学背景因素,是文学活动具体的、微观的研究不可或缺的宏观…  相似文献   

5.
宋诗有三百年的发展历史,有的学者曾经把它分为五个阶段,即所谓“五变”:杨刘西崑体、殴苏梅王、黄山谷及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遗民诗。在这五个阶段中,对遗民诗的研究比较冷落,长期来不为学术界所重视。事实上,遗民诗是宋诗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它以自己独具的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闪烁着光芒。当宋亡之际,南中国的广大诗人慷慨悲歌,表现了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过硬的学科教学能力;牢固的教学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这五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许总宋诗研究的成果包括宋诗史研究、理学与宋诗研究、宋诗体派研究等,在当代的宋诗研究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历史意义;他的研究方法既有宏观视野与微观考察,又有纵向深入与横向联结,还注意文化关照与多元透视。这种灌注历史精神和文化视野的研究方法拓展了宋诗研究的思路和研究视角,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宋诗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诗歌的发生理论,所谓的"食"除了可指食物外,更是指"饥饿感"。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继唐诗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北宋诗是宋代诗风的典型。在宋诗中有一个长期被学术界所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宋诗中存在着大量"饥饿感"的描写。笔者通过对《全宋诗》的检索统计,发现了宋诗中的"饥饿感"有着前期少,中后期多的规律。"饥饿感"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角度观察宋诗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元人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既是宋画(五代、北宋居多)的松活再现,又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力图从中国山水画重意境的审美追求入手,通过与宋画进行比较来分析元人山水画的造景与用笔。  相似文献   

10.
元代诗坛"宗唐"的理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人"宗唐"的理论,大致可分为唐诗风雅论、江西诗派唐诗观之余响、宗唐复古论、唐宋因革论、学唐创新论等五个方面.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杨士弘的<唐音>是元代两部研究唐诗的重要著作.出于对"唐音"的追摹,关于诗法的探讨一时也蔚然成风.众多的观点,众多的诗学著作,汇成了整个元代诗坛"宗唐"的洪流.  相似文献   

11.
在晚清多元化的诗坛格局中,“宋诗派”以独特的审美宗尚而独标笤颖。道成诸公以“开元、天宝、元和、元祜诸大家为职志”,“同光体”诗人宗“三元”、主“三关”,打破分唐界宋的畛域,力求会通唐宋。“宋诗派”从宋诗接受范型、美学视角、终极目标以及宋诗学史体系的建立等四个雏面,建构了宋诗接受完整的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诗歌句法理论极为丰富。宋人所说“句法”含义宽泛 ,至少可析为 11种 ,但中心意思是指诗歌语言的组织方法。宋人谈句法相当普遍 ,但基本上围绕杜甫诗来讨论 ,可说是杜诗句法学。宋代句法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 ,它标志传统政治诗学向语言诗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诗案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是北宋诗歌和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北宋以儒立国,诗人以诗议政,发挥儒家政教精神,但屡屡因诗得祸。诗祸与新旧党争密切相连,从乌台诗案的政见之争,到车盖亭诗案的党同伐异,再到崇宁全面文禁的意气用事,始终贯穿着鲜明的政治特色。诗人的命运随着政党的得势与否而浮沉,而且波及的诗人一次比一次多。党派之间的权力之争、喜同恶异使诗人难以独善其身及保持创作的独立批评精神。诗人的创作经此连绵的政治打击,由经世致用转向寻求安身立命和追求纯粹技艺,崇宁四年(1105)后,北宋诗坛批评政治的诗歌陷入历史低谷。凡此,与北宋诗案的政治化本质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宋琬是清初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创作颇丰,尤以诗胜,诗学思想亦独具一格。本文结合宋琬复杂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他对儒家传统诗学、唐宋诗之争的态度及其诗歌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诗歌理论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集大成,而清末的诗学大家王运的诗学思想因与宋诗派歧异而具有较大影响。本文以王运的《湘绮楼说诗》为主要材料,从诗本体论、诗歌技法等方面论述了湘绮诗说的理论体系,论证湘绮论诗主魏晋的合理性及其独具文化眼光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略论宋遗民诗派对宋季"晚唐体"的反思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体"充斥宋季诗坛,成为当时江湖派诗人创作的主流倾向,弊病不一而足.继之而起的遗民诗派,在对"晚唐体"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开拓出一条新变的道路,并借助于诗社活动与诗学授受两种形式将新变理念广泛传播,扭转"晚唐体"诗风并赋予其正确的发展模式.遗民诗派在宋元两代诗风转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场诗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数量众多,虽然有着类型化的倾向,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元杂剧中官吏形象的特点。元杂剧上场诗中官吏和元杂剧中的官吏一样,类型比较单一,大体可分为贪官、庸官、清官三类,且各自特点鲜明。元杂剧上场诗中塑造的官吏,又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他们身上带着蒙元特定时期的时代特点,因此,他们的形象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8.
明人在传统的唐宋诗之争中加入元诗,形成了唐宋元三朝诗合论。三朝争论的焦点是宋元之比较,出现了元诗过宋论、宋诗过元论和宋元无诗论。由此可见明人诗歌取法的逐渐凝定和诗学风尚的日益变迁。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宫词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定时代背景和诗学氛围中,宋人形成了颂美与讽谏的宫词观;宋代宫词的内容有明显的翻新,突出表现在对宫中文化活动、边疆战事、自然景物等的描写上,同时其内容重心呈现出向宫廷政事性活动的偏移。艺术上,宋代宫词取得了诸多拓展,在字句锤炼、诉诸视觉效果的描写技巧、"清"的风味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对宋代宫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从诗学思想这个角度去考察,宋代诗学的主流是江西诗派的诗学思想.因江西诗派的首领黄庭坚等人对诗歌的观点与理学家接近,为理学家所接受,而当时理学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故得相辅而行;不少江西诗派的主要成员同时又是理学家,其创作实践也渗透着理学观.以此观照,江西诗派的精神内核无疑应该就是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