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鹏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反腐败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改革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反腐败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腐败现象,这样也必然存在反腐败斗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间断、不能停止的一项工作。 一、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经济建设对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著名的政治家和理论家,在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形成其富有特色的反腐败科学理论,如认识反腐斗争的历史必然性、重要性和艰巨性,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探索反腐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如加强党性锻炼,重视反腐的思想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严厉打击惩治腐败等。刘少奇同志的反腐败斗争科学理论,对当前的反腐斗争有着重要的指导、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时树菁腐败现象是当今社会一大顽症,反腐败斗争已成为我党我国议事日程上的大事。纵观建国以来历史,腐败与反腐败的问题每个时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经济市场化这个时期反腐败,首先要弄污腐败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腐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历史性的难题,它正在或已经渗入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腐败的根源,正如腐败的产生,是极其复杂的。以往我们在解释腐败的原因时,都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剥削阶级的影响,二是制度尚未完善。但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和对腐败现象的深入研究,关于腐败成因的主要理论观点也越来越多,权力寻租、权力失监和现代化都会导致腐败,价值失范、道德约束乏力和强国家弱公民社会也会造成腐败,薪俸过低容易导致腐败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共识,历史因素和外来因素可以诱发腐败,德治思想和清官崇拜意识导致腐败,腐败成本过低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腐败现象根源于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反腐败斗争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纳入经常化、法制化轨道。鉴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矛盾,开展反腐败斗争应该正确处理好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在高校滋生蔓延,对高校教职工的思想和各项工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党委和行政要认真贯彻中央和地方党委对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和具体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服务,为高校的中心任务和改革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自一九九三年中纪委二次全会以来,由于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原则,确立了反腐败的三项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因此,全国的反腐败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消极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遏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并不巩固,一旦有合适的气候,又会以其他形式出现。这种反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认识的还不够深刻,对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缺少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防范腐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腐败现象有蔓延之势。究其原因 ,既有历史的、现实的因素 ,也有反腐败斗争工作不力的因素。防治腐败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既要抓源头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控制和监督 ,又要进一步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是我党的战略任务、一贯方针。我们绝不可低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权钱交易是腐败现象的焦点。据此,作者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进而说明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江泽民同志的反腐败思想,研究、分析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性质与定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社会主义条件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略等方面的科学论述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腐败现象有不断蔓延的趋势,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改革前进道路中存在的体制根源,也有腐败者个人私欲过度膨胀的思想等根源。然而,社会根源是最不容忽视的根源,因为社会根源是微观方面的原因,它的形成受社会历史的制约,它的克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社会腐败的根源在于:1.根植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和官僚统治。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交替并存,出现制度上的漏洞,为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3.我国上层建筑领域内出现的空档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4.社会分配不公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催化剂。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法律与制度的问题。根据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廉政立法工作:1.进一步完善职务犯罪的刑法条款,适当提高因腐败而犯罪的法定刑幅度。2.尽快健全与完善经济刑法。3.建立与完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回避制度以及禁止党政机关人员经商办企业的法律制度。4.在各级人大成立反腐败局。5.进一步完善廉政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反腐败斗争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如何使这项工作再深入一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继续提高认识,努力克服思想障碍以便轻装前进。当前在高校部分党员、干部中对继续开展反腐败斗争还缺乏足够认识,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影响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其主要表现是:1.清水衙门心理。一些同志认为当前腐败现象是以各类经济案件和经济问题为主要表坎特征的,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与经济方面联系不大,与党政机关权力部门也不能相比,既没有勒索群众的“绳索”,又没有索贿的“筹码”,因此高校是“清水衙门”,没有什么腐败…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一项关键性的任务。但是,目前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打倒“官倒”,反对“腐败”,曾经是引发高校学生参与1989年政治动乱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党和国家目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中,高校作为一块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正确引导大学生从深层次、全面认识权力腐败现象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拟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权力的本质、权力腐败的根源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腐败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两方面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党员干部进行以反腐倡廉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反腐败斗争的需要,面对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无产阶级权力观的教育、艰苦奋斗的教育,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目前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中,寻找其滋生的根源,发现腐败与市场经济并无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腐败并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表现。因此,作者认为,无论从共产党的宗旨,人民政权的职能,还是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都要求我们坚持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是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贯思想。他不但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党内进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方针 :关于对党内反腐败斗争性质的认识 ,关于对党内腐败现象具体表现的认识 ,关于对党内腐败现象根源的认识 ,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廉政措施 :加强思想教育 ,教育倡廉 ;加强民主监督 ,防腐促廉 ;运用法制手段 ,防腐护廉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模范导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邪教的再度出现既有其国际背景,也有其国内背景。就国内背景而言,既有其历史根源,也有其社会根源,还有其文化根源。打击邪教,驱除公害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国,反邪教斗争既是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的严肃的思想政治斗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被赋予的重大历史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明确自身的重大职责,增强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破除邪教的歪理邪说,担负起反邪教斗争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该文揭露了“法轮功”的反社会、反科学、反政府、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分析了其产生的政治根源、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 提出了开展揭批 “法轮功”斗争与加强学习、理论教育等方面相结合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反腐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反腐思想。他们的反腐思想既有历史传承的一面,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惩治腐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加强民主监督、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同时他们的反腐思想又有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对腐败现象根源的认识不断深化,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反腐败的策略日趋成熟和完善,反腐败的途径选择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